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创始人 徐可
金秋九月,钛媒体“变态课堂”如期而至。以“下一代社交”为主题的第一堂课昨日开讲,四款社交应用App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分享了他们的产品,并接受了“变态”挑战。嘉宾中最年轻的创业者徐可此前接受了钛媒体的专访,她的“滴滴打人”版陌生人社交app一度引起热议(点击获取钛媒体此前报道,《这位95后的美艳姑娘说,陌陌不行的,我行》)。 这次变态课堂上,她再谈自己的社交应用时说,ERA不是约炮神器,而是通过分享个人的碎片化时间,建立任务,让陌生人连接起来,共同创造价值。
作为社交应用ERA的95后美女掌门人,徐可眼中的ERA是一个主打技能变现的O2O应用。任务郊游,红包敲门,技能协助,交易担保和认证是她产品的主要功能。用户可以发布相关的任何生活需求,例如,“今天很无聊,十块钱就能陪你看电影” ,即可变身草根英雄,帮助他人完成理想。
生于1995年的徐可认为,95后这一代的幸运来自于他们是最后一代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又从前信息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群体。比起00后,他们更能理解“前辈”的创新成果,从而有效的利用已有资源;同时,比起70后、80后,以及90后的前辈,他们正晋升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因而更接近未来。
此前被问及ERA是否是约炮神器,是不是要干掉陌陌?徐可表示,自己非常尊重前辈的成果。但是每一个产品必须有时代特征,在年轻人将会统治下一代文化的前提条件下,要清楚他们的社会需求是什么。社交APP不等于约炮神器。两个人发生交互,两个人的社交之间最终目的不是约炮,而是共同创造价值。
下一代新生代的社交回归社交本身,社交产品并不是帮助你认识别人的工具, 而是一个让人在现实和网络融合感更高的线下能够发生真实交互,增加真实感。
徐可更关注年轻人群体,她举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征:
徐可介绍,自己有一个90后朋友从小不好好学习,天天打游戏,家境不好,父母也放任不管。在高中辍学后靠打游戏,不断累积粉丝,目前成了坐拥百万粉丝、身价千万的游戏选手。在徐可看来,碎片化技能帮助增加了粉丝经济和热度效应,让她的朋友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实现了技能变现。而像卖萌、发段子、骂人、打游戏、炒菜、长得帅、聊天、抢红包等都可以算作碎片化技能。很多90后不再适应朝九晚五的生活,他们更善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玩乐当中 。这些都是传统的学生看不懂的。
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我们设想一下,生活在1990年代的老王穿越到今天,可能会被今天的科技惊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一个屏幕上只需滑动手指,像吃饭、打的、购物这样的任务都能瞬间完成。徐可说,大开脑洞这样的词都太温和了,应该是老王直接“吓尿了”,“崩溃了”。
但是,老王如果想“吓尿”别人,倒退25年恐怕是不够的。他要穿越到200年前,才能感受到又一个跨度的变化。所以,信息化时代,吓尿一个人只需倒退10年左右,而在前信息时代,吓尿一个人要倒退200年。这就是未来学家所说的,当你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它发展得越好,发展得也就越快,未来的发展还会更快。
据此,徐可描述了90后的玩乐文化所开辟的新市场,分两个阶段:
她提到欣赏社交App前辈Nice的标签功能和Instagram的滤镜功能,这两个功能可以满足年轻人show off的愿望。在90后的心中,一款好产品,它要么好玩,要么实用,要么要装逼。
据统计显示,全球的空闲时间加起来,每年有1万亿个小时, 如果把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利用起来,能创造多少价值?徐可希望陌生人社交让每一个用户花的每一分钱都在他切实的需求里,让每个用户花的每段时间都有货币的反馈 。
徐可不认为一二级市场将带来一场寒冬,她认为这是市场秩序维稳的序曲,只有在寒冬里,泡沫爆炸的时候,好的明星产品才杀出重围,垃圾产品将不复存在。
