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疯狂追逐行业第一,如今身价从30亿缩水到3亿,他仍在为梦想坚持

11年前疯狂追逐行业第一,如今身价从30亿缩水到3亿,他仍在为梦想坚持

邹胜龙拿自己房子抵押贷了20万,三个月就万见底了,而每天注册量才100人不到。他们在烧烤店吃了散伙饭,两人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邹胜龙被徐浩的电话吵醒了:“不得了,昨夜注册用户超过1000人!”

他一心想做行业第一,却遭到现实一次又一次,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在35岁退休,然后周游世界。如今他44岁,却仍旧坚持“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他就是迅雷的创始人邹胜龙。

1973年,邹胜龙出生在安徽淮南,父亲是个人物,从一个普通工人一路做到中科大空间站的研究员,发明了很多专利。1988年邹胜龙初中毕业的时候,父亲在深圳南山科技园办了一家公司,全家就搬去了深圳。邹胜龙插班上了一所子弟高中,叫蛇口育才中学。

当时,育才和美国一所高中有交换生计划,看到班上的美国同学一个个能歌善舞,口才甚佳,学业还很轻松,邹胜龙动了心。

1993年,邹胜龙到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就读经济学本科。第一堂课是技术发展史,教授讲了半个小时盖茨创办微软的故事,多数同学们快睡着了,而邹胜龙眼睛却眨都没有眨一下。4年后,邹胜龙一扭头去了杜克大学读计算机硕士。正此期间,他结识了小老弟程浩,日后迅雷的联合创始人。

1999年7月硕士毕业后,邹胜龙很快在被北卡罗纳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接着就开始着手买房、买车、然后就是拿绿卡、娶媳妇的事情。

那年秋天,一个安徽老乡给他发了封Email“到美国6年了都没来过硅谷,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学计算机的?”结果一到加州,那简约的建筑,清凉的海风,煦暖的阳光一下子把邹胜龙给迷住了。

老乡把他领到雅虎大厦前面照相“在这上班的人都不能小觑,他们也许就是下个盖茨。”邹胜龙很震撼,马上就寻思在加州找工作。

到网上一搜,发现距离1000米的地方有两家科技公司在招聘。实地一考察,那两家公司居然还是邻居,只不过左边那家是在地下车库。邹胜龙毫不犹豫选择了右边的那家,然后就开始疯狂的码农工作。

一年后的一个下午,邹胜龙从电脑面前站起,伸个懒腰,无意中发现下面的马路上聚集了很多人,原来是对面一家公司在二楼放了一个巨大的投影仪,把主推的关键字投放在了路面上。同事告诉他:“那是Google,当年就在隔壁的地下车库办公。”原来当初邹胜龙错过的是Google。

地下车库里出来的公司都这么牛,邹胜龙再也不敢小看硅谷了。从此,他每个月一定会参加两个会,一个是中国硅谷工程师协会,一个是华源科技协会。正在通过那两个协会,他结识了一大堆大陆留学生,包括李彦宏徐勇杨宁陈宏冯波等人。

1999年春节过后,邹胜龙接到了李彦宏的电话“我即将回国发展,但还缺一个技术牛人。”邹胜龙推荐小师弟程浩。结果,回国不到一年的李彦宏就把百度做成了国内搜索第一,邹胜龙大吃一惊,他再也不想在美国呆不下去了。

2002年底,邹胜龙回到了深圳,拉着从百度辞职的程浩一起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取名深圳市三代开发有限公司。为什么叫三代呢?邹胜龙说:“海归创业者,张朝阳第一代,李彦宏是第二代,到我这就是第三代。”

公司做什么呢?邹胜龙想搞分布式电子邮件系统,遭来程浩一顿嘲笑“国内邮箱都是免费,谁愿意花钱发邮件啊。”

