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粉丝经济可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而且自从小米、魅族、锤子等科技公司将其作为一种主要的营销手段之后,粉丝经济更是大行其道,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忠实粉丝,继而达到通过口碑营销引爆市场的目的。
小牛电动一波三折的进阶之路
事实上,作为李一男的最后一个创业项目,小牛电动也是粉丝经济的践行者,从创立到现在,每一步都在围绕粉丝展开营销工作,而其中更是经历了一个用户由粉转黑,再由黑转粉的曲折过程。
就在前不久,小牛电动举办北京线下活动,数百粉丝到现场狂欢,在活动结束之后,百名小牛粉丝自发驾驶小牛电动完成了长达10公里的刷街活动,看起来小牛的粉丝经济已经初见成效。事实上,在尚未正式上市之前,小牛电动便通过一系列的营销造势,再加李一男的号召力以及产品创新性让其积累第一批粉丝。这些粉丝对产品有极大的期待感,并希望能够第一批拿到产品进行使用,因此小牛电动能够在京东众筹平台上进行上线预售时,短短十五天的众筹时间获得总筹资额超7200万,成为国内产品众筹总额最高的项目。
不过,看似顺风顺水的小牛电动,不久前还面临着一次严重“粉丝信任危机”,在京东众筹成功之后,出于测试产品质量和提升良品率的需要,小牛被迫延迟了一个半月发货,而由此引发了市场大量的质疑。事实上,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堪称生死难关。曾经的土曼手表就曾因为发货延迟而遭遇用户大量退货,公司走到生死边缘,而罗永浩也因为产能爬坡问题备受质疑,丢失最佳的市场的机会。
这对小牛电动来说,同样是巨大的考验。一边是粉丝催促发货质疑声四起,另一边是对于质量的严格把控,避免产品不合格带来更大危机。小牛最终选择道歉和延迟发货,并给予用户现金补偿的处理方式。尽管仍有粉丝不满,也有由粉转为黑的用户,但是小牛电动却赢得了改进产品的时间,由此避免了一次更大的产品危机。
就在小牛电动将京东众筹的16000台智能电动车全部发货完毕之后,又在官网上完成了5000台的预售,这一次只花费了1小时43分。而在微博上,用户除了对小牛电动的助手App有吐槽外,其他的几乎都是一片赞誉之声,小牛最终还是依靠产品品质的保证和对用户的真诚,重新又赢回了粉丝的心。
小牛电动的启示:粉丝经济有三个新变化
由粉转黑,再由黑转粉,小牛电动的粉丝经济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而从中也能给很多创业者新的启示。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粉丝不再单独追求性价比,开始追求产品品质感。在以往,“性价比”成为各大手机厂商吸引用户的最大手段,而小米更是将“性价比”这一杀手锏用到炉火纯青,799元的红米手机,79元的小米手环等等,都成为小米最为畅销的产品,也帮助小米杀入了国产手机厂商前三强。而在此之后,很多创业公司也试图通过“性价比”去颠覆更多的行业,通过低价来引爆产品,不过并不如小米的效果好,并且小米自身因为强调性价比,也面临着品牌无法向高端市场突破的困境。
坦白的说,小牛电动踏板车3999元和4999元的价格并不算亲民,如果单纯放到电动车市场上,在价格上并没有什么竞争力。但是从小牛在京东众筹和官网上的预售的火爆结果上来看,价格并没有成为用户选择小牛电动的阻碍。而且,根据小牛提供的用户画像,小牛电动的一半用户为有车一族,近2/3的用户集中在26岁-35岁年龄段。这就意味着小牛电动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价格并不是第一个考虑的要素。显然,粉丝并不是只贪图性价比,真正追求的还是产品能不能带来品质感,用户愿意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或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买单。
第二,粉丝不再“脑残”,而是更加理性客观。过去,说到粉丝总是让人与“脑残”联系在一起,因此有一个词叫做脑残粉,寓意是不带脑子的支持某个产品,像追星一样毫无原则的支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粉丝经济大行其道,互联网行业很多产品的粉丝群体确实有这样一种形象,比如见不得别人批评自己“粉”的产品,一旦有人对产品有不同意见,粉丝群体便会一拥而上,“围殴”批评者。显然,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性的粉丝行为,称之为脑残也并不为过。
不过,从小牛电动粉丝的立场几度转换来看,如今的粉丝开始能够更加理性的客观看待创业公司的问题和缺陷,而对于自己热爱的产品不再是毫无理性的“护短”和“跪舔”,而是更倾向于帮助产品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促进产品进行改善。在这个过程当中,粉丝对产品并不是一味的称赞和表扬,而且还会进行理性的批评,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在围绕如何让产品变得更好。这个时候的粉丝便会理性的多,品牌没有满足期待便会“黑”,产品做得好便会“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角色会变换,可以粉也能黑,关键就看品牌和产品的品质和诚意了。这也是为什么小牛电动的粉丝能够在参加京东众筹时的“粉”,再到因发货延迟后的“粉转黑”,再到拿到产品之后又“黑转粉”原因。
第三,粉丝群体不是乌合之众,而将成为有共同价值观的社群。过去,互联网企业的粉丝群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跟随着企业的营销手段而随波逐流。而这也是很多业内人士质疑所谓的粉丝营销手段只不过是“耍猴技术”,言外之意就是粉丝用户其实是被企业耍了。而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多企业确实有一点过度透支粉丝的信任和支持,而很少真正想过为粉丝真正提供一些产品之外的价值。
事实上,随着消费者在消费科技产品方面的心智逐渐成熟,人们看待科技产品也越来越理性客观,粉丝群体正在由乌合之众向有共同价值观的社群进化。一方面,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构建社群来经营自己的粉丝群体,另一方面粉丝也希望能够通过产品作为纽带连接更多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以及共同价值观的人群。而回到最开始提到的小牛电动的数百粉丝的刷街行动,可能正是这些小牛粉丝希望借由小牛电动表达自己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崇尚,而这是小牛电动的粉丝经济向社群进化的一个标志。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对于所有科技创业公司来说,在没有流量、渠道、口碑等先天优势的情况下,依靠对产品品质的绝对保证以及与粉丝的真诚沟通,通过运营粉丝社群的方式来最低成本启动公司和产品可能是最主流的粉丝经济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