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Uber中国爆出一个融资乌龙事件。Uber中国宣布的投资方中包括了中国平安,而中国平安今天却出面否认曾对Uber进行过任何投资。加之之前爆出Uber中国融资受阻,一时间唱衰者论调甚嚣尘上。
Uber中国融资受阻的原因猜想
1、中国投资者的谨慎与脆弱。投资的底层逻辑就是保守主义。据内部消息,2015-2017年在中国要烧30亿美金,2015年亏损11个亿,2016年和2017年,每年亏损9亿左右,到2018年才会有盈利。这不仅会令人联想——毕竟,至今仍然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成功的在中国活下去,曾经的高朋、MSN、谷歌都曾踌躇满志的来,但后来也只留下了一个黯然的背影。巨大的不确定性以及70亿美金的巨高估值,让很多中国投资者举棋不定。
2、所有的全球化公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远程调度和协调的不及时。对Uber来说,毕竟它的创始人不了解中国,整个中国市场还是在依靠职业经理人在管理和运作。他们可以在具体城市的营销策略上玩花样,但并不能对整个中国市场进行全局把控和战略调整。加之中国政府政策和意识形态的因素,Uber的在华之路必将充满坎坷。
3、与竞争对手滴滴快的相比,Uber的优势并不明显。狮子去追兔子的时候,对狮子来说只是一顿午餐,而对兔子来说就是全部。同样,中国市场对于滴滴快的来说就是整个商业生命,而于Uber来说只是其中一块蛋糕。他们对这个市场的重视程度、把控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必然会存在差别。
4、中国的投资支持也并不能保证落地生根。Uber想要在中国站稳脚跟,就必须要获得一些中国投资基础。然而就像风靡全球的印象笔记,虽然背后有宽带资本的支持(中国背书),还是难以本土化,难以获得广泛的用户基础。除了向大投资机构融资之外,Uber想要通过开放1亿美金进行股权众筹的方式「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获得中国市场普通人的信任。但这项计划进展的并不顺利,有唱衰者认为Uber沦落到扫街收小散户的钱的地步。
Uber们一直都充当着突破不合理的「超级英雄」
中国的互联网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突破效率,还有一方面是中国独有的,就是突破监管。中国民众现行社会运营方式严重不满,深受其害多年。在互联网刚刚诞生的时候,民众看到了它摧枯拉朽的能耐,就迫不及待的希望通过互联网来突破所有的不合理。
正因为此,中国才会迸发出这么多互联网创业项目,针对几乎传统生活方式的痛点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各种各样的App。比如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迸发出了从产业链上游到下游的全方位创新和探索,而国外往往只有几种简单的借贷、支付、众筹模式,而且普及程度也远不及中国大城市。同样地,人们迫切的希望通过「普惠金融」来突破银行的垄断,突破不合理的旧的金融体系,突破不流通、不自由的市场环境。
于是,民众对于打车和出行应用的态度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是因为对传统的出租车体系深恶痛绝,也才不由自主地站在了Uber和各种专车项目这边。
这个社会没有留给大众突破监管的通道,不得已之下,所有对良好体验的希望都寄托到了互联网公司身上。这无形中抬高了公众对这些「超级英雄」的期待,英雄们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惹到他们的神经。在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和普遍信任的网络环境中,一个挫折事件、一个决策失误,就会引起大规模的粉转路人、粉转黑。而今天Uber融资乌龙,或许就是多米诺骨牌的倒下的第一张。
假设Uber中国融资失败,会产生哪些连环反应
首先,Uber中国败走麦城,退出中国市场。但即使这样,也不代表它本身的失败,正如Google退出中国大陆,依旧享有全球美誉。
其次,Uber退出会再次打击中国投资者对外资企业的信心。事实上,Uber与其他入华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已经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做到了前所未有的本地化,它代表了先进的共享经济模式和商业理念。如果连Ube这么性感的公司都入华失败了,究竟何方神圣才能在中国成功?
最后,可能整个互联网投资界都一下子沉默了。这个圈子已经发酵到一个阶段,那就是泡沫扩散,估值虚高,人尽皆知,而又集体性的选择无视现实。资本市场已经太需要一次警钟来冷静一下了。Uber的失败会是一次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事件,所有人都会突然间停下来,集体恢复一下自己的理智。
然而,如果Uber注明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那么这对它来说只是路上的一点小小的风浪,它一定会扛过去的。任何东西,都掩盖不了Uber只是一家成立不足五年、还在摸索的创业公司的事实。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会遇到市场的刁难和上帝的玩笑,如果这点风雨都经受不了,那还怎么充当共享经济世界的灵魂?
我们更愿意相信,这只一个创业公司在全球化扩展中遭遇的一次挫折,并不会危及整个大局。我们更愿意去祝福Uber能够守住它的性感,保住它宝贵的商业坚持和共享精神。至于所有来华公司「水土不服」的魔咒,去他们的,且爬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