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投资人和创业者需要看这篇内容,他能帮助你解决一些HR方面的困惑
作为一个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科技专栏作者,创业的过程也是给我提供写作素材的过程。本着“涉及到就顺便研究下”的精神,我倒也七七八八研究了不少企业服务,所以现在可以从中找出一些谈资。
我们知道创业者往往身兼数值,时间非常宝贵,但在早期的创业过程中,他们又不得不投入很多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其中最典型就是注册公司、社保缴纳、税务申报。这些工作对公司不产生任何价值,也不可能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每家公司都绕不开。而且流程复杂、规则琐碎,往往把创业者折腾地心力憔悴。因此,和工商、税务、社保这三个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杂活,成了企业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先用一张图,简单谈谈与社保缴纳相关的人事外包(HRO)领域的互联网化。
客制化的传统HRO
传统的HRO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尤其是500强外企。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关于外企的政策规定)和主观原因(外企自己的headcount),大量的外企不得不使用HRO服务在国内开展业务。掌握了这些大外企需求的公司,就是中智和XX外服(上海外服、北京外服等)等国企。同时,这些企业也掌握了大量的国企客户资源。
这些HRO企业基本提供了整体的人事外包解决方案。以中智为例,单其网站上列出的解决方案就足有7个大类41种,不管是策略层的人员规划,还是六大模块的执行工作,或者是劳务派遣、代缴社保等,几乎涵盖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所有需求。中智等公司的直营网点覆盖主要的大城市,然后通过同业合作覆盖全国。
在服务模式上,中智等企业主要依靠邮件、excel,匹配客户的数据要求。 整体来说服务模式虽然较为传统,但因为大量客户资源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并且用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带领服务团队,能为大型企业提供客制化的,非标准的优质服务。
由于其服务特性及服务的公司规模,中智等公司的服务费用也相对较高。以包含社保缴纳的福利管理在内,每人每月的收费标准在200~300元左右,一家1000人规模的公司一年光这一项支出就有250万以上。
在这些大型HRO国企之外,CDP、前程无忧(51job)和易才是值得一提的企业。
CDP初期主要帮助客户搭建实施HR信息系统,后来进入到HRO行业。CDP主要服务大公司,价格与国企派HRO接近,他们的优势自然也是基于HR系统的信息化管理。
51job凭借招聘端的优势,也具有不错的市场规模,主要服务中型客户。价格大概在每人每月100元左右。(关于51job的人事外包,早年我还曾去面试过,不过由于路太远实在是不太想去。)
获得御嘉资本投资的易才也是较为突出的企业之一。易才早期扩张迅速,也由于扩张策略导致各地分公司股权结构比较复杂,所以业界认为在分公司的业务协同方面有所欠缺。易才的客户大中小都有,所以价格从每人每月60~150元不等。
剩下的则基本是一些不具有跨城市协同能力的小型HRO企业,主要服务本地客户。因为没什么值得说的,所以就不说了。
$page$SaaS化的互联网HRO
这里主要谈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家:金柚网、蚂蚁HR、社保通。
社保通是总部位于上海,在2016年5月宣布获得了3000万的A轮融资,领投方不明,但真格是跟投方之一。
金柚网是总部位于杭州,在2016年4月宣布获得了1亿元的B轮融资,由红杉领投。
蚂蚁HR也是总部位于上海,去年春晓资本领投的1000万元。此消息可以说是独家信息,因为蚂蚁HR是我为自己公司选择的HRO,所以去年和他们创始人打过交。
三家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是资深的人资专家,都以社保代缴切入通过SaaS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社保代缴服务为基础。但是在产品、模式、客户的定位上,这3家企业各有各的看法。
社保通
社保通的SaaS服务是双向式的,一边是企业,另一边是上文有提到的小型HRO企业。社保通通过SaaS,对接企业的社保缴纳需求,然后将订单推给当地的HRO,由HRO企业抢单来落地完成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社保通可以实现快速的全国性布局。
社保通的团队有丰富的大企业人力外包经验,所以一开始就把服务对象定位与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在全国有不少的分支机构或者分店,通过社保通一家公司就可以解决大企业全国范围的社保需求。而在价格上,要比国企派HRO低了一些,这对人员成本较高的大企业同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由于其定位主要服务于大企业,社保通的获客方式在未来显然会更依赖于大客户销售的模式。
社保通的模式核心在于服务端的资源整合,所以社保通未来的主要挑战一是对各地供应商的把控能力;二是如何在SaaS与大客户的客制化需求中间找平衡;三是拓客难度较高,因为面向大企业的企业服务具有较长的销售难度和销售周期。
蚂蚁HR