做搜索?雅虎如日通天,谷歌、百度实力不凡,邹胜龙自觉气力不济;做门户?前有王志东的新浪,后有张大哥的搜狐,感觉也没有什么生存空间。最后两人把主攻方向确定在下载领域“除了有个网际快车,其他都在发展初期。”

两人花了3个月时间,终于搞出了第一款下载软件。第一次“冒烟”测试,却发现运行慢得跟蜗牛似的,下载一张图片需要一分多钟,邹胜龙很恼火“必须5-10秒以内搞定”他决定将三代科技改名为迅雷,“要想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雷就必须做到一个字‘快’”

当时钱花光了,邹胜龙就和朋友借了几万块钱,两人以及5个程序员又搞了大半年,终于在2004年1月迅雷2问世。

不过,上线了两个多星期,也没有什么人关注,每天安装的用户就三四十个,徐浩泄了气。于是邹胜龙决定做推广。然而,此时迅雷5个程序员走掉3个,剩余2个还拖欠三个月工资。找人投钱成了邹胜龙的头等大事。

首先找到晨兴资本刘芹。老刘没看迅雷的软件,只是问了问邹胜龙的用户数。邹胜龙轻描淡写带过“每天有40个人注册”然后就反复强调迅雷的技术“未来一定是下载领域的霸主”人家刘芹什么场面没有见过,就再也没有下文。

邹胜龙很郁闷,一气之下到附近一家银行拿自己房子抵押贷了20万,然后去百度、谷歌、新浪等各大网站做推广。三个月后,20万见底了,而每天的注册量才100人一到。

2004年6月25日,邹胜龙与徐浩在蛇口一家烧烤店吃了顿散伙饭“回去到我爸爸的公司接班。”当晚两人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邹胜龙被徐浩的电话吵醒了“不得了,昨夜注册用户超过1000人!”

太不可思议了!到后台一了解,原来下载的主力军都是在校大学生,因为从那天开始,很多高校开始放暑假。此后3个月,迅雷的注册客户疯涨,到了9月份,迅雷的注册客户已经已经超过20万人!

那年秋天,邹胜龙出席了一次互联网大会,结识了周鸿祎。据说,演示的时候,邹胜龙搞了个样本下载,略施小计就让见多识广的周教主“上了当”,第二天邹胜龙就接到了周鸿祎的电话“我投迅雷70万”。

$page$

当时网际快车发展很快,市场份额占了差不多80%,邹胜龙拿到周教主70万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干掉网际快车”。

迅雷的下载速度是很快,但是还没有让网民兴奋。怎么办?邹胜龙想起了自己早年在硅谷研究的多媒体索引加速下载技术,不过早忘记了。没有办法,邹胜龙闭关好几个月,最后终于琢磨明白把那个技术应用到了迅雷下载当中“用户使用的时候,可以从其他服务器或者PC上寻找匹配的资源,同时下载。”

2004年冬天,邹胜龙吃住都在公司,迅雷平均25天改进一个版本,到了2005年春天已经从2.0升级到迅雷5.0。整个2005年迅雷进行了15次版本修正,每修正一次,后台注册用户就翻倍增加,而网际快车却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没有更新。一年过后,迅雷成功抢占了40%的市场份额。

邹胜龙放出风声“迅雷还可以更快,高速下载可以帮助人类节省1500年的时间。”消息传到了刘芹的耳朵里,他有点挂不住了“当初没有达成合作,不过现在可以帮你牵跟线,这个人是金山软件的总裁雷军。”

第二天,邹胜龙派了程浩去北京找雷军。迅雷是什么雷军其实不知道,不过是刘芹介绍来的,就同意测试一下,一对比发现迅雷确实牛“速度是另一款下载软件的20倍”于是迅雷就成了金山软件网络游戏的官方下载软件。

