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班车为何被迫并入滴滴?CEO说:因为融不到一分钱

考拉班车为何被迫并入滴滴?CEO说:因为融不到一分钱

对于这样的结果,张敏表示,资本市场是影响他们最大的因素,简单说就是,公司宣告新一轮融资失败。

“我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那种不打掉自己最后一滴血绝不会说不的人,今天我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在我进行一切的尝试之后的结果,一切的可能我都试过,没有希望。”张敏说。

说这段话的人是考拉班车CEO张敏,就在昨天,考拉班车预定预订服务的公众账号发出一篇名为《致梦想赞助商的一封信——考拉班车CEO》的文章,宣告2015年9月11日将是考拉班车最后一天运营日,从下周一开始,将由滴滴巴士为大家继续服务。

对于这样的结果,张敏表示,资本市场是影响他们最大的因素,简单说就是,公司宣告新一轮融资失败。张敏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讲述了他们从创业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每当讲到团队的时候,张敏声音就开始哽咽。

张敏告诉新浪科技,从决定这个事情到今天宣布结果,只有三天,虽然存在各种舍不得,但是她认为,这种决定对于用户或者团队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考拉班车的停运,让互联网定制大巴市场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事实上,从滴滴进入互联网定制班车市场开始,互联网+交通的“战场”就转移到了互联网定制班车上,对于像哈罗同行、嗒嗒大巴、接我科技等公司来说,他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漂亮的成绩遇上残酷的市场

成立于2015年3月11日的考拉班车,在今天满半岁的生日,虽然不是第一个进入定制班车市场的企业,然而考拉一路走来,都有着不错的成绩。

特别是在最近的三个月内,考拉班车进入了快速的增长期,7月中旬的日订单是2000单,上座率达到55%,到八月底日订单达到5000单,上座率达到80%,截止到8月底,考拉用户超过5万,考拉班车达到130条线。

对于这样一份成绩,本应该是得到资本的青睐,然而考拉班车创始人张敏表示,截止到今天也并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给他们投钱。

“我给自己定的融资目标时间就是八月底,如果八月底没有融资成功的话我就会结束公司的班车业务,当然对于这样的承若,我每一天都拼尽了全力去做,可以说各种方法,只要是能去做的我都去做了,可是也没有投资公司愿意给我们融资。”张敏说。

对于原因,张敏表示,最近资本市场遇冷,很多公司的融资计划都流产,其中也包括很多已经跟投资机构达成协议的公司,加之滴滴入局定制班车领域,让很多投资机构对定制班车行业持观望态度,不敢出手,所以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

张敏表示,如果一定要做下去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考拉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在第一阵营的地位,如果退出了第一阵营,未来考拉也很难有发展,最终也会沦为炮灰。

“所以,今天我们决定跟滴滴合并班车业务,对用户、对供应商、对一起和我创业的伙伴来说是最好的结局,我们的公司不会倒闭,目前在调整方向转型。”

对于向哪个方面转型,张敏表示不方便透露,但是在采访中张敏曾表示,她很看重传统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大巴发展困难重重

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场中已经有多家从事互联网定制班车业务的公司,像哈罗同行、接我科技、嗒嗒巴士等,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也补充了公交出行系统,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新浪科技注意到,目前互联网定制班车的站点多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地区,这导致了各家班车之间路线上的高度重合。像中关村到天通苑这条线路,是每一家互联网大巴都有的线路,然而,据新浪科技观察,很多公司的大巴上座率有一半,但也有几家公司的大巴只有几个人乘坐。这种现象就导致各公司的地推人员之间出现争夺乘客的现象,在新浪科技之间的报道中就有提到过,曾经有一次两家地推的工作人员大打出手,最后警察出面解决。

除此之外,新浪科技了解到单靠票价是很难收回运营成本的,每一家公司现在都是在赔钱的状态,但是关于盈利模式,各家并没有很清晰的构想,目前的想法集中于附加价值营收,如广告、早餐、wifi等方面。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互联网企业利用闲置客运巴士资源部中城市公交客运,是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缺少法律监管,乘互联网大巴服务如何规定还需要等待出台管理办法。

在行业存在诸多困难的前提下,滴滴的入局,也让同行业者感受到了寒冬。

某业内人士表示,移动出行类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很高,意味着一个问题就是门槛很低,在同等的服务前提下,价格就成为用户是否会选择你的决定性条件,因此融资能力就变成核心竞争力。

但是他也表示,并不代表出行领域就是一片红海了,垂直差异化细分市场成为一个突破口,同时在进行市场初期跟大企业合作也是一个好选择。

*本文作者刘安妮,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