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比我们闲还任性,可这些印度创业者还是开了挂

明明比我们闲还任性,可这些印度创业者还是开了挂

2016-05-20 10:55B座12楼 特邀作者
一直以来,印度侨民在在美国的成就都很显赫。早在皮查伊晋升前,已有几位印度人身居要职:比如去年接掌微软(Microsoft)的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在中国,一个创业者典型的日常是这样的:半梦半醒挣扎下床;9点睡眼惺忪到达办公室;盯着电脑、应付着早午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白天除了无止境的会议、还有见不完的合作伙伴,谈各种方案........

当然见投资人是CEO「工作」的重头,要不然怎么养活团队呢?半夜加班发朋友圈自己打鸡血是常态。

「一天24小时根本不够用,忙的时候就是干活,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在想事情。」一入创业深似海,别说性生活,日常的生活也被压缩到没有。

似乎创业者就该是一副冲刺者的模样。可是在那个被誉为下一个中国的印度市场,涌动的创业潮水并没有把创业者的生活搅翻。

借着互联网东风下的创业潮,印度人正在自发掀起一场「新革命」,看似无序,却有力。

第二个为万众创业「代言」的总理

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 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口号,让其成为国内互联网创业的最佳代言人,而现在创业热潮里又多了一位总理代言人。

2016年1月16日,,总理莫迪宣布正式启动「印度创业,印度崛起(Start-up India and Stand-up India)」计划。印度政府投资15 亿美金支持印度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莫迪为了给印度创业「添柴加火」也是不遗余力:不论是在Start-up and Stand-up India活动上的致辞,还是早前去硅谷访问时观看谷歌 ‘hackathon’的冠军演讲,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都是莫迪挂在嘴边的词汇。

作为尽职的「代言人」莫迪的底气有一组漂亮的数据做支撑:2015 年印度GDP增长 为7.5% , 超过中国的 6.9%。13 亿人口的年龄中位数是 27 岁 —— 比中国年轻整 10 岁。

而此刻的印度,正处于疯狂购买科技产品的早期阶段,消费者和企业都在置办各种科技产品,从智能手机、机器人到软件系统。到2023年,技术投资将跃升三倍以上,达到2380亿美元,特别是在电信和金融服务领域。

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合力掀起的这股创业浪潮中,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印度的人口红利,创业者在语言上的优势让他们自带全球化视角。

根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数据,到2020年,印度在线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370亿美元,远高于2013年的110亿美元。

曾经辉煌的印度裔到如今本土的「变革者」

2015年8月,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被任命为刚刚重组的谷歌(Google)的首席执行官,成为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最高级别的副手。

据考夫曼基金会(Kauffman Foundation)统计,2006年至2012年间,硅谷每10家企业中,有大约4家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是外来移民。而这些移民创建的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由印度人发起。

一直以来,印度侨民在在美国的成就都很显赫。早在皮查伊晋升前,已有几位印度人身居要职:比如去年接掌微软(Microsoft)的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前谷歌高管、现为日本电信集团软银(SoftBank)假定继承人。

不同于「出走」的精英群体,现在印度本土正在孕育一群热情、踏实、有拼劲的「创业者」:他们大多接受高等教育,以海归和国内知名院校的IT精英为主。

程序员在印度的创业环境下是个颇受欢迎的群体。远的不说,印度最大的电商平台,Flipkart的两个创始人就是程序出生。在印度,程序员的优势很明显:紧跟美国动态,英语好,跟国际资本可以更好地沟通。很多印度人在美国公司做了高管甚至是合伙人之后,有多的钱也都愿意投回到印度本土的互联网行业。过去一年软银为首的PE和VC都进来投了很多项目,程序员知道,就算项目不赚钱,自己也可以先从投资者身上赚钱。

据印度 IT 行业协会 NASSCOM 发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印度新成立925家创业公司,在这些企业当中,超过一半集中于电子商务、聚合(aggregator)和消费者服务。

