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万象更新的娱乐时代,各个厂商对于代言、广告、娱乐营销变得空前重视,可以说娱乐化使得品牌更易被植入,同时也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今就连互联网创业公司也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今天就来为大家细数一下那些正在“痴迷”于娱乐营销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有哪些。
大姨吗亮相《天天向上》
今年8月大姨吗CEO柴可带着她的品牌作客湖南台综艺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同天天兄弟一起畅谈女性健康、关爱女人之间的那些事。
据说节目播出后,大姨吗app的热度随之上升不少,《天天向上》是国内比较少有的群体性脱口秀综艺节目,以芒果台头牌汪涵为首的几个型男主持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大姨吗首先看中的是该节目的关注度,与品牌也算较为契合,通过一次综艺节目亮相所获得的效果说不上一劳永逸,但却也看到了效果,案例不能说成功,倒也不算失败。
王祖蓝代言饿了么
饿了么杀入O2O送餐领域后不仅做了许多地推工作,同时也邀请到了演员王祖蓝作为其品牌形象代言人,一系列逗逼广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较赶巧的是广告陆续播出后,王祖蓝人气也持续上升,他同时也加入了“跑男”的队伍,一次代言+一次间接品牌曝光,因而饿了么在代言人身上的投资还是比较值得的。
优信拍1.8亿元拿下《跑男3》总冠名
平底惊起一声雷,优信拍豪掷1.8亿,拿下了爱奇艺网络独播的《奔跑吧兄弟3》总冠名,这一事件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要知道伊利8800万网络冠名腾讯视频《好声音3》已经让诸位的膝盖跪碎了,优信拍这一手笔不仅刷新了记录,还甩了伊利好几条街。
拿优信集团CEO戴琨的话来说,优信拍的主流消费者是相对而言财力不那么雄厚的年轻人,而视频网站的受众也是以85、90后为主,所以在从目标人群来看,网络端比电视端更精准。
银票确实砸得够到位,想说的是不管受众记没记住优信拍是做什么的,但是大土豪的身份算是暴露了。
以上三个娱乐营销案例效果可以说一般,不管是选择代言人还是冠名砸钱均是比较粗犷的娱乐营销方式,下面来看一些效果不错的案例。
$page$
in植入《挑战者联盟》
in作为一款图片社交软件,用户可以将拍好的图片进行原创贴纸、时尚标签等处理。
在《挑战者联盟》真人秀节目的植入也非简单的冠名,而是将自行设计的有意思的创意贴纸放到节目后期制作当中。
首先出现频率相当高,且根据节目环节的变化以及出现的突发状况,in的贴纸在其中更是在画面中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其次在节目中的植入方式,也恰巧是该app最大的特性用途,几期节目观看下来几乎没有违和感,同时明星某些定格瞬间的画面设置,很自然地将品牌露出,观众也不会产生反感,反而兴趣更浓。
每期节目播放结束后,in也会发布明星相关系列的贴纸,在品牌产品与娱乐属性匹配的前提下,后续的跟进策略和工作也较为容易进行。
这里面要说的其实也是娱乐营销很重要的一点,造势很容易、借势也很容易,《挑战者联盟》在节目中很多的细节都会成为热点话题,像是李晨与范爷感情线路等等,都可以成为一段时间很热门的讨论话题,而in可以非常轻松和自然的从中借势。
此外,in本身产品带有社交属性,娱乐话题+社交本身就会产生深度的化学反应,话题本身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播介质和环境,在这之中in本身的产品属性也会更容易被用户记住。
可以说在今年所有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娱乐营销事件中,in的品牌植入是较为成功的,讨巧且价值最大化。
当红小生鹿晗代言美丽说
要说当今年轻一代谁的脑残粉多,当属鹿晗和TF-BOYS,几小只由于年龄限制目前能够代言的品牌类型还是很少的,但是鹿晗则不同,可以说近来出席的活动场场爆满,少女们声嘶力竭的嚎叫声也着实让鹿晗同学获得了寻常艺人不可比拟的光环。
美丽说将鹿晗作为代言人与上述几家品牌的选择理由是相同的,明星效应不容忽视,尤其在女装这个品类,这可能是鹿晗比较厉害的地方,男装女装均可驾驭,这在传说中的艺能界是十分少有的,对于美丽说的品牌宣传也是一个较大的优势。
陌陌露脸《极限挑战》
与《跑男》中的众鲜肉不同,《极限挑战》中的一干老男人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陌陌这一次在该综艺节目中的露出其实可以打到75分以上。
陌陌在节目中起到的是通讯+兴趣社交的连接作用,虽然露出频率并不高,但每一次却较为顺理成章,这与“in”的品牌植入方式有些相得益彰,花钱也要花到位。
最近一年综艺节目持续升温,到了黄金时段打开电视机眼花缭乱的选秀、真人秀节目数不胜数,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早十年能火的选秀节目也就是“超女”,之前的选秀很少对外直播,从“超女”开始中国的选秀类节目开始到达了真正的上升期。
而真人秀节目也是如此,早十年的真人秀节目其实也是有的,只不过那个时候环节设置比较老套,绝大多数参与者也属于贫民老百姓,大家也就当个乐看。
可如今明星接了地气不再高不可攀,且运动成为时尚,再加上真人秀在国外的兴起,导致国内群众一股脑开始追风,品牌营销的着力点随之转移也就理所当然了。
今年是娱乐营销热度爆表的一年,品牌商都在寻找机会,无论是花大价钱做总冠名,还是做品牌植入,无非是寻找一个爆点,但确实有些品牌钱花出去赚了点名声后,就没有太多的剩余价值了。
在营销这件事上精准定位人群是一方面,但成本价值最大化也是值得商榷的,起码目前来看粗糙的营销还是很多,尤其在目前集中曝光的这个特殊时段里,钱砸不出个花样儿来可能还真是瞎耽误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