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老兵谈物流:说大话的多,干实事的少!核心门槛在降低空驶率

物流老兵谈物流:说大话的多,干实事的少!核心门槛在降低空驶率

2015-09-23 11:11彭区长 特邀作者
物流平台的核心门槛就在于如何更高效、更精准地解决空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非大数据不可。这里需要综合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运输路线、运输频次、往返时间、运输时间节点(月或季度)、运输车辆数量等。

伴随着社区O2O的兴起,物流这个一直沉默的行业在结合互联网的大潮中渐渐走到了台前,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物流”的新项目的崛起,让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和了解物流行业。上月下旬笔者有幸与一位有着超过20年从业经历的物流界资深人士面对面交谈,了解了很多关于物流行业的深层信息及背后故事。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交流中,有很多观点是我第一次听到,甚至许多物流业的“内幕”也彻底颠覆了前期我对物流的理解。这里做一简要分享,供从业者及广大行业外的朋友了解学习。

物流行业混乱的表现和深层原因

之前我曾撰文一篇有关传统物流痛点的表述,当中提到两个痛点:信息不对称和安全信用隐忧。从物流业诞生至今,这两大问题一直贯穿始终。这也同时导致现今物流行业的混乱局面,具体表现在三点:

(1)物流概念满天飞。当下媒体上流行的“同城物流”、“最后一公里”都是小众需求,根本称不上物流的主流业务。真正按照用户的角度看,物流不存在同城不同城之说,用户的目标只有一个:把指定物品送达指定地点交接给指定人。至于该物品中间经历什么干线、什么本地快递都不是用户关心的内容,即用户不可能在快递物品前还要考虑是否选择同城物流。笔者查询相关数据获悉,2014年全国物流总额达213.5万亿元,当中同城配送需求的市场规模仅为0.8万亿。尽管“同城物流”增长速度以每年30%的速率递增,但相对于物流总行业来说,仍显得小众。

百度百科关于“物流”的标准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由此我们再去评判“同城物流”及“最后一公里”就显得更详尽具体了。所谓“同城物流”,是由于城市建设需要,人为将运输过程分割为大型交通工具的干线运输和小型甚至微型交通工具的落地配送。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个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只进不出”或“只进少出”,每天大量消费品从生产基地运往北京,由于城市形象及交通状况需要,大型车辆不可以直接入城,需经由仓库再改由小车入城,由此便诞生了“同城物流”。

(2)服务不标准导致的价格不标准和不透明。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可能有这样一些经历:同样快递某个物品,选择A物流企业价格是20元,选择B企业是10元,选择C企业甚至是8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这当中的差异体现在哪里?对于用户而言,能够直观感受的就是物流人员上门的态度和运输的速度,绝大部分情况下,由于运输导致物品损坏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因此这当中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就是物流行业不标准的源泉。举例来说,某物品运输需要在某个温度、湿度以下,且包装物品有一定的要求,这样运输的物品可确保质地最佳。但实际运输过程中,完全按照这个要求会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而降低要求或不必严格遵循,所运物品也不会出现明显品质问题。这当中的差异即是用户看不到的部分。

(3)生存的企业足够多,因为行业足够乱。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我们耳熟能详的快递物流就是“四通一达”+顺丰+邮政EMS,实际从事物流的企业非常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3月,国内物流快递企业数已突破8000家。相对而言,标准化商品零售电商或技术标准化互联网平台,一般都能显示出明显的行业格局,比如电商领域的阿里和京东,搜索领域的百度,社交领域的腾讯,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出现一家或两家巨头,基本再难有后来者。但在物流行业,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就有上百家之众(网上关于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排名比比皆是),由此可见,这个行业的痛点之多,才会产生如此之众的多格局现状。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混乱局面?只有一个根本原因——没有规则。古语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行业没有规则,没有量化的标准,混乱就在所难免。淘宝独自支撑了信用交易的规则,因此有了今天电商的繁荣局面,物流要做出一个规则,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

从行业角度而言,规则是保证行业沿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规则的内容包括信息透明和诚信体系建设。这两个都不是一件小事。这当中最大的阻力来自长期以来的既有从业者:“为什么要遵循规则?”“遵循规则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物流行业是个门槛很低的行业,从事的企业能够生存主要得益于信息的不对称。谁掌握的信息越多,整合的资源越广,就越容易实现规模化运作,这就是物流现状。

物流是商品制造的命脉

一个工业制品的大部分流程和成本花销都体现在物流上。我们以一个杯子为例,从原材料收集到集中运往生产基地,再由生产基地到销售终端,贯穿始终的都是物流。用一幅图表示就是:

从上图所示,可见生活中的消费品成本有相当一部分在物流开支上。这也间接说明了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物流需要高度垄断

物流不比其他行业有章可循,围绕物流的两大核心痛点:因地域差异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和因诚信体系不健全产生的信用安全隐忧,就需要从信息交互和信用构建两个底层基础做起。倘若不好理解,我们可以拿铁路运输举例。铁路运输由国家经营和管理,所有线路统一调度,以国家名义建立信用背书,因此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稳健、可信!若将铁路运输转换成公路运输或者水路运输等,同样道理,社会分散的运力产生的大量供需信息如果得到统一协调,就不会产生当下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混乱局面,第一步就是将全社会分散运力的大量信息统一收集并做优化组合,这需要打造一个集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物流信息交互服务平台,可能甚至包括物流人交流圈、物流人社交生态圈、企业供需交易平台、物流服务周边提供商整合平台等。

第二步构建诚信体系,这同样也是一件极其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收集物流交易双方可供证明身份及个人信用的大量信息资料,以此构成一个立体的个人画像。这项工程必须要动用大数据。浅层次的是个人身份信息认定,深入一点是个人的银行信息绑定、交通驾驶历史记录等,再深入一点则是其从业经历信息收集。尽管这件事情难度不小,但如果要想改变一个行业朝向更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去走,总有一个从0到1的过程。

物流平台的核心门槛在哪里

当下市面上有很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但多数仍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对接层面,一边是发布需求,一边提供服务信息。物流的供需矛盾远非简单的信息对接可以解决,这里面涉及的限制性因素很多。举例来说,司机老王从甲地运送一车货物前往乙地,(1)如果回程没有恰好从乙地运往甲地的生意,老王就要面临空驶的问题;(2)如果回程时间与乙地货主不一致,或者相差很大,老王依然面临空驶问题;(3)如果时间和路线相同,但货物运输要求的交通工具不符,老王还是要面临空驶问题。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物流平台的核心门槛就在于如何更高效、更精准地解决空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非大数据不可。这里需要综合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运输路线、运输频次、往返时间、运输时间节点(月或季度)、运输车辆数量、运输规模、运输地域热点分布等,通过海量信息交集汇总构成庞大的可标签化的立体信息,从而降低甚至解决物流空驶率。举个例子来说,美国最大的轻资产物流服务提供商——罗宾逊全球物流有限公司,用了100年的时间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将各地区、各个细分时间(精确到日)、各运输车辆频次都做了详尽记录,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物流路线与时间交集信息库,为货物运输需求方提供完整的、高性价比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2009年该企业总收益达76亿美元。

物流行业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很不简单”的行业,当下一些项目对物流行业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就开始扎了进来,声称要做一个颠覆传统物流的大事,依靠概念的炒作和人们对物流肤浅认知的信息障碍,祭起各种互联网+的大旗,拿这位资深人士的话说:这个行业说大话的多,真正沉下心来干实事的少!

*本文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