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应毕慧芳老师之约在她创办的新农联学堂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线上分享。分享的内容,大概讲讲我创业第一年的一些实践感想。毕竟,创业最初的几年都是非常艰难的,而迈出第一步往往难上加难。
为了不至于让自己散漫跑偏,分享前给自己定了个主题范围叫“新农人创业第一年怎么活?”这其实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况且每个人的能力、资源、从业背景等都不一样,各有各的活法。我姑且把我的分享当成是我自己的活法,仅供交流启发不供借鉴照搬。以下内容,在我当天的语音基础上有所删减和增改。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客观的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事情最终怎么做、往哪个方向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更是如此,对于多数都是农村出生、没有特别背景的新农人而言,容不得半点含糊,咱们没有多少家当经得起折腾。
因此,我们在开始项目前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干。所以,在进入实质性推进项目时,应该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如何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1、先想好到底是创业,还是做生意,还是先做好生意,然后过渡到创业。这两个不同的取向,对我们怎么做有非常大的区别。创业,强调的是专业化的可持续化的发展,更长期的投入,追求规模化、模式化的价值。一定得有专业、执行力强的团队,持续稳健的运营,并能升级成为一种解决某个社会需求痛点的模式。而做生意,则要求低的多,一个人,两个人,生意的基础逻辑非常简单,把自己有的和别人的需要对接上就行,有自己在某方面的突出强项,你就可能撬开生意的阀门。当然,这两者间存在着转化的可能,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拿我自己来讲,走的就是一个最基础的买卖之路。有别人市场上拿不到的好黑茶,再加上适当的推广,就可能有一定的市场。通过克服一个又一个市场难题,推动项目往前走。这看上去是一个比较傻的逻辑。但对我这种普通人而言,更实际也更靠谱。那我实际上走的是,一条走得是从生意到创业的摸索道路。在具体的实践中沉淀想法,优化完善模式。
2、你自己在所处的领域处于哪一环?是生产种植,是专业服务,是渠道流通,是咨询、营销、培训服务,还是粉丝或社群经营,还是投融资。是要做一个原料供应商,还是要做品牌,还是要做渠道,还是做服务。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进行单项突破,而不能什么都搞。但我现在看到的,真的是传统农业从业者,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什么都想搞。
拿茶行业而言,随着我走访茶山越多,发现问题越多。源头很多人连种植和生产这些最基础层面都搞不好,却要打造啥品牌、搞电商比比皆是。术业有专攻,又搞种植、搞生产、搞品牌、搞渠道,能搞好的哪个行业都屈指可数。你搞好一个,其他都会来的。这道理人应该都明白,只怕是压不住内心的欲望。其实,在我们的农业各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有做精细化、科学化的广阔空间。比如褚橙,在大家热议的营销之外,其实它的精细化种植、管理已经达到甚至超越澳大利亚、欧美等国在橙果上的水平。恰恰是因为这个,才支撑了褚橙在经历10年的坚持与沉寂后,于2012年爆发。
对我而言,我非常知道自己的强项,学的金融,干的营销,其实当下我在茶业的产业链上毫无疑问处在营销及整合的环节上,自然而然的我首选的发展方向是做产品品牌或渠道,而对上下游是一个整合和连接的关系。其实,从这个茶行业来看,营销是个非常稀缺的东西,如果最初我把自己的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必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反向推动作用,再来从整个产业链上考虑如何做深做实才有可能。
3、明确确找到自己能够发力的第一阵地。说白了就是从自己能做的事、擅长的事入手。当不是说要放弃其他关联的领域,或者是自我设限。我为什么会把微信微博做个茶叶品牌当成是一个突破口和起点。一是能力所限,这两个平台是我过去工作中紧密相关的;二是时代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我们经历了新的载体从无到有的过程。找到了第一个突破后,然后再学会去升级。这其实就是我之前总结过的蛙跳创业法。
选一个简单可执行的行动方向
