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App在业界背负着孤岛效应的原罪之名,移动互联网之下传统浏览器的入口地位仍旧被蚕食瓜分。
由于前景不明,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创业公司均对动浏览器产品降低热情,转而打造所谓的“超级App”,进一步割裂移动生态。
为数不多的几个浏览器产品在惨烈环境下,竞争手段也变得越来越丧心病狂。比如UC的劫持事件,将QQ浏览器的专用前缀网址定向转至UC浏览器打开,导致双方矛盾加剧,亦有媒体发出相煎何急的感叹。
海洋蒸发干涸,湖泊星罗棋布。
其实,早在桌面互联网时代,也只有中国这个特殊市场能够使得浏览器这款工具成为一门生意,成为“三级火箭”当中至关重要的变现环节。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已被反复阐明,浏览器产品的专业地位遭遇融解,许多应用已经内置浏览协议的框架,支持访问外部的url链接,导致UC、360等曾经重度依赖浏览器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发生位移。
美国科技博客The Verge描述过这种糟糕的情形:微软艳羡苹果的移动帝国,于是试图在Windows 8.1上开始移植桌面App生态,但是因为Chrome、Firefox甚至IE等浏览器的功能足够强大和完善,互联网公司屈从于Web应用(比如网站)的开发效率,而不愿过多的向用户推荐安装软件。而苹果早在2010年就曾力推新的Web标准,乔布斯亦在同年公开批评Flash并将Html 5奉为未来,但是,App Store的权重和优先级终究高于Safari这款产品,这让App野蛮生长,而Web则无人问津。
视线回到国内,“BAT”的阵营里,移动浏览器作为战略拼图,均在不可放弃的前提下寻找生路,从工具到容器、从功能到服务的变形,亦在相继展开。
仅从腾讯一家的折腾,即可管中窥豹,理解巨头的苦衷与预测。
在腾讯内部,手机QQ浏览器是腾讯X5浏览服务的前端应用产品,所谓X5浏览服务,指的是基于移动Web的技术支持方案,微信、手Q、搜狐视频等高流量产品都是X5浏览服务的承接对象。
腾讯的苦心经营,原理极其简单:移动浏览器的局限在于Html 5技术的发展缓慢、普及困难——风靡于朋友圈里的各种Html 5交互动画,虽有插柳成荫之效,却还是过于剑走偏锋——若无势能在前推动,只会降低移动Web开发者的热情及预期。
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里,浏览器与CP(内容提供商)之间其实存在竞合关系,竞争源于用户同时体验的App只有一个,使用Chrome访问Facebook,也就意味着Facebook的App日活下降,而合作则是因为用户的手机不可能安装有所有的App,总有一些内容需要通过Web获取。
从这个角度出发,降低竞争浓度、强化合作机会,才是移动浏览器能够突出重围的救命稻草,试图取代CP的角色,反而容易遭遇抵抗。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CP在识别来自移动浏览器的访问行为之后,不断设置障碍说服用户下载App的原因,双方的信任度已近冰点。
而腾讯的思路则意在通过平台的方式,解决移动浏览器在做内容容器方向上的尴尬。移动浏览器争做内容容器的方向无错,只是容器亦有管道与平台的分别,在搭台唱戏的合作关系里,腾讯擅长的只是搭台,至于唱戏,则可沿袭开放策略,接入第三方一起挣钱。
所以,腾讯看重移动浏览器,其实目光落在流量经营和用户分发的大盘子。拥有微信和手Q两大核武级移动入口的腾讯,再加上X5内核深度支持Html 5的前端表现,使得手机QQ浏览器多了一道游戏入口的阀门,引入页游开发者丰富内容、背靠自身支付渠道,也是相较其他移动浏览器更具差异化的特点,更是冲击到了手游市场。
根据腾讯X5“浏览服务”的产品实测,一款中端Android智能手机在体验基于Html 5的页游时,手机QQ浏览器的FPS(每秒传输帧数)可以稳定在60左右,而原生的Chrome则因为没有专门对页游进行优化,所以掉帧有些夸张。
游戏一向是腾讯长袖善舞的舞台,以移动浏览器承载页游平台的野心,算是移动浏览器行业一个全新的尝试思路。总的来讲,移动浏览器的前景依然不甚明朗,不同的尝试都有利于拨开迷雾看清未来。用户始终会需要轻便却更加丰富的内容平台,移动浏览器相较于App的优势依旧存在。
除此之外,打通腾讯内外的资源——视频、小说、搜索、支付等——接入浏览器用以实现内容的丰富性以及重塑入口机遇,属于砸入资源取悦用户的行为,究竟能否起到预期作用,仍然有待观望。
在整个行业都处于谷底时,腾讯的战略考虑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于:去浏览化,强服务性,通过内容容器制造更多的消费形态,这会不会给行业带来转机?以及,用户在手机上打开浏览器时,他的需求究竟会与使用独立App有着怎样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