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短期难有起色:小众产品逆袭之路艰难,期待“iPhone时刻”

可穿戴设备短期难有起色:小众产品逆袭之路艰难,期待“iPhone时刻”

尽管可穿戴技术如今已经炙手可热,但除非出现一款能像iPhone那样引爆整个市场的突破性产品,否则这种技术很难真正引发市场关注。


导语:美国IT网站CNET今天刊登题为《在我们离不开它之前,可穿戴技术难有起色》(Wearable tech will keep failing -- until we can't live without it)的评论文章称,尽管可穿戴技术如今已经炙手可热,但除非出现一款能像iPhone那样引爆整个市场的突破性产品,否则这种技术很难真正引发市场关注。

以下为文章全文:

如果你曾经花了一两百美元购买了一款可穿戴设备,比如Fitbit或Jawbone手环,但几个月后却发现它已被你束之高阁,沮丧地躺在抽屉里无人问津,那就请举起手来。

即便是在本周的“可穿戴技术大会”现场,相信也会有人举起手来,其中甚至会包含一些正在努力将这类设备推向主流市场的行业老兵。此次大会是由德国可穿戴技术集团(Wearable Technologies Group)主办的,目的是为可穿戴行业的各种企业和行业先驱搭建一个相互联系的平台。

“我使用耐克FuelBand大约三四个月后就放弃了。”可穿戴技术公司4iii Innovations CEO基普·法伊弗(Kip Fyfe)说。

法伊弗表示,他之所以不再使用那款设备,是因为其记录的数据不够精确。而对于可穿戴设备用户来说,管理这些数据并给设备充电都会令他们不堪其扰,由此产生的烦恼远远胜过获得的好处。

核心问题在于,这些设备不仅又贵又没必要,而且无法吸引现有用户的关注。法伊弗表示,这已经成为这个新兴市场的“肮脏的小秘密”。

持这种观点的并非只有法伊弗一人,另外一名行业领导者利兹·迪金森(Liz Dickinson)说:“2013年出货量最大的可穿戴设备是胸带式心率监测仪。这种产品对你来说算是多大的技术革命?自1976年以来,它的外观从来没有变化过。”

迪金森是Mio Global创始人兼CEO,该公司不仅推出了独立的心率监测仪,而且为阿迪达斯等公司供应心率监测技术。在她看来,心率监测已经成为当今可穿戴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去年为什么会有1200万人购买这些设备?”她说。尽管胸带式心率监测仪或许是当今最不舒服的可穿戴设备,但其他功能都无法提供足够的价值。

尽管放弃了FuelBand,但在被问及如何才能增加可穿戴设备的生命力时,法伊弗的回答却并非没有希望:“你必须找到一些人们缺之不可的东西。我们之所以时刻携带智能手机,是因为人们缺了它不行。”

法伊弗认为,除非可穿戴设备达到这种程度,不再简单地充当智能手机的扩展,否则它仍然难逃小众产品的命运。

据市场研究公司Visiongain测算,2014年的可穿戴技术市场价值约为52.4亿美元。但尽管如此,要真正实现爆发,恐怕还是要等待“iPhone时刻”的出现——也就是等待一款能像2007年的iPhone一样,引爆整个市场的设备。

这样一个时刻将会彻底改变可穿戴的命运,到那时,普通消费者也将认为,把各式各样的电脑和传感器固定在身上是一种必要的行为。有传言称,苹果(95.03, -0.36, -0.37%)公司正在开发iWatch智能手表,但这能否成为“可穿戴领域的iPhone”,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然而,智能手机是对既有产品的革新,很多消费者之前已经拥有了手机,而且非常看重它的价值。可穿戴技术中最受认可的产品形式是手表、手环和眼镜,这些东西并非人人都有。不仅如此,除非价格、外观、用途等几大关键因素达到完美的平衡,否则多数人都没有多少动力来使用这些物件的电脑版。

美国银行和《今日美国报》最近联合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半数美国人难以忍受一整天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其中约有30%如果忘带手机会回家去拿。法伊弗指出,没有人对Fibit怀有同样的热情,丢掉一天的数据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太大的影响。

由此看来,在“iPhone时刻”到来前,可穿戴设备仍要逆风而行。

*本文作者书聿,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