此外,追溯一下中国人的文化,徐可认为,中国的农耕文化奠定的基础就是协作基因。在传统文化里面,如果你要种植,一个人完不成,必须协作;如果你要是抵抗洪灾,必须协作。对比西方文化,徐可认为中国比西方更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对于某些媒体批判90后创业不靠谱的说法,徐可表示这种行为并不厚道。她反对90后创业不靠谱这样的标签。她认为创业大军中,那些作为中坚力量的投机者目前并不是90后。企业的试错阶段都会经历,在这个阶段直接说不靠谱是不合适的。
在资本市场有一个说法,在社交领域,产品可能容易看,但是很难看懂,敢动社交的都是有梦想的人。
99%以上的社交软件,都会面临死亡的问题。因为巨头抢占了这块市场,大多数的新晋产品难以存活。1%剩下来的,可能是用钱去买数据,有了用户之后,也是数据不上不下,难以发展。即便最后活下来少数几个产品,都会面对一个问题,难以货币化,而货币化的少数产品又会面临一个问题,用户流失度非常高,黏性非常差。我们期待用户能够像蜜糖一样,能够强烈附着在上面,但事实上用户更像自来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到另外一个容器。
所以我在做这款社交软件之前,做了很多的监测,也问了很多身边的人,你真的不想社交了,你还有社交需求吗。我得到的反馈,到底什么是社交需求?我提到的陌生人社交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一款神器,或者问我第一句就是,你们这个能约炮吗?我对自己做一个深刻的反思,是否社交产品最终它的终结点就是约炮的,是否用户会慢慢流失兴趣,丧失消极的态度,以至于用户流失,没有社交需求了。是否真正的切中了,满足了人类最基础,也就是偏低级的需求。
我做了一款APP,我们是主打一个技能变现的O2O,我们用大白话描述这款产品,用户可以发布任何你的生活需求,比如我今天很无聊,十块钱能能陪我看电影,这样的模式。用户同样可以变身草根英雄,去帮助别人完成他的理想。
任务郊游,红包敲门,技能协助,交易担保,认证,是我们的主要设计。这个是我们的界面,它很像一个Uber,但是它是任务性质的。我们认为这一款产品,是一个能够帮助你技能变现,颜值变现,信誉变现的产品。你这条路究竟能不能走得通,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我们聊到下面你就知道了。
下一代的社交APP长什么样,它具备什么样的属性,看起来很遥远,事实上非常近的词汇就是未来。未来这个词对于我来说离我更近,因为我是1995年出生的,我自认为我是有幸在人群里面,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后一代从工业时代,进入前信息时代,并且从前信息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这么一代人。我的青春是经过了诺基亚197,索尼爱立信,我每一条微信会会有一万条信息。00后可能跟我们95后又是不一样的,他们没有经过互联网时代,所以他可能对比这些人来说,我能看的更清楚的是我们的前辈们,70后,80后,90后,在互联网金字塔当中做出的卓越成绩和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变革性的。
我要提到的碎片化技能,我要举个例子,为什么我说是变革性的?我有一个朋友,我们是通过打游戏认识的,他是一个90后。其实我身边有很多的朋友,我不能说身边的全部朋友,包括同事,包括在座的所有人,都是通过互联网认识的,准确来说我们就是网友。我的CTO是通过微信好友的好友给我推过来的,我的合伙人是通过陌陌认识的。
我简要描述一下我朋友的家庭状况,他背景是处在食物链的偏下方,从小不好好学习,天天打游戏,父母放任不管,管不住。这个学生确实在高中之后就辍学了,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相信大家都会明白,该有转机了,所以我不继续赘述了。因为我今天有幸请到他过来,刚才有他的粉丝过来,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现在的粉丝过百万,他现在是一名选手,他的身价是千万级,年收入我相信是我们这里人的十几倍,他年收入也在千万级。为什么呢?你会好奇为什么,凭什么一个90后可以赚那么多钱,他打游戏为什么能赚钱,这是碎片化技能。很简单,他的粉丝经济,加上热度效应,他的颜值变现,以及他的技能变现,并不一定说专业技能。我说的碎片化技能,这个包括卖萌,发段子,骂人,打游戏,炒菜,长得帅,聊天,抢红包,这都算是技能。在这样的时代,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有可能把它变现。
