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事件引发了舆论对百度在医疗领域的竞价排名商业模式以及莆田系民营医院的大声讨,也不乏为百度推广鸣冤的。
而在5月3日,360搜索致用户的公开信宣布放弃消费者医疗商业推广业务,并指出“只要互联网医疗商业推广这种杜绝虚假医疗商业模式存在,就无法彻底从根本 上杜绝虚假医疗信息给用户带来的伤害。”不得不佩服360的借势公关能力,这个时候入局,是否等于给百度放话,“我都向公众投诚了,你还在狡辩个啥?!”
2015年Q4中国搜索市场占有率显示,百度市场占有率为65%,360好搜占15%,剩余的搜狗、必应、快搜等占据剩下的20%,而百度搜索的商业化最为成功; 百度推广作为百度核心的盈利模式,其中医疗类推广占据百度营收的40%,由于触及实际利益,百度难以再这方面有作为,而360本身在医疗业务上的营收相对 较少,这种阳谋得到人们支持的同时,未免又担心这是权宜之计,还是能说到做到。
不管怎样,魏则西事件对于搜索行业及用户来说,都是的警示。
1、推广是广告,信息平台无法杜绝虚假广告
在医疗行业及OTC领域,传统广告模式已经无法准确筛选出精准的用户,百度推广给了很多医疗企业以巨大的便利。因而医疗行业广告一直就是百度推广的金主,品牌推广、竞价排名、关键字搜索等都有医疗产品、机构的推广信息。
百度并不能为广告作背书,也无法阻止广告主的带夸大、虚高的成分。百度搜索的前列是百度推广和百度方阵的产品,也就是给钱的、自家产品拍前面,并不是按照自然流量或信息量价值来排列顺序。而这种“自私”的排序模式也被诟病为百度的价值观问题。
而魏则西之所以被某医院欺骗,很可能是把百度推广看成了自然流量,从而没有引起警惕,从而被误导。这也提醒我们,其实有很多人包括学生、老人等并不知道“推广=广告",等于是商家宣传,这种资讯的搜索诱导是否有合法性也遭到了质疑。
2、百度商业模式遭受商业伦理道理的拷问,但一时间很难改善
疾病是人的隐私,由于病人对身体信息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恐惧会驱使人产生大量的搜索行为,但用户只要登陆了百度账户,这些搜索行为会被icook跟踪 IP地址而记录下来。百度推广的大数据会在用户浏览相关网页时自动推送相关的治疗机构或者产品。网络推广技术的精准化降低了企业的广告成本,也便于提升供 需效率。不过,随之公民隐私权的觉醒,这种医疗网络推广借助于收集病人信息而出现的推广方式是否具有合法性,将成为未知。而急病乱投医的病人,遇到鱼龙混杂的信息世界,一般被不良机构所利用,后果难堪设想。
去年,百度推出由连接信息到连接服务,这种转型的内在压力来自于公众对于信息搜索的专业性以及信息红利的逐渐消失,大搜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百度在O2O项目尚未成为百度营收的主力,医疗网络推广还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笔者不同意抵制百度的过激做法,毕竟公众对魏则西事件的把握很多也是通过百度搜索,这也说明作为互联网信息入口的重要位置。
3、用户如何避免被医疗网络推广忽悠?
首先,信任医生,不要站在医生的对立面考虑问题,避免以情绪激化医患矛盾。不要抱什么病都能痊愈的预期,以免听信疗效广告洗脑,事实上除了肺结核、阑尾炎这 样被根治的疾病非常少,千万别把怨气撒在医生身上,这样于事无补。一个聪明的病人要学会唤起医生的同情心,并配合医生的治疗。
其次,去当地医院挂号,有条件的话,选择科室里的主任医生或名牌医学院毕业的主治医师,哪怕多花点钱,机会成本要小很多。很多治病的药方变化不大,开始是贵 一点,越往后花钱越少。再就是从同学圈、朋友圈中找到熟人医生,或者让医生推荐医生,一个圈子里的推荐,可信度更高,也能给患者看病带来巨大的心理安慰。
再次,在看病方面,别迷信互联网,互联网永远只是辅助工具,核心还是医生。也可在经认证的医院医生平台系统上进行线上咨询,或已在线下有一定接触再到平台联系,以便把看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最后,笔者建议尽量到线下有口碑的公立医疗就医,打网络推广广告的一般是民企医院,而不是体制内的医院。我国的民营医院包括莆田系主要靠吸引公立医院的大夫或者体制内 退休大夫来生存,以目前的市场环境、商人的道德水准以及医疗的监管难度,很难保证民营医院不会在病人的检查、诊断、医药费、住院费等过程中巧设名目。
公众对网络医疗推广的怀疑,以及行业内部对这种商业模式的批判,将会影响到网络医疗广告模式的可持续性。虽然魏则西事件终究被人遗忘,为了类似的悲剧不要再重演,请大家珍爱生命,审慎对待医疗网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