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本佳人,奈何浮夸:从《无耻》说开去,一家创投媒体是怎样与一个创业公司撕起来的

卿本佳人,奈何浮夸:从《无耻》说开去,一家创投媒体是怎样与一个创业公司撕起来的

2015-08-06 10:32B座12楼 特邀作者
运动式创业就像狂欢,尽管创业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只是看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拿着似乎永远不太可能拿到钱的项目到处路演,我们尊重他们,对他们抱有期待,但不得不反对那些继续鼓吹全面创业的煽风者。

昨天凌晨,《一个月前,我绝不敢把无耻用在创业者身上》被平台强制删除了,理由是“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此事至此告一段落。

然而,心好累,我想静静,你们却当我是明明。

大家用“无耻”来代指那篇文章,实在是很无奈,算我的疏漏。

文章对三家公司进行了无差别攻击,用词是被情绪推着出来的,的确凶猛了一点,就是一锅麻辣烫。不过,换来了对方公司负责人,尤其是一亩田负责人非常有涵养的应对,对此确实十分钦佩。

想起这几天来,与一亩田负责人做了挺多交流,他最后告诉我:“我现在就想消除影响,然后忘掉这件事情。”并且开始全网举报各处转载的本文。哎,想想真是好心疼。

声明,一亩田并没有贿赂或者要挟我们删稿。但至于“极端案例出现,可能意味着投资市场即将转向”这一观点,到现在,我依然坚持。戳阅读原文,可以看到那篇文章。

好公司?

一亩田身陷争议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南方周末发文,说明一亩田目前员工3000人,每日帮助农民实现交易额三亿元。

故事太美,于是就开始出现了一些质疑文章。

接着,一篇《"一亩田"万亿奇迹疑云,夸张与欺骗其实只隔一层纸》的文章迅速进入了大家的事业,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找到了网站数据的大bug。

我在查看了对方PC端后,下了“骗子”的结论。

必须说明的是,所谓107万吨洋葱的数据的确存在,而一亩田给出的回应是:

1,公司的战略是以移动App为主,从去年12月份算起,App已经发大小版本超过100次。而PC站大体上还停留在去年6月份的改版上。

2,开发和测试资源有限,去年产品技术团队加起来还不到30人,无法完全保证质量。PM(产品经理)通常会要求在线上测试,会遗留各种卖骆驼或者100吨的洋葱之类问题。

3,107吨的洋葱交易不包含在实际成交金额内。PM当时设计的思路是只要有人点购买,生成订单就可能展示到前台。而生成订单到订单完成还有很多步骤要走。

其实,我愿意相信这个数字是bug。身边投资人,包括一亩田的投资人以及阿里相关领域负责人的声援,也用公信力做了担保。事实上,一亩田所做的农村B2B平台也是有价值的。

让我不由自主下了预判的是南方周末文章中的一个细节:“当时很多投资公司在抢,打钱最快的是红杉资本,连协议都没签,就给我打了几百万美元。”

现在对一亩田深扒的信息依然在泛滥:比如网站极低的交易量,比如商品描述十分简略,比如出现了采购方包括了家乐福、沃尔玛等各种超市。

再到今天,新京报《神话还是谎言?“一亩田”2.8亿日交易额调查》,算是让一亩田彻底陷入了被扒皮的泥淖之中。

哎,卿本佳人,奈何浮夸。

只是,这不过是一只出头的椽子,承担了太多这整个行业的灰度,以及对灰度的咒骂。恐怕,任何创业公司都经不起媒体和公众用显微镜去扫描。

对错争不清楚,浮夸的确几乎是目前所有创业公司的通行手段。创业者的使命之一就是讲故事,为此预支未来,在自由市场看来,也许并不过分。而站在道德高地判断一家公司好坏,从来都是一件很无力地事情,其实也压根没有必要。

本杰明富兰克林已经给市场行为注明了自由的标签,赚钱是一件高尚的事情,创业自然也是。

的确,钱是最聪明的,但就像前一篇文章说的,从浮夸到欺骗只差了一层纸,理性失控之前,自律是最后那一道关卡。当这个市场的底层价值观没有完全建立的时候,舆论压力依然是有用的,创业本身也不应该因为它的不易,而享受更高一级的宽容。

坏媒体?

对那些征战在互联网大潮中,独自忍受着一次次压力爆表的创业者们,我们始终应该心怀尊重,甚至悲悯。但有时候,媒体就是容易忘记了自己的前提,被情绪裹挟,而失去了温和的力量。我们似乎习惯性觉得,网络那头的陌生人或者没有人格的机构,都有合法伤害权,或者至少在定性的时候不那么有心理压力。这背后的心理很恐怖,尤其对媒体来说。

无奈,我看到了媒体,不管是别家,还是我们自己,都在这时候扮演了妄人的角色。

一:迎合。媒体发布内容的初衷就是给别人看,极端的情绪和立场更容易打动群体,迎合就在不自觉间发生了。

二:倾向。我们做不到绝对客观,为了避免认知失调,任何信息的获取都是带有倾向性的。媒体也同样。但问题在于,为了迎合,媒体总是把自己放进一个黑白的世界里。非黑即白,不是好公司,就一定是坏公司。

三:追捧。热点本身就带着群体狂欢的性质,追踪热点就是追踪关注度。但是,对游侠X等创业者的消费一旦过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助长。媒体的议程设置,把大家的注意力更集中到了那些原本应该被无视的灰暗面上。这个度在哪里,需要我们赶紧把握住。

好吧,媒体也是疯狂社会的共谋。你能感受到在这个信息狂潮之中,媒体人是多么没有安全感,是多么地焦虑了吗。

在这篇随笔最后,依然要给创业热潮泼一盆冷水。运动式创业就像狂欢,尽管创业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只是看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拿着似乎永远不太可能拿到钱的项目到处路演,我们尊重他们,对他们抱有期待,但不得不反对那些继续鼓吹全面创业的煽风者。毕竟要在狂潮中保持冷静和理智,太难,而这素质,确实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外界再热,创业始终是孤独的。也许泡沫破灭无非就是资产在富人间重新分配。但谁也不能确定,这次创业狂潮消退后,是否可能会让到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陷入危机。

最后的最后,提醒自己,以暴制暴是不对的,温和之中才蕴藏着最大的力量,未来一定要做一个温婉而细腻的江南女子哦。

*本文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