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连创业圈:寂寞投资人 “借钱入股”成创业者的紧箍咒

解读大连创业圈:寂寞投资人 “借钱入股”成创业者的紧箍咒

论商业,这里走出了大连万达;论互联网,这里有闻名中外的东软集团分部;论人才,这里有超过20万软件从业者;然而,在互联网创业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这座滨海之城却让人倍感孤独……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因地理环境,三面环海,被认为“北方明珠”。

论商业,这里走出了大连万达;论互联网,这里有闻名中外的东软集团分部;论人才,这里有超过20万软件从业者;论硬件,这里被认为是东北地区基础条件最好的城市;论开放度,这里是东三省的窗口。然而,在互联网创业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这座滨海之城却让人倍感孤独……

寂寞投资人

如何考察一个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化?投资人会告诉你两个指标:便利店和人口。

在大连这都不是什么难题。宽宽窄窄的马路边随处可见便利店,密集程度不亚于北上广深。人才更是得益于东软集团的示范效应,在常驻669万人口里,软件人才超过20万人。

看上去应该是创业沃土,但大连的创业圈却充满孤独。

戴敬涛是大连创业中的明星人物,他在2011年底创办孵化器“创业工坊”。这是戴敬涛的第二次创业,回忆起第一次创业,他用“连个聊天的人都没有”来形容。虽然眼下创业环境有所好转,即使创业工坊已成为当地最知名的孵化器,戴敬涛仍发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强、赔得起情怀”的感慨。

因为找不到靠谱项目、投资人及倾诉对象,2013年7月前后戴敬涛一度很想放弃创业工坊。“大连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很多,但当时做风险投资的基本没有,我去找那些企业家聊,他们愿意花两万块钱请我去蒸桑拿,都不愿意做投资。”戴敬涛说。

戴敬涛的经历并非个案。在与大连多家本地孵化机构接触中,新浪科技发现,缺少靠谱的项目常常让大连本地投资机构感到绝望。据了解,在去年7月份之前,大连最勤奋的投资经理一周最多只能见到十几个创业团队,靠谱的项目数量更少。

在这些仅有的项目中,盲目跟风创业占据很大比重,具备投资价值的依然不多。一位大连风险投资人士对此感到很无奈,他同时指出,大连高校和软件人才量都在东三省名列前茅,但大学生创业项目不靠谱居多。

青果创投创始人李天栋主要关注大连及沈阳两个城市,他看了很多本地项目,最大的感受是很多人模仿北、上、广、深进行创业,做一个APP就出来融资。“他们并不真正理解互联网+,没有任何竞争壁垒,根本没办法立足市场。”

受当地媒体影响力限制,孵化器在投后服务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帮助投资团队宣传,创业工坊甚至自己投资了一个网络媒体和一家纸媒。“我知道不挣钱,但北京媒体很少关注这边,本地媒体影响力不够。”戴敬涛说。

转机发生在去年下半年:在全国创业浪潮带动下,大连创业项目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北上广深的投资机构也开始进入东三省,戴敬涛进入前所未有的忙碌。

与外来投资机构相比,本地投资机构名气和资历都相对薄弱,但李天栋依然对此感到兴奋:“他们过来,能帮助我们教育市场,对培育环境有很大帮助。”

创业者的紧箍咒

与投资人寂寞相伴的,是创业者的孤独。

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创业者介绍,在大连投资领域有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借钱入股。

因为成功率不高,很多投资者不愿意贸然将钱拿出来做天使投资,因此会与创业者签订一份特殊的投资协议:以投资名义借钱,占据一定股份,帮助创业团队拿到新一轮融资或挣到第一桶金之后,创业者需要将钱如数归还,但投资者所持股份并不因此而被抵消。

新浪科技了解,这一现象在大连当地非常普遍,甚至是整个东三省投资圈的写照。上述创业者表示,不少团队因此难获得健康发展,尤其早期发展时,只要产生收入都会被投资者抽走,从而影响团队的正常扩张和技术迭代。