雷老大都用迅雷了,其他小弟自然跟随,迅雷马上火了。此后,晨兴的刘芹、IDG的杨飞相继向迅雷伸出了橄榄枝。

不过,树大就招风。2006年6月,华军软件园宣布停止提供迅雷软件下载,说服务器的直接下载地址被某网站用了,然后各大论坛都是有关迅雷的负面帖子。后来还是周教主出面,把双方约到一起吃饭,提出了流量分成,才最后搞定此事。

在下载领域站稳脚跟后,邹胜龙脑洞大开,投了几个亿搞电视机“嵌入式迅雷”产品的开发,为此组建了一个200多人的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开发出来。然而上市后却发现没有任何市场。

怎么回事?有人说现在家里的电视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看,年轻人基本不怎么看电视,也有人说邹胜龙不应该把一个应用强行提升到操作系统级别。

为此,董事会颇有微词,开会的时候有董事建议邹胜龙转型做网游,还拿出了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最后邹胜龙服了软,决定两步走同时进行,一拨人做游戏,一拨人做会员。

2006年9月的一天,公司员工拿了一份内部报告给邹胜龙看“70%的用户都用迅雷下载视频”,邹胜龙预感视频会有市场,于是专门聘请了一位懂门户懂新闻的总监开发视频软件。

项目立项不到2个星期,邹胜龙接到一个电话“我是谷歌中国的李开复,周六晚上吃饭如何?”原来李博士非常看好邹胜龙研究的视频领域,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拿出200万投资。一年之后2007年元旦,“迅雷看看”顺利诞生。

有谷歌帮忙造势,又有技术的扶持,“迅雷看看”想不红都难。凭借画面清晰,主流内容完整等优势,“迅雷看看”半年后就有2.2亿用户的覆盖量。

3年后的2010年,迅雷的付费会员已经达到400万,2净利润达5900万。

邹胜龙信心大增,他带着公司一干精英去美国东部、西部做路演,并获得了资本市场15亿-20亿美元的估值。

偏偏在那个时候,厦门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金融软件公司财务丑闻爆发,迅雷30亿美元的估值下降到了3亿美元。

但是不上市,公司就没有钱发展,邹胜想到周教主、百度的李老大,不过那时周教主已经选择了快播,而李老大担心迅雷有版权问题。没有办法,邹胜龙又找到了刘芹。

关键时候,雷老大站了出来,那时他已经创办了小米科技。由于此前刘芹帮忙搞定了小米科技4100万美元融资,雷老大痛快答应给迅雷投资2个亿。

有了钱,2012年邹胜龙在“迅雷看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云点播和会员服务这两项内容,直接对用户收费,两个月以后,云点播和会员服务的收入就超过了迅雷的广告和游戏业务。

尽管此后估值一直上不去,2年后的2014年6月24日,迅雷还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如果迅雷再上不了市,不仅迅雷的核心员工可能离职,股东也受不了,这将动迅雷根基。”

$page$

不过不久“迅雷看看”就陷入了版权风波,美国电影协会不止一次向资本市场提交中国网站涉嫌侵权的名单,国内对于网站视频版权的监管也越来越紧,快播还遭重罚,吃了官司,“迅雷看看”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2014年第四季度“迅雷看看”的内容成本是810万美元,导致整个迅雷在第四季度亏损了470万美元,最后2015年4月,邹胜龙以1.3亿就把“迅雷看看”全部股权卖了响巢国际传媒。

有人说邹胜龙是甩卖“1.3亿?同级别的暴风影音还卖了20亿!”也有人说“迅雷看看”对于迅雷来说属于鸡肋“规模不及优土,内容不及乐视,流量不及腾讯。”当时江湖上风传迅雷不行了,要私有化,好在2015年底,邹胜龙推出迅雷手机客端,才平息了各种传言。

邹胜龙说:“我们未能成为一家巨头,但我们也从来不是一家小公司”。迅雷也许有那么一点点缺失和遗憾,但都无法改变迅雷骨子里是技术型企业的基因。让我们祝福邹胜龙以及他的迅雷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江湖!


*本文作者莫舟舟,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