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S独挑大梁网综《姐姐好饿》收官,蔡康永、小S、陈汉典的同框重聚着实引发了一轮“回忆杀”。
蔡康永拥抱《奇葩说》,小S牵手《姐姐好饿》,陈汉典进出内地各类综艺,昔日的“康熙”铁三角,各自有了各自的忙碌。不知不觉,从2016年年初开始,《康熙来了》停播已将近一年。
要知道,当年,《康熙来了》凭着大胆、犀利的风格横扫两岸访谈节目,且牢牢占据台湾综艺收视榜首,最高时曾一度达到2.01。这档台湾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播出12年,见证了台湾综艺的辉煌,也目睹了台湾综艺的盛极而衰。
行业巨变之下,台湾综艺人纷纷“北上”:康熙铁三角都来大陆发展,小S和詹仁雄携手爱奇艺打造《姐姐好饿》,但转型最彻底的是另一金牌制作人孙乐欣:16年3月份,孙乐欣宣布加盟上海兰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担任兰渡旗下王牌节目《深夜蜜语》第四季《XY研究院》的总导演。
从台湾综艺的黄金时代,到现在大陆网络综艺的爆发,背后折射了一代综艺制作人的跌宕起伏。
一、盛况一去不复返
台湾综艺有着辉煌的过往。因为语言文化的缘故,台湾综艺节目也一直是内地电视人模仿的对象。说“台湾综艺节目影响了80后一整代人”一点也不夸张。
“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这句话曾是两岸电视人的共识。然而近几年,他们二者的身份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近几年,随着内地真人秀节目崛起,昔日引领潮流的台湾综艺也日益进入颓势。动辄过亿的节目冠名费、天王天后倾力加盟等大手笔,让擅长在有限预算内玩到极致的台湾制作方大为咂舌。
现在的台湾综艺节目,随着王牌节目《康熙来了》的收场,已经没有其他可以称道的节目了,有点类似当年的香港电影,只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粗制滥造,结果最终只能大败收场。
综艺节目制作人孙乐欣总结台湾综艺节目的创新时说,“原则上来讲是退步的。”而曾在《康熙》和《国光帮帮忙》两档节目做过制片人的陈冠廷认为“台湾综艺把自己的路做得越来越窄。”
二、台综没落,谁之过?
近年来,在综艺电影电视及偶像明星上,我们有了多种选择,大陆欧美日韩的势力都很强劲,可唯独台湾,貌似处于一种快速衰落的过程中。不禁让人深思,台湾娱乐产业为什么会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1.节目万年不变,缺乏创新
翻看近两年的《康熙来了》、《SS小燕之夜》、《国光帮帮忙》等节目主题列表观众不难发现,话题重复已是老节目不可回避的雷区。有网友调侃:素颜、卸妆、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台湾综艺节目四大流行话题。不仅话题雷同,就连上节目的明星也是家家一样。
正如孙乐欣所说,节目同质化的结果不仅无法吸引年轻观众,还导致原来的中老年电视观众也在不断流失。观众少了,收视率自然下降,广告招商也就不尽人意。
2.制作费用低到可怜
《康熙来了》制作人詹仁雄曾在接受凤凰娱乐采访时表示,带状节目是一个让台湾综艺受伤很大的原因,“我本人就是帮凶,因为我们做出了《康熙来了》《国光》《黑涩会》……收视率都非常好,所以所有电视台都觉得用很低的费用就可以做出这样的节目,大家就更不肯投资了。”
在台湾,《康熙来了》50万新台币(相当于 10万人民币)的制作费用已经算作高昂,其他访谈类的综艺节目制作费仅有20-25万新台币的预算,其中包括了包含录制费用,摄影棚租赁费、布景费、道具费、音效费、梳化费等。
$page$在这么低的制作费用束缚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几乎不可能添样翻新。也正是这样,综艺节目难得一见大明星,都是一些通告艺人搞来搞去,不胜其烦。
反观内地的综艺节目,不论是买国外优秀综艺节目的版权,还是请大牌明星,动辄单集上千万的成本比比皆是。像《我是歌手》、《偶像来了》、《十二道锋味》等一线节目,单集制作费都超百万元,是台湾一线电视节目单集制作费的10倍还多。
