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人都在说Pokemon Go,但关于这款游戏背后的故事却刚刚被掀开一角。上周,我们在任天堂前社长岩田聪一周年忌日的时刻,回顾了他对任天堂的贡献以及对Pokemon Go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想讲给大家听的则是这款游戏背后另外一个男人的故事。
这个男人就是Pokemon Go游戏开发者Niantic公司的创始人、CEO,约翰·汉克——一个和岩田聪一样热爱游戏与现实世界,但却更加具有传奇色彩的男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连续的创业者。
先来看看汉克到底长啥样子吧:
是的,虽然他创立的 Niantic 非常年轻(真正脱离Google成为一个独立实体公司还不到1年),但这位大叔已经有49岁了。
网上关于汉克大叔的介绍其实并不多。我们只知道他在德克萨斯州长大,大学毕业后曾经在华盛顿为美国政府的外交部门工作,然后还在缅甸呆了一段时间。
然后在1996年,他去加州伯克利,读了一个MBA。这一期间,他对游戏的热爱和天赋就开始表现出来,他和别人一起开发了一款游戏,然后把它卖给了别人。他的学习也围绕着游戏与技术结合的可能性:“我的论文就是以互动游戏及技术等领域的机会为题,”他在2014年说。
毕业后的他,开始了连续创业之路,而且不断取得成功。先是两个视频游戏为主题的创业项目被收购,然后在2004年,他的第三个创业项目Keyhole被Google拿下。
一年之后,Keyhole的旗舰产品以Google Earth 之名被重新包装后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此时的约翰没有再选择出来创业,而是隐身Google,变成了一个在家和公司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生活的产品副总裁。然而,即便没有创业,Goole对他的重用也同样让他释放光彩:在之后的几年中,他负责的部门陆续推出了地图,街景等产品,这些产品同样在改变世界。
约翰·汉克的创业并非总是一番风顺,他也遇到过巨大挑战的时刻。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一时间,多少创业公司灰飞烟灭。
但是他的Keyhole却活了下来。
但一切并非偶然。
“他有能力把Keyhole变为一家公司……在2002年那段非常黑暗、融不到资、初创公司大批死去的时期让它活下去。” 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汉克的前同事这样评价他: 在压力之下,汉克“可以变得紧张起来,但是他也可以保持冷静。”
Pokemon Go如今的情况与当年有诸多相似之处。与当年使用卫星成像,空中摄影等新技术创造出崭新的Google Earth一样,如今将AR和LBS以及游戏与社交的结合同样是一种崭新的尝试;除此之外,从时间段上看,Pokemon Go的横空出世之时,虽然不算资本的寒冬,但也并非创投的鼎盛活跃期。 从一次寒冬中成功走过的人,不会惧怕再一次寒冬。
然而,在分析Pokemon Go大热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还要说的,是汉克的游戏情怀。作为一个在Google工作了多年的地理产品高管,却始终不放弃对游戏的钟爱,毅然再次离开Google,走上创业之路,这除了情怀与情结,还真没有别的可以解释吧。
关于游戏的情结这一点,创业家兼作家Roger James Hamilton最近在Facebook上发了一个帖子,说得不能再好了。所以我们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直接编译如下:
想要创造一夜成名的奇迹需要多久?这个答案对于约翰·汉克来说是20年,他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准备、策划并推出了Pokemon Go这款游戏,创造出一夜成名的奇迹。
$page$这一周,Pokemon Go的app一上架就迅速打破了所有记录:游戏上架的第一周就有超过1000万的下载量,甚至超过了Twitter的每日活跃用户量,而且和Facebook、Snapchat、Instagram还有WhatsApp等软件相比,Pokemon Go平均用户使用时间更长。
而策划Pokemon Go的约翰·汉克是如何创造这一巨大奇迹的呢?为此他将自己这20年来大致分成了10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1996年,当他还是个学生的时候,约翰就已经和人共同创作了第一个大型网络在线游戏‘Meridian 59’,他将该游戏卖给了3DO公司然后开始转战下一个更大的目标:改变世界。