蚂蚁HR的系统是单边系统。一边对接企业的社保缴纳需求,另一边则通过技术手段对接社保系统在线完成企业在当地的社保缴纳,是直营的模式。从模式上来看,蚂蚁HR的系统也是“最SaaS”的系统,整个模式也是最轻的。
蚂蚁HR的定位以初创企业及小微企业为主,其系统除了提供社保缴纳的功能之外,也具有一些相对标准化的薪酬计算功能,进一步优化后可以匹配大多数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其每人每月20元的价格,对20人以下的初创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蚂蚁HR的获客主要通过线上营销的Call in方式完成,其客户规模小,优质的产品和线上的沟通足以影响客户的购买决策。
蚂蚁HR未来的主要瓶颈在于两点,一是蚂蚁HR的模式需要针对每个地方的社保系统进行开发,每个城市的社保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的扩张速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客户稳定性一般,因为小企业的稳定性本身就比较差,而其中成长起来的客户在未来是否依然能适应这个面向初创公司的系统,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可以说蚂蚁HR和社保通都是用轻模式挖掘市场机会,但两家正好走在了相反的道路上。
我自己作为蚂蚁HR的用户,对他们的评价是基本满意的。对于蚂蚁HR的客户稳定性问题,我觉得他们的情况或许会类似美国的薪酬外包巨头Paychex。因关闭而流失的企业客户,会随着新项目的诞生再次回归。至少目前阶段如果我另起炉灶依然会选择蚂蚁HR作为HRO平台。但客观地说,蚂蚁HR的产品依然有不小的优化空间。毕竟作为轻公司来说,产品的重要性就会变得特别高。
金柚网
说金柚网的模式之前,我觉得不如先谈谈他们的营销。比起社保通和蚂蚁HR,金柚网知名度上都更胜一筹,相信很多创业者都听说过金柚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金柚网的销售人员遍布各个创业者微信群,经常性地发小广告。对一个创业微信群的运营者来说,要维持一个创业微信群的秩序,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群里有没有创蓝、金柚网和企业去哪儿网的销售人员,如果有的话就把他们踢出去。
说回正题,金柚网的系统是单边的,企业通过SaaS管理社保缴纳,金柚网接到订单后通过直营或者同业合作的方式将订单任务完成。金柚目前在20多个城市有直营公司,管理销售人员和当地的服务人员,从模式上来说,金柚的模式是其中最重的。此外,金柚还切入了一些培训和电商业务。
金柚网的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服务费用为每人每月10元或30元两个档次,取决于公司人数。如上所述,金柚网可以说是一家BD驱动公司,不过其产品做的并不差,与蚂蚁HR在前端功能上比较相似。但是在后端系统上,蚂蚁HR的在线化程度更高。
金柚网目前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这点也反映在了他的融资额上。金柚的模式比较重,运营成本会比较高,但因为市场扩张较快,目前也不是多大的问题,但是在未来就不好说了。如果金柚的客户留存不足,其经营压力也会比社保通和蚂蚁HR高地多。
互联网HRO的市场前景(顺便调戏一下HR)
硬数据来看,根据IDC的HRO行业报告,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在2015年达到大约30亿美元,并以每年大概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不过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来看,显然SaaS化的HRO平台会成为一个快速增长地领域。
为什么这么说?
应届生在招聘市场上,经常会觉得HR们看起来牛逼哄哄的,甚至颇为颐指气使。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我经常和别人开玩笑,那些在二三流大学毕业,向往office白领小资生活,但又没啥特长和技能,也不想过得很累的姑娘们,基本上不是去了行政部,就是去了人事部。
在大公司待过的人,大体上也听说过HR的六大模块——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这种体系化的理念给人感觉HR是一个颇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事实上,底层HR的专业性主要在于对一些游戏规则的了解,就其工作的本质而言,和打杂其实没差多少。
HR的地位会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时间的提升而提升的,越是庞大和老牌的公司,对HR的重视程度会比较高。然而,国内小微企业的占比超过94%,而剩下的6%中,互联网的独角兽们由于发展过快,对HR的重视度也不高。
说HR地位低,HR们估计要跳脚,但这确实是个客观事实。创业者往往都是业务部门出身的,相关职能可能是销售、产品、市场、运营、研发(或其他技术类职位),所以几乎不用期望创业者对HR投以重视,大多数创业者都会把HR视作一个成本单位,越低越好。所以杜拉拉的故事基本上只能发生在500强里。
也正因为如此,创业者对HR的态度基本上是“效果驱动”和“不得不做”,这两个态度反应到具体业务层面,就是创业企业几乎只关心招聘和社保。招聘领域由于面向C端,已经诞生了猎聘、拉勾等接近独角兽的企业,还有新兴的Boss直聘等火爆的项目。而将社保作为入口,通过SaaS服务在后端支撑企业发展的互联网化HRO服务,对创业公司来说显然是非常便利且实惠的一种服务方式。
下次有机会,再聊聊互联网化财务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