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近来盛行讨论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的“学术问题”,但最近BAT三巨头出于生态考量,对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实施“怀柔政策”,让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下一个话题:移动互联网创业,干爹服务哪家强?
如果说创业者是认干爹,那BAT就是在认干儿子。
我们先来看看,为做好移动互联网创业服务,BAT最近都在忙些啥。
7月15日,天津百度开发者创业中心成立,这是继成都、厦门之后,百度在全国开设的第3家区域性创业中心,未来还将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设立创业中心。
9月22日,腾讯创业基地正式落户武汉,距离8月1日上海基地建成仅一个多月。包括首个北京创业基地,腾讯将在全国建设20个类似创业基地。
10月14日,阿里宣布无线开放战略,启动“百川计划”,并计划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和成都等五地对开发者提供场地支持。
这节奏!BAT都争相抢着要给创业者当保姆、当干爹了,这对创业者而言,不得不说是一大福音。还记得不久前,阿里在纽约启动IPO路演时,马云说,15年前为了融资200万美元来到纽约,但被30位风险资本家拒绝了,失败而归;15年来我没有放弃,这次来纽约就是想多要点钱回去。
不管是美国还是国内,跟过去相比,如今创业的投资、融资以及服务环境都发生了巨变。
在中国科技圈,以联想柳传志为代表的是创业第一代(简称创一代),马云、李彦宏和马化腾等为代表的是创二代。近几年以李开复创新工场为代表的各路VC、PE为先锋和中坚力量,悉数上市的BAT三巨头相继跟进,融入创投圈扶持(移动)互联网初创企业,而这些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小伙伴们,也将是未来的“明日之星”,也就是所谓的“创三代”。
天使、VC和PE们都是纯粹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就商业而言,他们讲求“投资组合”。但对百度、腾讯和阿里这样的巨头企业而言,在解读他们的投资心态和特点时,就不得不考虑到他们的企业经营者身份。他们的投资目的,寻求财务回报是次要的,大战略、大生态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他们讲求的是“收购组合与生态整合”,用军事用语来说就是“收编”和“整编”。
只要符合BAT“胃口”,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初创企业,都可能是他们的狩猎对象。如高德和文化中国,凭借“导航好声音”和“影视好声音”,被“中国好干爹”马云导师收入小组。在中国,BAT太大了,不只是规模,还有其影响力和野心。连博纳影业于东,都曾向行业发出“中国电影业,都将为BAT打工”的危机信号。
前两天,我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初创企业既希望得到巨头的关注,又害怕巨头的关注。是因为巨头关注的是其模式或前景,初创企业害怕的就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团队和项目的未来潜力。当然,不排除那些一开始就是为了卖给好价钱,然后全身而退的创业者。BAT到处捕食,尤其是“阿里狼”。
看看现在,为了服务好创业者,BAT都纷纷推出自己的的创业中心和基地,创业者们似乎突然发现,BAT们不想做狼了。对创业者而言,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不仅可以专心经营自己的企业,还能入驻BAT们的创业基地获得优厚待遇,甚至有一天还能成为敲钟人。
既然BAT纷纷推出针对创业者的服务大礼包,那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到底给创业者们承诺了什么样的“好福利”。
首先,作为创业基地,这是创业者们“梦想照进现实”的暖窝。特别是对于北漂创业者,办公资源紧缺,创业成本高企的现实,窝很重要。
BAT的基地咋样?
以百度天津创业中心为例,拥有3000余平米办公区域,可同时容纳20余支创业团队办公。以腾讯武汉基地为例,该基地办公面积超1500平米,拥有150个开放式工位,配备孵化中心、会议室、活动中心、平台体验中心、硬件加速实验室等。阿里由于刚启动百川计划,基地的具体细节还未发布,但相信条件也不会太差。
仅从基地的总数、分布区域、总面积和进度来看,腾讯暂时胜出。
有什么附加服务?
对BAT而言,提供免费或廉价基地自然是标配,那标配之外有什么附加服务吗?以百度天津中心为例,百度云平台、技术指导、审计、财务和法务服务,甚至还可获得百度总部技术支持,对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导师指导。腾讯呢,入驻基地的创业团队可享受曝光流量支持、多平台能力开放、变现能力培训、创业成本分担、知识培训体系、实体资源扶持等六大扶持政策,甚至还可能享有30-50万资助。阿里的“百川计划”则从技术、数据和商业全链条提供基础服务,入驻的App应用,用户可直接授权等量淘宝账户、接入阿里交易体系,完成交易闭环,优秀者还可获得阿里自由资本倾斜。
由于计划都启动不久,真要去评出个胜负,还是让创业者自己去权衡、评判吧。
福利倒是实实在在的福利,BAT为何愿意做老母鸡去孵化初创企业呢?巨头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他们之间的竞争将最终归结于生态系统的竞争。
阿里上市前的收购狂潮,算是BAT收购战的高潮。现在BAT都已上市,只要战略需要,类似的军备收购竞赛仍可能上演。但目前巨头或大中企业的格局算是初定,BAT三国鼎立,那些被全资收购的企业完全归顺巨头,投资占股的企业战略合作或妥协。同时,按照“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朋友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小伙伴们就看着选边站队吧。而不愿站队的小伙伴包括两类,一类是久经沙场的,另一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但不愿归不愿,商业是商业,不愿就得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能承受住压力并成功突围的,未来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巨头。小米、乐视、携程、360等应该属于这一列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些初创企业,就属于BAT们争夺的对象了。
除了收购这样的简单、粗暴、高效的手段建立起来的生态,巨头无还会做天使、设立公司旗下风投部门或基金、创立孵化器或创业基地等“怀柔政策”,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这也成为巨头或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日益倾向采取的方式。谷歌风投宣称独立于谷歌,其投资培养的初创企业,有被其他巨头或竞争对手收购的,也有纳入自己生态的。联想的乐基金,甚至360也在硅谷成立自己的风投公司,也都在培养自己的生态。BAT不会不知道这点,早前已有布局,只是现在大家动作都比较大。
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支持创业的政策号召下,BAT这些在国内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相继入局,创业者获得福利将不仅仅来源于BAT自有资源,还能获得各地方政府的叠加优惠政策,包括专利申请、税收减免、投融资以及上市奖励等,优惠福利可谓是“叠中叠、叠上叠”。
至此,我终于还是忍不住想再问一句:阿里的“BABA”,百度的“度娘”,还有腾讯的小“马”哥,(移动)互联网创业,干爹服务你们哪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