共享充电宝的2018:20亿融资后泡沫退潮,风口终于成了一门“生意”

共享充电宝的2018:20亿融资后泡沫退潮,风口终于成了一门“生意”

2018-01-11 12:56francoise 新芽记者
朱啸虎说:风口变了,没人再关心共享了。然而创业者们手握重金,还在默默耕耘。也许泡沫退去之时,共享充电宝才会作为一门“生意”长大?

共享充电宝在2017年成为风口。但冰山之下,抢夺消费者的战争已持续多年。

对此袁炳松很有体会。他本做着充电宝零售的生意。2013年小米忽然入场。双十一他备了6万的货,只卖了8000台。不得已,他动了心思:卖不出去,能不能租?来电科技就这么诞生了。

最初,商家和消费者都不买账,他苦熬到2017年4月,共享忽然被炒热。它成了风口的集大成者:共享经济、线下流量、物联网、大数据、场景化推送。两个月公布了20笔融资,累计12亿元。

除了钱,整个充电宝行业也在转型。海翼作为充电宝出口大厂,内部孵化了街电科技。小米占据国内充电宝八成份额,攒局了怪兽充电。小电并无历史背景,但创始人曾是阿里巴巴淘点点的负责人,深受朱啸虎他们青睐。一时间,这个赛道已无比拥挤。

融够了钱,大战似乎一触即发。陈欧给街电下令:一个月要烧光3个亿。来电袁炳松预测,行业3到6个月会洗牌。更多人觉得,这个行业天花板比共享单车更低,竞争也会更惨烈。

但出乎意料,战争并未打响。陈欧预测的1000万台投放规模,年底只实现了五分之一。在线下,地推人员也远未白刃相接。小电的陈章有了新预测:竞争下一阶段,至少要到日单1000万左右。而目前,小电日电有50万,街电有55万,怪兽充电和来电未公布。

陈欧与王思聪的吃翔赌局,到底谁输了?共享充电宝真是伪需求吗?还是爆发点尚未到来?

在此,我们将复盘它跌宕起伏的一年,并预测2018年的未来。

融资爆发,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悄悄退场

这一行业诞生在4、5月份,当时两个月宣布了17笔融资。来电COO黄云称,“从没见过这样的融资场面”。

当时,共享单车再也投不进去钱,而充电宝有看似更好的财务模型:40元一台设备,两个月就能回本;跨场景使用;不会被私人侵占;充电需求不需教育。

有了之前经验,没人再等市场验证。融够了钱,以体量碾压对手,是新的打法。一时间,投资成了创业者选秀。来电、街电、小电和怪兽充电,都是从这时起就保持融资领先。

除了四大家,全年还有三家融资过亿:Hi电、充充和伏特+。至今,Hi电负面缠身。充充成功转型,改做电动汽车的充电方案。伏特+则是云充吧创始人二次创业,如今还活着。

在融资爆发时,有人已发现势头不对:人太多了。老江湖如梅花天使创投吴世春,干脆劝自己投的“河马充电”将项目清算,挽回损失。吴世春投进这个行业时,还不是风口。但如今项目太多,进驻商家的成本必然上涨。吴世春觉得,这个低毛利的行业已无利可图。

除了他们,拿到钱的项目也在担忧:集中融资使股权迅速稀释。

来电的袁炳松称,我也没好办法,(需要钱)只能严格控制资方的董事会席位。小电则在融资三轮后,创业者还剩三成股权。街电最惨,被海翼转卖给聚美优品,创始人的股权大幅缩水,期权也没能兑现。

但担忧归担忧,项目确实融到了钱。某项目估值过亿,设备却寥寥无几,被传言一台设备对应10万企业估值。

资金已充足,项目开始起跑。他们将面对一个从未被验证、备受质疑的市场。他们能跑起来吗?

铺设太慢,“场景之争”变成“专利大战”

人们何时最需要充电?抱着不同期待,四大家分成两个阵营。

小场景阵营是街电、小电和怪兽充电。他们认为,人们在餐馆、酒吧和夜店消费时,会坐下玩手机。用小电CEO唐永波的话说,“玩几局王者荣耀,手机就没电了。”

在这类场景下,用户充电并不会离店走动,因此街电选了“小机柜”,小电和怪兽充电选了“桌面式”。他们在投放上有所不同:小机柜投放在前台,可以拿到桌使用。桌面式则会尽量投放到桌。怪兽充电说,一切是为了翻台率。他们会尽量投放到常用的桌子,比如优先领客区。

大场景阵营的则是来电。它投放于人员流动的场所,比如商场、地铁站和火车站。理想中,用户应该借完就走,去另一处归还,最终形成充电宝的流动闭环。

在这些场景,充电宝机柜要独立存在。因此来电选了大机柜,尽量显眼,并配有广告屏。可想而知,这些机柜成本更高,铺设更慢。而且与商场谈判难度也远高于小商户。

即便对于小机柜,投放也很快遇到问题。他们的地推多来自外卖。但机柜要放在店内,用商家的电,经常维护,还不给分成。商家看不到切实利益,抗拒远胜外卖平台。许多企业手握大笔资金,铺设却进展缓慢。