3.艺人与制作人纷纷北上
台湾综艺青黄不接的恶劣环境直接反映在艺人身上,表现为节目酬劳逐渐降低。再加上近几年内地综艺的繁荣兴起,从艺人到制作团队,都纷纷北上出走寻找生存空间。令台湾本地的优秀人才呈现重大缺口。
据记者统计,在2015年电视荧屏和几大主流视频网站的主要真人秀节目中,出现过的台湾综艺艺人数量已经达到50人以上,“康熙”铁三角、吴宗宪、陶晶莹等都已进入内地市场。
而制作人像詹仁雄联手爱奇艺打造了《姐姐好饿》,孙乐欣则与兰渡文化合作了《深夜蜜语》。
除台湾综艺圈衰败这个原因外,台湾综艺人选择北上的原因很明显,一是片酬丰厚,二是舞台更大机会更多。
在此之前被称之为“顶薪”的蔡康永和徐熙娣,在《康熙来了》平均每集的主持费也仅为2.4万元。赵正平、沈玉琳等能为节目带来好效果的通告艺人通常是2000到3000元。宣传期的艺人无论名气大小均约为280元,即便团体成员为多人也只是这一份钱。而他们在内地的收入最少增加几十倍。
4.僧多粥少:百家电视台瓜分收视人群
先看一组数字:90年代初期,台湾全岛仅有台视、中视与华视三家电视台,时至今日,全岛共有电视台百余家。与之相对应的是,仅2300多万的人口。电视台的增多,一是瓜分广告收益,二是割裂收视人群,僧多粥少,收视不佳。“99%的工作人员都抱怨市场太小,这本身不是制作方可以改变的状况,电视台一多,就会出现劣弊驱逐良优的状态,就是谁的价低谁就可以拿到,因为我要省成本。”孙乐欣说。
收益不佳,就只能削减制作成本,节目创新无法实现,马太效应穿行其中,最终结果就是台湾综艺每况愈下,竞争乏力。
5.大陆节目拦截反超
《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一众韩国节目的引进,为大陆节目带来了爆炸式增长,并开启了综艺节目的多元化阵营。自此,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本土原创节目层出不穷,以《奇葩说》为首的网综亦全面开花。
你一定会想,台湾综艺为何不向大陆学习,买入国外优秀版权呢?
随不起,没有钱,无论是数以亿计的版权购买费还是少则亦千万的自制节目费用法,都是台综所难以望其项背的。钱的问题令台湾本土综艺逐渐失去光彩。
优胜劣汰,曾经作为台综主要输出市场的大陆,被本土优质节目所占领,而台湾本土观众也转而追捧韩国综艺、大陆节目,台综境况可想而知。
6.视频网站冲击
谈及互联网对于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观看节目由客厅电视转为视频网站便是其一。电视似乎成为一种摆设,台湾观众更欣于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站上收看节目或剧。在孙乐欣看来,视频网站对收视率的侵蚀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台湾综艺造成了巨大冲击。
另外,大陆经济的飞跃,以及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得大陆综艺越来越开放,视野很宽泛,看到的是一个世界。而台湾综艺却恰恰相反,可谓一届不如一届。
三、自救,才是出路?
台湾综艺的衰落与整个市场环境的演变息息相关,虽然这中间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但这其中,对电视节目制作规律的无视,以及脱离观众的现实内容需求,却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不像香港TVB面临困境时,会主动寻找出路,台湾电视台并没有自省并作出改变。孙乐欣表示,“现在的状况是,大家都不愿意产生新的内容,需要学习在有限的预算中怎么把快餐做得更具有风味一点。”
在他看来,台湾综艺人出走其实也是一种自救方式,“你肯定不能坐着等死,自救的方式就是活下去。”
“目前没有人办法解决困境,只有经历死亡,人们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孙乐欣告诉娱乐独角兽,置之死地而后生,或许才可能真的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