第二个阶段:在2000年,约翰推出‘Keyhole’,通过将空中摄影技术和现实世界地图相结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线的、具有全球定位功能的3D地图。
第三个阶段:在2004年,谷歌买下了‘Keyhole’,并且在约翰的帮助下利用它创建了现在我们熟知的Google Earth,这个时期约翰开始将重点放在如何创造出拥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游戏上面。
第四个阶段:从2004年到2010年,约翰负责带领谷歌地理团队创建了谷歌地图和谷歌街景,在这个过程中,他为之后创建Pokemon Go游戏打好了基础并积累了人脉。
第五个阶段:在2010年,在谷歌的支持下约翰创立了Niantic Labs子公司,首次推出了基于真实地图场景下的游戏,同时约翰也向外界解释为什么将该公司命名为‘Niantic’:
“Niantic是在淘金热期间一艘捕鲸船的名字,这艘船因为一系列的原因最终搁浅,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船只上。历经很多年,旧金山建立在这片埋葬了很多船只残骸的土地上,现在在旧金山的人们其实就站在这些船只的残骸上,但是他们却感觉不到。基于这个想法,我将公司命名为‘Niantic’,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尽管人们知道这个游戏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虚拟游戏,人们却很难感受到这一点并认为这个游戏跟真实世界一样,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第六个阶段:在2012年,约翰开发了第一个建立在真实地理环境基础上的大型网络在线游戏,并命名为‘Ingress’。对此,约翰解释道:
“Ingress这款游戏是一款将现实世界与你的手机相结合就能进行的游戏,这款游戏的灵感其实来源于我一直在脑海里进行的一个假想,想象着自己仅仅在手机上就能实现家里和公司两头跑的场景;我一直坚信在我们已有的地理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出一款令人震撼的游戏,随着手机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我意识到机会到了,是时候做出一款超级震撼的基于现实世界的虚拟冒险游戏。”
第七个阶段:在2014年,谷歌和口袋妖怪公司联合在愚人节当天跟大家开了个玩笑,在这一天用户可以在谷歌地图上寻找口袋妖怪,这次的愚人节玩笑给了约翰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他认为可以将这个玩笑变成一款真正的游戏。
第八个阶段:约翰决定根据Ingress游戏玩家的活动数据,自动生成Pokemon Go游戏中的一些地点,比如Ingress游戏中最多用户聚集的地点成为了Pokemon Go游戏中的站点或体育场。
正如约翰所说的那样:
“Pokemon Go游戏中站点的确立是基于游戏用户数据的形成的,这些游戏站点体现了游戏玩家现实生活中常去一些地点,我们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去统计这些数据,所有统计出来的地点都是Ingress游戏玩家为了玩游戏而到过的地点,甚至有一些很偏远的地点也能被统计到,比如说有些玩家甚至到达了南北极地区,当然更多的用户还是活动在这两个地区之间。”
第九个阶段:从2015年12月份到今年的2月份,约翰从Google、任天堂、口袋妖怪公司还有一些其他的投资者共筹得资金2500万,创建了一支超过40个人的团队进行Pokemon Go的游戏开发。
第十个阶段:在今年的7月6日,约翰和他的团队首先在美国、澳大利亚还有新西兰地区发行了Pokemon Go游戏,从这款游戏的发行日起,任天堂的股价上涨了120亿美金,同时这款游戏程序在app store上日购买量超过200万,这些数据无不彰显出一个奇迹,Pokemon Go一夜之间爆火。
而看似一夜爆火的Pokemon Go游戏却花了约翰汉克20年的时间用来准备策划,在这20年的时间里,虽然约翰在整个虚拟现实的游戏上有个宏观的概念,但是具体每一步怎么操作他一开始并不是很确定,在每一个步骤里,约翰只能尽量的把握好下一步计划的实施。
而在这过程中,约翰不断地拥有新的资源,加入新的团队成员,并且产生出新的想法…这一切的积累,才成就了约翰今日的成功。
而你,是否像约翰一样,在创业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平缓而行,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