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哥今天想跟大家说的是一位耳顺之年的老人
他花了46年时间重复一件事
制茶
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追着要他上节目
61岁时登上纽约时代广场
连老外都对他的手艺啧啧称奇
他被封为“制茶大师”,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面对外界各种称誉,他却说
“我不过是尽到一个手艺人的本分罢了”
他就是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谢永中。
制了一辈子茶,他双手的褶皱里都是茶汁的青红色,时常被人取笑连洗手都能洗出几碗茶来,但谢永中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说他的命只为祁门红茶而生。
宁愿违背父母意愿也要去茶厂工作
1952年,谢永中出生在安徽祁门县,这里盛产的祁门红茶位于世界三大顶尖红茶之首。
谢永中跟祁门红茶的缘分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
谢永中对制茶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年少时,每逢放假都会跟着奶奶和妈妈上山采茶,采回来后跟着爸爸学制茶,就这样一直到了高中毕业,制茶早就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高中毕业后,父母想让谢永中去当兵,不光体面而且复原后还有工作,毕竟在那个年代,制茶师傅的收入并不高,而且十分枯燥,很多制茶人都早早转了行。
为此,谢永中和父母吵了好几次,最后拗不过谢永中的父母只得眼睁睁的看他背上背包,去茶厂当了一名制茶工。
被骂傻子却成为唯一一个会17道工艺的制茶人
执意来到茶厂的谢永中发现,祁门红茶从初制到精制有着17道工艺,程序复杂严谨、细致考究。
但制茶师傅们大多都只会几道,分别在不同的工序里负责制茶和授徒,也就是说,制作一批茶并非一人包揽整个过程。
但谢永中认为,只有把17道工艺全部学会,才算真正学会制茶。
为了学到全部的制茶本事,谢永中学完了自个儿师傅传授的几道工序后,又吭哧吭哧跑别的老师傅那儿,死皮赖脸的求教。
别的师傅都看着他乐,虽然这小子傻呼呼的,但好在勤快,师傅们闲下来也愿意教。
就这样谢永中愣是学会了17道工艺,白天干完自己的工作后也不闲着,还经常埋头钻研到深夜。别人不理解,骂他是傻子,但谢永中一点也在乎别人的看法,在当时,制茶过程十分枯燥无聊,甚至没有人想多干活,分到什么就干什么是普遍的思想。
结果在进厂第二年谢永中就成了领班,三年学徒期未满就成了师傅开始带徒弟,还多次受到省、市、县劳动部门的表彰。
由于制茶这个工作不仅工资太低,而且长期站着还会让脊椎留下毛病,因此很多人都选择转行,有的老师傅看不过去就劝谢永中别太傻了,制茶就算干到死也弄不出啥名堂。
但谢永中把茶当作自己的命根子,而且一傻就傻了46年,这46年间他天天以茶为伴,吃饭想,睡觉想,往宽里摸索,往深里钻研,乐趣一点不减当年。
如今在祁门,能真正掌握并熟练操作17道制茶工序的,只有谢永中一人。
成为制茶师傅需要三年,但成为大师却需要一生
谢永中作为祁门红茶的非遗传人,除了仍活跃在制茶一线,还积极的将制茶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制茶人。
但是面对精致的手工技艺被轰隆隆的机器所代替,谢永中闷闷不乐,“机器又没有温度,也没有分寸,哪里做的出好茶。”
看着那些被糟蹋了的茶叶让谢永中心疼不已,他要求徒弟们不能依赖机器,靠就靠手上工夫,还要对每一个动作都心领神会、不断练习。
尤其是筛茶,谢永中对徒弟们的要求近乎苛刻,因为筛茶是所有制茶工序里最考验茶师手上功夫的,仅一套筛茶的动作谢永中就重复了46年。
如今他只要把手里的筛子往上轻轻一扬,
就能准确筛出未达标的茶叶。
双手端平,筛子一扬,有规律地旋转抖动,
茶叶在筛子里打转,听话极了,
让它们散开就散开,叫它们收拢就收拢。
合格的留下,不达标的,统统下马,
人们都说:谢大师的筛子会跳舞。
很多爱茶之人常不远千里赶来,
为的就是一睹谢永中的筛茶功夫,
连眼都看直了。
2013年中央电视台特意找到谢永中,要为他做一期节目,老谢摆摆手,表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本分的手艺人,不想上电视。
见过谢永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他低调且不善言辞,甚至看起来有些木讷,但只要跟他聊到茶,他总能两眼放出光来,当记者告诉他会让祁门红茶受到更多人关注的时候,略显腼腆的谢永中答应了。
在谢永中心中,祁门红茶的手工技艺传承,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他愿意不遗余力的做任何事。
在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播出后,谢永中还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祁门红茶,惹得老外对他的手艺啧啧称奇,外国人甚至专门为它创造了一个专有名词:祁门香。
面对“制茶大师”的名号,谢永中并不接受,他说这不过是一个手艺人的本分而已,他还说自己一定会继续做下去,就算是做不动了,也要拄着拐杖,教别人做。
因为初入茶厂时师傅告诉过他一句话:成为制茶师傅只需要三年,但成为制茶大师却需要一生,谢永中一直谨记在心,并用了一生时间去践行。
制茶不过苦与乐,
泡茶不过沉与浮,
喝茶不过拿起与放下,
一杯茶,做人做事都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