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曾提出过“拟态环境”理论: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非客观环境的镜像,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与“客观现实”产生的偏移——在不少论者眼中,在2016年,上述理论由于移动直播的蓬勃而稍显陈旧,就像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所言,“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直播形态与现实的无限逼近,将“同感文明”发挥到极致,这才是人们热爱直播的深层原因。
嗯,被誉为直播元年的2016年在刚刚离去,从玩家的集体涌入,到某些平台放任监管引发的质疑,到政府介入,再到正在进行中的行业洗牌,移动直播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一抹亮色;也同样在2016年,基本达成的共识是:直播本身并不是一个“行业”,它需要与最合适的关系和场景完成嫁接。
而在更富远见的平台眼中,对于“娱乐至死”的单向度追求并非直播形态的唯一面相,他们也在探寻更具价值属性的直播内容。
直播新玩法
今年3月初,在太空中生活将近一年之久的NASA宇航员Scott Kelly成功返回地球,在漫长的340天里,他环绕地球飞行2.3亿公里,并经历了10944次的日出与日落,平均每天看30多次。
如今,拜移动直播这种新型媒介样态所赐,相似的故事可以发生在每个平凡的个体身上:2017年元旦当日,映客推出了一次名为“日出中国”的直播活动,一众主播纷纷响应,选择通过直播自己所在地区的日出,作为新年工作的开始。从早上6点,来自中国台湾的映客主播就开启了直播,带网友领略台湾日出美景,随后,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区的日出依次升起……9点40分,在离海最远的城市新疆塔城,来自人民大学的支教老师们开启直播,至此,历时近5个小时,从南到北,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第一缕曙光,就这样渐次汇聚到了每一位观看直播用户的屏幕上——我相信倘若不是直播技术的惠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感受到如此频繁的“太阳照常升起”。譬如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光明网就在天安门广场直播了升旗仪式,共计吸引171.8万人次观看。
嗯,通过这次与日出的相伴,倒是印证了一个人们期待中的观念落地:将直播真正变成一种无需过度解读的生活方式。事实上,直播日出这种颇为文艺与正能量的内容,也顺应了某种确定的未来趋势:一二线用户对于与他们自我生活调性相符的直播内容的期许。就在最近,企鹅智库发布了重磅报告《“分水岭”大时代——中国互联网趋势预测白皮书》,报告显示:直播平台用户有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迁徙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民直播风潮下,直播在由原先大众普遍认知中的‘仅在三、四线城市兴盛的通俗娱乐载体’向更为多元、主流的内容载体方向发展。根据从业人员反馈,‘全民直播’的宣传以及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善,促使了直播内容的多样化发展,吸引了原本远离直播行业的白领等人群,利用碎片化时间生产、消费直播内容,推动了直播产业在一线、二线城市的发展,因此呈现出了与其他在线服务不同的用户迁徙路径。”
平台的“引路”
在用户迁徙的途中,直播平台起到的“引路”作用是无法忽视的要素。
譬如本次活动的主导者映客,作为拥有下载量超1.3亿,日活达1500万的行业领头羊,现在看来,他们并非所谓“技术中性论”的信徒,而是试图将直播这种新鲜事物带向人们更祈盼的未来。
嗯,“直播”是中性的,但“直播什么”却是可以选择的。这很容易令人想到不久前热议的“技术没有价值观”论调,但怎么说呢,我个人可能更愿聆听另一种观点,诚如豌豆荚的联合创始人王俊煜所言:“我们创造一个技术是为了改变点什么;一个技术,确实如菜刀一样,可能有不同的用途,但总有一些用途是我们创造的时候脑子里面所设想的。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而我们的目的,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面对现实,应该做什么?我们是去放大人们的懒惰贪婪虚荣好色,还是做一些微小的努力,尝试去找找人们身上美好的一面,看看如何去放大,哪怕只是一点点。”
具体到直播,事实上,无论是此次“日出中国”的暖心之举,还是持续一年的“直播+公益”活动,映客的愿景不言而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直播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媒介,成为所有人的主流生活方式。
当然了,道德的交个道德,商业问题归还给商业。可以肯定,互联网直播逐渐去暧昧化,向更多元和健康的方向演化是一种必然,它在让更多城市中产用户将直播纳入到自己生活流程的同时,也无疑意味着行业洗牌的加剧,就像企鹅智库的报告所言:2016下半年,直播市场开始由火爆期逐渐进入回调期,一些小型平台开始面临死亡,而当2017年的日出升起,新的一年,直播领域将进入甚至结束洗牌期。
这或许意味着,在“强者恒强”的商业逻辑里,谁先推动直播行业向更“美好”的方向演进,谁就离未来利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