如果视线回到1990的中国,在那个时代,没有4G,没有E网,交流基本靠吼,通讯基本靠BP机,那个时候你买个大哥大,别在腰间就是土豪的象征。假设我们邀请那个时代的一个叫隔壁老王的人,带他去见一下世面,看看25年以后的今天是时间样子。于是把他带上时光机,穿越到2015年,他这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他看到的你在手机上按两个按纽就可以吃饭,就可以打车,就可以购物,他看到了打游戏也能变成明星,他看到了不用高考,不用百万大军过独木桥。过去的概念是什么,读书、考大学,考公务员,成为金领,拿一份死工资。现在就是一个辍学者,就是无所事事,就是一个网瘾少年,也可以挣钱。
我觉得他可能这个可能会直接被吓尿了,他崩溃了,因为这个世界他看不懂了。
这个就是我们提到的人类发展的问题,为什么会被吓尿,假设老王回到了1990的中国,他觉得刚才被吓尿是很不爽的感觉,他要去吓别人。他要带小赵回到1990年,小赵觉得震惊,但是小赵可能不会觉得吓尿,老王要想吓尿一个人必须要回到100年。假设公元前500年前的小红知道了这个事情,她觉得这个很好,她就穿越到公元前3000年,她找到了小晴,她说我带你穿越回去。你觉得小晴会想到什么,她觉得你吃饱了撑的没事做,你跟我生活差不多。所以对于吓尿单位的与崩溃周期是这样描述的,如果现在发展速度极快的时代,信息化时代,你想吓尿一个人可能只有十年左右,而如果在前信息时代,你要吓尿一个人的周期在200周年,如果你要回到远古时代,这个小红想吓尿一个人,她用火种和语言的转换把当时的人吓尿。
我刚才说的这些看似很搞笑,它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例证,老王为什么会被吓尿了呢?这就是未来学家所说的,当你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发展的越好,发展的越快,你未来的发展速度更快。可能前期需要跨越这个周期的阶梯时间非常长,但是越往后,它发展越好。
这个就不得不聊到90后是怎么开辟网络文化的,刚刚聊到老王,和我好朋友的问题,我要抛出一个观念,就是90后他们的思维,他们赚钱和花钱的消费理念是什么。这个不得不提到直播平台,目前身价最高的是亿级,这个人的名字叫小志。他为什么一年可以赚一个亿,他靠打游戏,骂人,他自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骂人,吸引了一大批的粉丝,粉丝在直播平台通过购买虚拟道具去激励主播的工作。他一个小时近收入是一万人民币,就是通过这个渠道,这个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我为什么要说到90后的消费观念和赚钱理念,你让一个90后,朝九晚五工作是不太实际的。在发展速率非常高的时代,我们古代是以100年一个更替,我们现在是以80后、90来更替十年,现在是95后,00后,对于95后的消费文化还有意思。你换位思考一下你就会明白,当你看到你的初中同学调皮捣蛋的阿强,你觉得他以后肯定没有什么出息。结果人家做了一个微博段子手,每天发发段子,累计了大量粉丝,每个月靠广告费收入10万。你的高中同学,不学无术的二狗,他通过打游戏,直播收入千万,你想想看你是什么样的。如果我是一个传统的学生,我准备听从父母的教导,老老实实考个公务员,我看到这些局面我是崩溃的,吓尿的,看不懂。
所以说,90后玩乐了开辟新的市场。ABH效应是什么,QQ那个时代,我们的网络词汇是我是哦,忽忽,你是猪,反弹。现在是这样的,十感然拒,累感不爱,然并卵。你跟我们90后,95后说牛啊大哥,666,多喝热水,我炸了,有毒,你不懂,你就OUT了。准确来说90后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玩乐当中,大环境促使。
用大白话来说,如果这个游戏我们都打,你不打,那你就OUT了。如果这个话题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在聊,你不懂,那你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你不能进入我们这个群体。所以这样的成长活力,给90后带来非常激烈的竞争,因为导致现在年轻人都会有手机依赖症,如果一天不让你吃饭还好,一天不玩手机是逼死我啊,会有这样一个情况。
90后玩乐文化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市场经济,有一些前辈们做的非常好,比如说NICE,有一个功能是深得90后的热爱,因为90后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讲物质条件比较优越,对比70、80后。他对于实用主义可能欠缺一点,但是他更需要的是满足他的虚荣心,满足他的社交认可度,满足他的展示,这个是特别重要的。美图秀秀为什么爆红,90后为什么喜欢,说白了因为装逼,让人可以秀,就是一种文化。