整个2015年,印度互联网投资总融资额超40亿美元,红杉,经纬,老虎基金等等都在积极攻城拔寨。阿里和软银 5 亿美金领投印度第二大电商 Snapdeal蚂蚁金服 6.8 亿美金收购电子钱包和支付平台 Paytm 40%的股份。在资本的强势催熟下,印度那群顺潮水而上的「革命者」似乎自带「慢」气质。

因采访需要,我周五晚上发出的邮件,对方表示周一晚上才能回复。理由是:周末时间不工作。想起国内创业者,半夜三更在工作群里指挥作战的情形,由衷佩服印度创业者工作生活分开的「好习惯」。

习惯了国内速战速决、高效作战的胡涂(洋葱范创始人)刚去印度那会,实在不能接受那边「拖沓」「低效」的办事风格,还有动不动就挂嘴边的「No problem」。

可如今,他会耐心的对需要了解这个群体所有人说:「别着急,多点耐心」。包括是前往考察的投资人,他甚至希望他们能扎根下来,多花些时间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然后再去做投资决策。「对于创业者项目,创始人介绍是一回事,你得学会判断,他们态度虽踏实,但在数据上还是有虚荣心」。

印度这个开挂的民族在用它独特的方式,重新开创属于创业的「开挂」之路。

 收费模式下的印度创业者韧性更强

印度国土上发生过许多史诗般的战斗,从蒙古人到英国人,多个外来强权都曾入侵过这片土地。

如今,印度的电子商务领域面临着相似的前景。全球大型科技公司正蜂拥而至,试图将自己在本土市场的主导地位复制到印度。

目前印度最火的创业当属电子商务,类比国内电商,印度电商在短时间内集中展现了国内电商的各种模式。电商领域,Flipkart继续快速发展,成为了印度版本的京东,同亚马逊相互融资烧钱自建物流完善整个供应链;印度版的淘宝Snapdeal也成功获得软银投资;在线旅游订票领域,即便有了三强MakeMyTrip、Yatra等,ClearTrip仍凭着几乎完美的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成为领头羊;房屋租赁O2O办款,housing继续融资扩大规模;美食点评Zomato将业务拓展至南亚、中东和非洲。

在Momentum Works CEO李江玕看来,虽然印度互联网整体比中国落后 5-10 年,但是并不是说印度就是5-10 年之前的中国。「印度的国情太特殊了,印度的创业氛围和2011年国内的情形很像,但远没到「发烧」的级别,脚踏实地的人居多。」

印度的父母用 Shaadi.com 和Bharatmatrimony.com 帮子女相亲;Toppr 自己制作高中复习/补习的在线教育内容,已经积累了 50 万份课件和一百万的月活跃用户。

在采访的众多投资人、媒体人中,他们一致认为印度的互联网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尤其是那些在大公司有一定积蓄的程序员,更愿意在互联网行业再拼一次。

印度创业者的务实,在投资圈、媒体人眼中几乎是共识。创业公司从刚起步第一天都会开始考虑盈利,他们不会把希望放在下一轮融资上。

在中国动不动补贴圈用户,后续再收费的讨论在印度根本玩不转。哪怕只有10个用户,也会考虑收费。因为免费/低价心理一旦养成,再想让用户掏钱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印度一个本土创业者3年前拿了18万融资,现在还活得不错。而这18万要是在国内,估计都不够一个月的员工工资。上来就是赚钱,先活下来再说。胡涂打趣的聊起了一个案例:「有本叫Technology issue的本土杂志,创刊号还没印好,客户就找好了。

很多商业模式也都经历过市场和资本的考验:有被证明的,有被否定的,还有被做烂的,在某种程度上,copy China to India 等于是给摸着石头过河的印度创业者一条连向彼岸的绳。

互联网创业正在印度全面开花,这群闷声创业的人,在接触到大量外来资金和投资者后,能否守住最初那份「踏实」「务实」,顺利翻过潮头晋升创业新贵,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答案即将揭晓。

可持续围观「B12印度专题」了解印度互联网创业的奇幻力量。

*本文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