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口罩公司的3M,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变为商业巨头的?

不仅是口罩公司的3M,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变为商业巨头的?

2016-11-06 15:01IT时代网 合作伙伴
如今,3M防颗粒物口罩产品线已经十分全面,不仅提供不同认证类别和级别的产品,还有多种带有额外功能的产品,如带有3M专利冷流呼气阀的口罩、带异味减除功能的口罩、带阻燃性能的口罩等等。

3M,全称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是一家闻名全球的美国企业,有着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世界公认的研发领域的先驱,在近日思略特发布的全球1000家创新公司评比中,3M紧随苹果和谷歌之后,排名第三,是世界500强中最具活力的企业之一。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3M研发了近7万种产品,涉及家庭办公、医疗用品、商业清洁、安全防护、电子通讯等众多领域。除了我们熟知的防雾霾口罩,像思高百洁布、高曼无痕挂钩、Post-it报事贴等知名产品也都出自该公司,其产品和技术早已经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去。

如今,3M已经是一个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分支机构,产品远销全球各地,年营业额超过300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那么,它又是如何从一个小作坊变为一个商业巨头的呢?

五个小伙伴的发财梦

1902年,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双港市的5个年轻人决定合伙投资开一家公司。他们看中了该地区丰富的铁矿石,于是就成立了一家采矿公司,并取名为明尼苏达矿业和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由于首字母都是M,该公司就来也就被简称为3M。

本以为可以开采到用来做砂轮的刚玉矿石,但是两年下来,他们没有搞到刚玉而是得到了一大堆不中用的钙长石,根本就不适合做砂轮。此时,公司已经处于倒闭的边缘,创始人决定放弃才采矿业务,转而选择了制造砂纸。

在开始的几年间,3M公司的经营可谓岌岌可危,不仅没有盈利,反而欠了很多的外债。1910年,新进的投资人Lucius Ordway决定把公司迁到圣保罗市(现在总部所在地)。

公司的好转开始于麦克奈特的加入。1907年,威廉·麦克奈特以助理薄记员的身份加入3M

公司,他看到了公司糟糕的财务状况后,向经理提出了降低成本的想法并受到了赏识,遂被提升为会计师。在其带领下,3M于1914年创立了第一个实验室,并在同年推出了第一个独家产品——Three-M-ite研磨砂布。

此后,3M公司逐渐走向正规,开始出现盈利。1916年,3M公司终于还清了外债,并给股东发出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股利。

小发明带来大生意

用3M自己的说法是,每人起床后在3米内一定能看到它的产品:胶带、报事贴、无痕挂钩、百洁布、拖把…而就是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小玩意,让3M公司走向了辉煌。

1920年,已经小有起色的3M公司收到了一份订单,对方不是要其公司的砂布而是矿砂样品,这引起了麦克奈特的关注。麦克奈特和这位名叫奥基的人见了面,发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让工人们在使用时摆脱灰尘困扰的干湿两用砂纸。麦克奈特看到了新的商机,于是就买下了奥基的专利,这也成了3M公司历史第一个拳头产品,3M从此名声大振。

1925年,3M公司一名叫理查德·德鲁的员工去一家汽车制造厂做业务。在工厂里他听到了工人对喷漆时用于遮挡的胶带的种种抱怨,于是开始私下独自专研,发明了一种名叫“Scotch”的隔离胶带,这成了3M第二款里程碑式的产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之后,理查德·德鲁又以此为基础,发明了家喻户晓的世界性产品──“玻璃纸+粘胶”的Scotch透明胶带。

在此之后,3M公司又接连开发出了更多新产品,比如40年代发明的用于高速公路标识的Scotchlite反光膜,50年代发明的录音磁带和录像带,60年代的干银式胶卷、无碳纸、投影系统等。

到了80年代初,3M又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出世了,那就是闻名于世的Post-it报事贴,这个看着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东西,成了一个划时代的品牌。它改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使生活和工作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一经问世,Post-it就畅销全球,给3M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多年来,3M凭借着成千上万的小发明构筑起了一家庞大的大公司。据统计,平均每两天就会开发出3种新产品,并保证可靠的产品质量。作为一家多样化的科技公司,其小发明无处不在,甚至在iPhone手机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流淌着创新的血液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3M的话,那就是“创新”。这也是它能够屹立百年而依然辉煌的原因。一个多世纪以来,3M公司已经成了一台不断输出创新血液的永动机,备受全球企业家的推崇。

作为3M公司文化的塑造者,威廉·麦克奈特曾经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言论:“切勿随便扼杀任何新的构想,要鼓励实验性的涂鸦,如果你在人的四周竖起围墙,那你得到的只是羊。”可见他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有多深。

1948年,时任3M公司CEO的麦克奈特推出了著名的“15%规则”,他规定研发人员每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当然,“15%规则”给3M带来了巨大的回报。除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营业收入,还让公司招来了大批有创意有思想的员工,加强了3M作为“创新公司”的品牌建设。

除了鼓舞自家员工,3M的创新精神还让多家公司直接效仿。而最有名的,是谷歌公司让它的工程师把20%的工作时间用来做自己的项目。

不过,2001年至2005年,詹姆斯·麦克纳尼的领导期间,3M曾一度进入了创新乏力期。在电气工程学博士出身的乔治·巴克利接手之后,3M又开始了更加清晰的商业目标,重新回到创新的轨道。

关于3M防雾霾口罩

既然很多人认识3M都是源自于口罩,我们就着重说一下3M公司与口罩的渊源。

数万种产品中,3M口罩能在中国如此火爆,实在是有些尴尬。每逢雾霾季节,人们脸上捂的那个并不太好看的“呼吸器”,其实很多都出自于3M公司。

追溯历史,3M的个人安全防护产品已有40多年的时间。其生产制造口罩的初衷其实是职业防护,帮助采矿、冶炼或炉窑等工人应对苛刻的工作环境挑战,为劳动者在不同条件下的有效防护和舒适效果。

早先,在有粉尘或有毒气体环境中工作的人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久而久之就会容易生病。18世纪末,开始有人设计用来防尘的口罩,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防尘口罩使用的是无纺布材料,则起源于1960s~1970s的美国。

1967年,3M公司基于无纺布和静电纤维滤棉的专有技术,开始设计和生产防尘口罩,经过近50年的发展,其已发展成为品种丰富、样式多变、功能齐全的安全防护产品。

如今,3M防颗粒物口罩产品线已经十分全面,不仅提供不同认证类别和级别的产品,还有多种带有额外功能的产品,如带有3M专利冷流呼气阀的口罩、带异味减除功能的口罩、带阻燃性能的口罩等等。在雾霾极为严重的北京,3M更是一直被人们当做一家“口罩公司”。

当然,能靠一件件小玩意把生意做得如此巨大的,也仅此3M一家,这也难怪它能成为众多企业纷纷效仿的典范了。

*本文作者王俊杰,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IT时代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