可以再说一个成功的前辈,instragram它的滤镜,它的图片分享,因为好的产品一定从年轻人当中发酵出来的,你的先进文化,一定是慢慢往下的,给那些90后用的。我们综合来说就是一款好的产品,它要好玩,要么好玩,要么实用,要么要装逼。
讲到这个点,有很多人其实之前也问过我,你们社交软件是否等于约炮神器,是否你们社交软件的重点就是约炮神器,有一些媒体说我是来干死他们的,我没有要干死任何人,他们作为前辈来说,是我们的基石,是一个拓荒者,是开拓者,我非常尊重他们的成绩。但是可能每一个产品必须有时代特征,在这样可能年轻人将会统治下一代文化的前提条件下,你套老旧的走不通了。约炮就是思维解禁的问题,如果你要是开放的人,你想约炮,你们下楼买个牛奶也会约。它并不需要一个APP,专门为它开辟这样一个市场。所以这也是人类非常基础的,非常低的需求。
我们现在可能对这样的社交产品需要一些深思,这也是为什么99%的社交产品,因为它想去抄袭我们,抄袭我们的模式,包括噱头,以集体失败告终。因为你的用户苛求度已经不再约炮了,所以社交APP不等于约炮神器。
市场第二阶段会进入认知赢余的阶段,是一个教授一直在从事的这个行业,他在这个书中,据统计显示全球的空闲时间加起来,每年有1万亿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浪费了多少,如果我们把它集中起来,利用起来,我们能创造多少价值。这也是我们对这款产品的深思,以及对陌生人社交的愿景,用白话来说,我希望它是让每一个用户花的每一分钱都在他切实的需求里,让每个用户花的每段时间都有货币的反馈,两个人发生交互,两个人的社交之间,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是约炮,不是只是两点一线的交流,而是共同创造价值。如果用文艺的说法,或者非要给它下一个定义,这个就是认知赢余。
说到下一代新的社交,应该有怎样的基因,这个基因能不能在这片沃土去生长,就是中国是不是适合这样的线下发布任务,线下帮你完成的这样一个产品属性,能在中国实现。那就一定要说到中国的协作基因,中国的农耕文化奠定的基础就是协作基因,因为在远古文化里面,如果你要种植,你一个人干不来,必须协作。如果你要是抵抗洪灾,必须大家一起,这个是千百年来的。对比西方就不一样,西方是海洋文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我自己去渔猎,他们更偏向于律法和契约,我认为中国比西方更适合做这样的事情。
我说的下一代新生代的社交是什么样子,新一代的社交应该是不再是像现在的,回归社交本身,社交产品并不是帮助你认识别人的工具,将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让你们现实和网络融合感更高的一个线下能够发生真实交互的,所以我们也是非常激励用户真实度,所以我们有一个认证的机制,但这个认证怎么激励大家认证,你要能提现。之前有用户反馈你们这个太难了,不知道你们这是干吗的,这个我们都收集了这些建议。我们当时做了一个小范围的活动,就是抽奖发红包,结果这些用户分分钟什么都会了,既会发任务,也会发红包,还会提现,就是有钱可使鬼推磨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说到90后的问题,其实大家都有很多疑问,90后创业是不是靠谱,上个月有很多文章拿出一些在风口的90后,风口浪尖的90后,对他们进行了批判。因为我自己也是90后,我个人认为,媒体这样的行为虽然给我们一些用户量,但是我认为不太厚道,从一开始就把这个标签,和你个人色彩带进了这批新生代用户里面。
事实上在互联网的创业大军当中,这是一片红海,所以会有无线多的投机者,无线多想要站在风口上飞起来的猪,一定会存在的,但是的中坚力量绝对不是90后,给90后添加各种标签。风口过去了,激情过后,你又把他们踩下地,这是比较不厚道的行为。
特别有一些稿子我也看了,对于90后有一些创业者,可能现状不太好,比如马加加,他的产品有点问题,谁产品方向出现了失误被砍掉了,我认为这个想法是很狭隘的,你不能以面盖面。企业的试错阶段都会经历,你在这个阶段直接说这个是不靠谱的,也建议大家去看一本书,有一本书叫《乌合之众》,十八世纪写的,这本书就说到群体效应是让人变的愚蠢的效应。
一二级市场寒冬为社交带来什么,我认为这不是一场寒冬,这个市场秩序维稳的序曲,只有在寒冬的情况下,泡沫爆炸的情况下,才有好的明星产品杀出重围,垃圾产品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