这是一场不会速战速决的战争。但有投资人不耐烦,已在劝创业者结束战斗。市场压不死对方,创业者决定“曲线救国”,以专利在生产上消灭对手。

今年3月开始,来电陆续对街电、海翼发起24项专利诉讼,涉及金额6600万元。街电则买下“共享充电宝之父”刘同鑫的3项发明专利,反过来起诉来电,并申请专利无效审查。

除了对簿公堂,两方高管也在媒体上叫骂。来电的任牧称,街电用买来的专利碰瓷。街电称,来电造噱头浪费司法资源。陈欧最投入,称专利是他的“核武器”,要杀绝一切后来者。

虽然打得热闹,这场专利战并没有输家。法律人士称,在实际研发中要规避这些专利并不难,何况产品升级换代很快。后来怪兽充电做小机柜,也确实绕过了来电的专利。法天使创始人称,它真正的效果是为两家做了免费宣传:来电和街电的名字人尽皆知,完成了一次用户教育。

在两家争锋时刻,小电的唐永波半年没有接受采访。怪兽充电的蔡光渊干脆拒绝一切出境。等两家重新亮相时,小电推出了小机柜,怪兽充电则一口气推出小机柜、大机柜和支持无线充电的可移动充电宝。

未来之辩:共享充电宝要靠什么盈利?

在产品迭代中,各家正杀入对方的场景。来电的袁炳松确认了这一趋势:“大家都从点切入,但殊途同归。真正要想的是,充电宝能加上什么?”它们要靠什么盈利?

来电的关键词是“场景”。它寄望于用户数据。任牧称,充电宝会变成基础设施,积累足够多的数据,发掘场景内用户的新需求。来电希望,能从用户行为(如何时充电、何处借何处还)绘制出用户画像,推送个性化服务。在数家充电宝中,来电的大机柜充电宝可“流动”最像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也借鉴了它们。

小电的关键词是“广告”。陈章称,小电未来可以成为一家广告媒体公司,线下线下都能做广告投放。“随着终端越来越多,会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客户”。在数家充电宝中,小电可能是最依赖线上引流的一家:被腾讯投资,重度接入微信小程序

街电和怪兽充电的关键词是“租金”。街电原源称,自己的充电宝在很多城市已盈利,能作为“样本城市”复制到全国。街电的下一步是“网络化布局”:当用户预期能找到借还点时,会带充电宝离开,使用率也大幅上升。

怪兽充电也强调,共享充电宝靠租金是能够盈利的。“一台机器4到6个月就能产生利润。”蔡光渊强调,这个行业处于非常早期,还在抢点,以后会形成门槛,“但不会很快”。无脑烧钱也不会长久:怪兽充电100%订单已收费,70%到80%的渠道是独占,即将拉开差距。蔡光渊预测,共享充电宝的一天需求是7300万次。

街电和怪兽充电都认同:当铺点足够多,能异地借还,新的爆发点才会诞生。共享单车能随时随地停放,而充电宝需先铺设机柜,因此推广才慢得多。

此外,共享单车只需扔上街就能使用,是企业、用户的两方合作。共享充电宝则是企业、用户、商家的三方合作,因此扩张更慢。其资金并不能直接转化成“铺设数量”,需精细化的长期运营。因此,最终胜负并不是在一场急促大战中决定的。但假以时日,差距就会消无声息地拉开。

泡沫退潮,“风口”正变成一门“生意”

这一年,共8家死亡或爆发负面新闻的项目。

放电科技、PP充电和乐电都在2017年10月死亡。其中只有放电获得过天使轮融资,因此项目之死并不能说明趋势。

泡泡充电、小宝充电、河马充电、Hi电则爆发负面新闻,经营情况不明。河马充电是被吴世春劝退,及时离场。Hi电则累计融资过亿元,烧钱全部生产充电宝,但资金并未回流。据运维人员称,Hi电耗电过快,经常掉线,在产品上并不过关。此外,粗放的经营方式也有别于小电、怪兽充电,加速了Hi电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在8月短暂启动过项目,11月关停。王慧文虽有提及,但并未解释原因。外界猜测,可能这一行业目前增长太慢,不足以成为美团寻找的“下一个大方向”。今年,美团正火热投入网约车、酒旅、短租房等领域,全都是成熟市场。

对于市场终局,蔡光渊认为:未来3到6个月,资源会继续向头部集中,引发洗牌。最终会是1到2家领跑、2到3家跟随、N家分割垂直市场的局面。“对不在第一梯队的玩家,最好早向创意、务实方向努力。”

而来电袁炳松、小电陈章觉得,小玩家还是早点退出为好。这个行业会是“赢家通吃”。袁炳松说,中国商户就那么多,一旦打起来没有中间地带。小电陈章则认为,头部玩家会逐渐抬高行业水平,在资金、运营上形成门槛,消灭小玩家的空间。他觉得,虽没有那么快,共享充电宝还是会迎来摩拜ofo式的对决。

然而,很多投资者已不关心共享充电宝的未来。年底,朱啸虎说,“今年风口已经转向了新零售,大家都在讲新零售,没人讲共享了。”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人觉得,共享充电宝正从“风口”变成一门“生意”。当泡沫散去,真正有竞争力的项目才会跑出来。

*本文为新芽NewSeed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新芽NewSeed(微信公众号ID:pelink)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新芽NewSeed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