与此同时,由于当地投资机构成熟度有限,不少都偏向某一特定领域,因此在投资范围上有所束缚,很多好项目常因投资机构不懂而夭折。

一线城市投资机构的到来让本地创业者欢欣鼓舞,但很快就显示出弊端:很多知名投资机构在大连只有办事处,即便碰到有价值的项目,他们也不能立刻做出决策,要汇报给总部审批,有时候甚至要间隔好几个月,很多创业公司因此耽误最佳发展时间。

在人才方面,大连20万软件人才、包括大连理工在内的各大高校及一年一度的软交会也未能解决当地创业团队招人难题。据一位计划在大连试水O2O洗衣的创业者介绍,高校毕业生都愿意去东软这种大型企业,有创业想法的又都去北上广深,本地创业公司很难留住人才。

尽管大连创业生态圈不尽如人意,但比起其他二三线城市,已经具备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大连常常能听到一句话:如果在大连创业都没办法成功,那东三省其他城市就不要奢望了。“建设完善的大连创业生态圈,对整个东三省创业都有参照意义。”一位创业者称。

盲目复制不是出路

如果投资者和创业家的孤独只是因为意识上滞后,那大连在互联网创业生态上最薄弱环节莫过于波澜不惊的市场。比起北上广深,这个东北地区的一线城市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市场滞后感。

表现之一是创业方向上。大连本地的多数创业者,倾向于电商和O2O方向创业,理由是门槛低、已经被一线城市验证、受其他城市竞争相对小。

“海狸先生”是大连本地海鲜产品电商,目前已在淘宝和京东上线自己的海鲜罐头产品,但这样的项目盈利化和规模都相对较难。据创始人陆宁介绍,海狸先生需要通过他运营的其他项目来维持。

对于这种困境,洪泰基金投资人郑昊也提醒创业者:“现在这个节点,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已经成为一个业态而非行业,很多巨头已经把这块大蛋糕切得差不多了,如果还想切入这个领域,不论是地域不同还是品类不同,都要慎重。”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项目壁垒薄弱,时间一长,市场上同质化产品扎堆出现,尤其是O2O领域。

一位即将在大连试水洗衣O2O的创业者,把突破口放在通过银行等合作方快速获得用户,但转换率真正有多少很难把握。他的野心也不仅仅局限于大连,希望未来能以大连为根据地扩张至全国。

然而这种思路并不被投资人认可,浙商创投投资人刘洪楠认为,创业项目从大连走出去,到北上广深基本不可能。“虽然很多成功的O2O和校园类项目在北京都是从学院路走出,但大连或者说整个东北三省的学生群体与北京无法相提并论,市场教育难度很大。”

用户使用方面,大连互联网市场也表现出“地方特色”。

以打车软件举例,滴滴和快滴已获得广泛使用,但大连出租车司机除了利用软件抢单,竟然还会人工加入“拼车环节”。当新浪科技利用打车软件叫车成功并接到电话时,司机第一句话往往是“有几个人”。而据司机透露,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并非自己的发明。

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与北上广深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公众号不同,大连移动扫码氛围还停留在微信加人。偶尔有些建筑或墙壁上留有二维码,多半也是介绍建筑历史,和商业及创业并无关系。

尽管与北上广深成熟创业生态相比,刚刚起步的大连确实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业内人士看来,二三线城市的互联网创业,难免会因为互联网化普及程度及互联网基础建设不够而出现各种问题。

但令人欣慰的是,在与当地创业团队接触的过程中,新浪科技发现,在扎堆O2O、移动互联网创业模仿的大潮里,有不少创业团队利用当地港口和海洋食品产业链优势,发力海洋食品电商。此外,大连软件基础雄厚,开发一个APP只需要北上广深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资金成本。

据新浪科技了解,大连市政府也在近期颁布一系列鼓励创业和对创业优秀人才的奖励政策,其中甚至有一次性奖励10万元作为购房补贴的条款。在戴敬涛、李天栋等人看来,属于大连的创业风口才刚刚开始。

*本文作者周雪昳 李根,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