其实,我在2013年辞职下半年开始干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想成熟就开始干了。但我又必须要开始,接下来从2013年底到2014年3月份,这段时间内,其实非常混乱没有章法。但后来还是想清楚了,不能拿着各种产品到处随意试,而是聚焦都做好一件事情一款产品上(手筑茯砖黑茶)。这样至少也是对我基本能力的一个验证——我是否能做出来哪怕一小戳人喜欢的产品,是否还能卖出去。卖出去之后,又怎么才能迈上更大的台阶,突破瓶颈找到更大的可能。
这个过程是我从2014年3月到2014年年底经历的一个阶段,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单品突破,但并不一定是极致单品,至少是比你多数同行优秀的单品。做单品的好处:精力、财力可控,关注点聚焦,可以实现深挖。那这里就存在怎样选单品的问题。我之所以从众多安化黑茶中只选一款茯砖茶来开始做,主要是因为第一、它有独特性,茯砖茶的一个标志性成分,含有一种益生菌,俗名叫金花,学名叫冠突散囊菌。对提升口感和黑茶减肥降脂、缓解三高的功效都有很好的作用;第二、它被多数人的口感所接受,有被广泛推广的可能;第三是它的特点相对(在安化黑茶中)更易于我们在当下去实现产品化,比如储存、运输、包装、使用等。其他行业的产品不一定要满足这三个条件,但至少应该有这些方面的衡量。
2、销售是应该是第一关注点。这是一个小项目是一个小公司最初的生存问题。即便在正式产品还没有出来之前,如果遇到有这个行业的生意机会,都可以先抓住。我的一个朋友,他们做的家电维修的O2O项目叫e快修,我看他经常各类家电维修外包的服务甚至电器买卖的订单都拿得很爽快。一切以拿下作为标准。当然,这里面得有选择,就是促成的这个生意给你后面做的事情能够起到促进意义,积累了资金、积累了经验或者用户数据等。
此外,在产品上市前,预留好渠道推动力。没在传统企业干过的人,很容易高估互联网及微信微博的力量。其实,有了互联网及微信微博的大量发声,还要配合好的渠道来承接、来落地。
举几个例子,我们以前在苏宁的时候,每逢一个门店新开业或者重装,都会提前订好销售目标,定好目标后最关键的是提前就得准备好销量得消化路径。比如目标销售是开业当天一千万,可能提前就得谈好几百万的批发或团购,然后会核定如果所有的促销资源花完带来的销售保底有多少,再加上推广及广告、做好当天的现场成交,在开店之前就可能已经准备好了。比如此前的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众筹千万的案例,更是提前预想好然后一点点死磕执行下来的。
再近一点的例子,食品界姜昆老师的姜姜好苹果,基本上看得出来实在试水摸索,但一下子仅靠微博微信就能卖出能卖出一两千箱,其实根本原因是姜昆老师在苹果开始卖之前就通过微信微博攒够了人气了。期间,他做了大量的互动活动和预热。
当然,我也是这么干的。我们的茯砖茶是在2014年8月底开始卖的,买之前持续预热了几个月,又有参与者的持续推广,加上之前的老客户,已经有上百人在等着购买了。同时,我们产品上市选择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中秋,情绪、需求也都比较集中。没想到一下子蒙对了,让我们的茯砖茶一出来就有了个小小的开门红。
3、保持开放性,建立自己的能量场,吸引式获取资源。在我第一年,我们一方面把做产品的过程开放出来了让大家参与,这本身也是众筹众智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互动信任的过程。第二,我还和几个兄弟搞了创业的组织叫“创业工社”,虽然组织本身来讲并没推产品没挣钱,但等于有一帮兄弟能帮忙去做背书去拓展人脉和资源。第三,开放性的个人推广和分享。说简单一点就是:把我有的,与别人共享;把我缺的,向别人诉求。说白了是,搭建自己的圈子,勾兑其他的圈子,也就是跨界;做参与,做互助,至少可以做围观。
不断的总结与迭代、更新
通过前期的一些纠结、迷茫以及实践,我觉得有些基本的事情,是我作为生意的牵头人或者创业项目的创始人必须应该去做的。为了推动事情顺利向前,需要把自己“牺牲”出来。
1、尽可能做一个笔杆子,这个时代属于具备感性生产力的人。自我总结学习,也是做最基础的传播,在自己的平台上干,即便做得不好,总有人喜欢你,至少好过不做。
2、做不了笔杆子,可以说,抓住一切的机会说去分享。当然,说也是有技巧的,不具备的一定得底蕴和实力,别学马佳佳和余佳文。参照我的方式比较实际,哈哈哈。如果写、说都不会,那就乖乖的做,找个能帮你去说的说。如果做、写、说都不会,那咱们也不用干了。
3、向更NB的人学习,整个行业顶层的,比如资本层面的,跨界的。不要拘泥于自己的圈子。
4、最重要一点,逐步梳理、优化,向可持续化运营及相对明确的模式过渡,毕竟我们不是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突破一点,咱们就离目标近了。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觉得,风口和资本并不那么重要,自我生存能力才是根本。大成未必,但一点点进步,妥妥的。
我之前在微博上写过这么一段话,作为文章的结尾与大家共鸣:“什么疯就不要玩什么,这是我一贯风格!我只是希望做一件事,一直做一直做,哪里缺什么就补什么,哪里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只要保持足够尽心尽力,事情总会变得越来越好。所有做与不做,都围绕保持一点点的进步而定。若干年后,也许有人会大富大贵,但也会有人支离破碎。但,我相信我会是安然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