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人民币什么概念?
2015年中国GDP总值67.67万亿,3万亿占总量的4.5%。
2015年分省GDP排名第六名四川3.01万亿,3万亿妥妥排在第七,超过了河北省2.98万亿。
3万亿还是阿里巴巴2016财年GMV。2012年12月初阿里巴巴GMV突破了1万亿,三年多之后,这个数字翻了两番。
一、经济转型下的红利巨无霸
阿里巴巴的横空出世并非没有先兆。2009年四万亿撒下,钢铁、煤炭、基建房地产在金融危机后重获新生。在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上届政府,创富英雄们是王健林王石,阿里巴巴虽然耀眼,也只是墙角边的配角而已。
强心剂必然无法持久,嗑药后还是回到坚硬的现实。现实是,在宽松货币浸泡下的煤炭钢铁房地产,像个早产的婴孩一样,稍有风吹雨打便一击即溃。
东北三省的难题、龙煤集团的困境,都是繁荣假象下掩盖了高成本,在退潮时终于露出了没有泳裤的裸体。
不管是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指出了本届政府的执政方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依赖宽松货币和政府投资已经不可持续,中国走向了转型之路。
2015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66%;2014年这一数字仅仅是51%。
中国的消费经济正在勃兴,而且将一直持续下去。目前美国消费在GDP的占比约为68.2%(2013年,中国驻美大使馆)。
由于中美在GDP消费统计中还有一些差距,按照中国统计方式,美国的实际消费占比更高,所以中国消费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消费经济的崛起中,阿里巴巴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正好是30万亿,3万亿恰好占了十分之一。实际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不光是个人支出,包括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支出,如果单算个人消费的话,阿里占比的份额更大。
二、消费结构下的隐忧
不过,居安思危,虽然中国在迈向消费型社会,目前最适应中国消费转型的是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公司,但是未来中国的个人消费结构、模式,肯定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便阿里这样的巨无霸,想枕边安眠,也并非易事。
1950s开始,消费在美国GDP中国比重开始超过60%,直到现在仍然保持在7成左右的比例,但消费内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0年是美国消费结构的拐点,服务业占比从38.6%提升到67.5%,商品消费从61.4%下降至32.5%。
细分来看,房租和公共事业消费,包括水、电费,占比从11.3%增加至19.1%;
医疗护理类消费占比,从2%增加到16.7%;
金融类消费,银行、基金和保险,占比从2%增加到8.3%;
娱乐类消费,包括健身、影音娱乐、公园和博彩业,占比从2%增加到3.8%。
非耐用消费品,食品消费占比从24.8%降至7.7%,服装和鞋类消费占比从13.3%降至3.7%。
从美国的这些数据可以印证两个问题。对阿里来说一喜一忧。
忧的是,从阿里巴巴的交易类目看,目前占据前几名的分别是服装、家居、手机等,如果从美国消费趋势来看,这些实物类的产品将在未来占比逐渐减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实物类电商在中国国民消费的比重也会减少,这是阿里巴巴所担忧的。
喜的是,马云早在几年前提出来了阿里巴巴未来十年需要致力于两方面,“快乐”和“健康”。这两大类目都是未来消费中激增,娱乐类和医疗护理类。
如果从消费变化的趋势来看,就能理解为何这两年阿里巴巴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大手布局。
阿里先后成立了阿里影业、阿里音乐和阿里健康,重启了口碑网,以及最早分拆了蚂蚁金服,都是为了消费转型到来前提前占坑。
尤其是金融服务方面,阿里收购了恒生电子,重构了蚂蚁金服,如今蚂蚁金服估值3000亿元,支付、基金、保险等金融服务已经颇具规模。
除了上述三种转型之外,阿里巴巴的另外两个子业务,阿里云计算和菜鸟网络,也已经开始产生利润,这两种服务是全新的服务型消费,对美国也是如此。这两类业务的潜力,现在谁也无法预测,毕竟阿里云计算的增速几乎以120%的增速在指数式发展。
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是一头大象,不过在未来10年中国的消费转型中,能否灵活转身,是能否做一家102年企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