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都没了,还怎么跑?”
日前,浙江卫视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官方微博宣布节目第五季节目将更名为《奔跑吧》,官方微博随后迅速更换名字,并推送了新海报,没有了“兄弟”两个字,只剩下“奔跑吧”,新上线的LOGO维持了先前的字体和黄蓝配色,保留了奔跑状的“R”元素,但“韩标性”的英文名“RUNNING MAN”则改成了“KEEP RUNNING”。@传媒江湖事对媒体表示,《奔跑吧》将不玩撕名牌。
这已经不是最近第一个改名字改模式的综艺节目了,江苏卫视引进节目《蒙面歌王》改名《蒙面唱将猜猜猜》,《无限挑战》中国版更名为《我们的挑战》,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国版更名为《歌手》,据悉,东方卫视韩国模式的旅行真人秀《花样姐姐》第三季也被曝出将更名为《花样歌舞团》。
韩国引进众多综艺节目都仿佛掀起一股“更名潮”,而潮水的涌动,往往表明了风向。
2014年,浙江卫视引进韩国SBS电视台周日综艺《Running man》,购买版权的同时联合韩国原班制作团队制作出与原班节目一脉相承的中国版真人秀《奔跑吧兄弟》。
节目迅速在国内掀起一股收视狂潮,也真正打开了中国综艺市场的一方新天地,或者说为中国综艺突破同质化进程找到了一条捷径——购买韩国IP成熟的综艺版权,采取中韩联合制作的模式,借势国外综艺在本土化过程中占领市场份额。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国内各大电视台及视频网站已播出和将要播出的节目之中,与国外版权合作的节目共计63档,在全国的综艺节目中占比达90%,其中32档为2014年新引进的节目,31档为延续播出的模式节目。而其中各卫视频道正式引进12档韩国版权节目,占引进节目总数的48%;2015年,各家卫视主要引进的8档国外综艺节目中,有6档从韩国引进,占比高达75%。
而随着国外引进综艺节目收视率高居不下,“进口货”远比本土综艺拥有更火爆的引流效果与经济营收,中国各大一二线卫视纷纷进入“疯抢”模式。
从欧美到日韩,各大节目模式的疯狂“买买买”也让国内综艺市场进入一种空前繁华但创作廉价的阶段,引进综艺泥沙俱下,数量迅速达到井喷状态。彼时,一打开电视,都是满屏的“泡菜味”。
“限韩令”的三次进化疑云诡谲这最终引来管理层对国内综艺原创能力与国家软文化的担忧,同时2016年7月自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以来,中韩关系就进入一种僵持状态。2016年7月28日,据香港媒体报道“中国内地广电总局向各大电视台下令,不可邀约韩星演出剧集或者上节目,包括综艺、戏剧、广告、商演等。
8月2日,《首尔经济日报》的报道也让“限韩令”基本落实,报道称中国将从本月开始对韩国明星有以下调控:韩国人气偶像组合禁止在中国活动;韩国偶像不允许开展1万人以上的公演;新规定韩国文化事业公司禁止投资;包括事前制作的相关合作项目禁止。
虽然总局并未进行正式的公开发文,但是“限韩令”的风声在整个文娱产业已经沸沸扬扬,此次为“限韩令”1.0版本。
2016年11月18日,网络消息爆料,“限韩令”迎来了升级,消息称包括韩剧、韩国电影、韩国明星参演的影视综艺以及根据韩国影视改编的作品均不得播出,但已拿到批文的,引进韩国模式的国内自制综艺不在此限。
并表示,总局没有公开发文,但已经通知了各卫视的相关负责人,再由负责人向下进行精神传达,各大卫视均已收到了该通知。虽然12月21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就此回应:没听说所谓的“限韩令”。但是这次爆料已经让“限韩令”进阶为2.0版本。
而今年2月8日,韩国中央日报报道,有中方文化产业相关人士透露,中国广电总局最近与主要节目制作公司经营团队进行谈话,口头下达指示,不仅要求禁止使用韩流内容,还要求禁止中方与韩国共同制作或合作制作等。
随后不久便删除了文章。但随着最近众多韩国引进节目纷纷改版叫停,此番举动无疑让“限韩令”的说法甚嚣尘上。可在2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我的同事在这里回答过这个问题,没有听说过这个说法(限韩令)”。但“限韩令”已经跨入了3.0时代。
同时也让让“限韩令”成为了横跨两年的最大疑云,到底“限韩令”是否真的存在成为公众心中的难解之谜。但无论管理层是否对外公示,事实上包括娱乐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很多有韩方参与的项目都已停摆,而现在引进综艺的些许变动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从节目名字到制作团队割除“韩标”成分,“限韩令”是否为管理层的铁腕手段?有媒体报道,除了引进的节目模式遭到整改,中韩合作的制作模式也被制止。
浙江卫视《二十四小时》第一季的制作团队原为韩国版Running Man总导演曹孝镇担纲的韩国团队,第二季原计划沿用第一季团队,韩国团队已经开始了海外堪景,但被紧急撤换了韩国团队,改为制作《极速前进》《非凡搭档》等节目的易骅团队。
浙江卫视真人秀节目《我们十七岁》由汉鼎宇佑传媒和华策天映传媒出品,但主要节目制作与把握却是韩国KBS《两天一夜》团队。据悉,节目直到第4集都有韩国KBS电视台导演参与制作,而从第5集开始更改为中国独立制作的形式。
真人秀节目《我们的挑战》引进自韩国MBC的节目模式《无限挑战》,第一季曾由灿星与韩国MBC共同制作,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而第二季转至江苏卫视播出,韩国团队整体撤出,由灿星的陈涤和陆伟团队负责制作。
更不用提韩果明星参与的各个文娱项目,韩星黄致列参与录制的节目,已播出的部分毫无意外的被打上马赛克;韩国国立芭蕾团首席舞蹈家金智英4月在华演出被取消,此前韩国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和钢琴家白建宇被曾取消中国演出。
更有媒体统计出,今年涉韩影视作品高达53部,而这些影视作品或许都将面临叫停项目或者更换演员的危机。
这种举动对于韩国方面的影响没有定论,在国内的影响或许也不如数字看见的直观。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日前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6年韩国内容产业的销售额达105.2万亿韩元,同比增长5.7%。其中,内容产业出口额同比增长8.3%,达63.1亿美元。而内容产业出口的最大市场,无疑是中国。
韩国专家自信表态说,虽然有所谓的“限韩令”,但是中国民间对于“韩流”的消费并没有减少,“韩流”的热潮并没有因此退却。
同时公开数据显示,就百度指数来看,自去年8月实施所谓“限韩令”以来,百度上搜索关键字“韩剧”的指数与2016年其他月份没有太大差别,8月到12月平均值一直维持在26207点左右,而美剧的指数是14653点,日剧为4909点。
这种结果或许能说明一定问题,“限韩令”的风波并没有真正影响到国内韩国内容产业的消费者,而这群消费者数额却远不如大众认知中的那般巨大。
而究竟“限韩令”是不是一个值得推行的政策,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表示:就一般原则而言,中国政府从来都是鼓励中国同其他国家开展更多人文交流。当然,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都需要相应的民意基础。
同时更有意思的一个说法是,“限韩令”期间不管情况如何,有一个好处是,韩国引进综艺的锐减无疑给了国内原创综艺生存的压力与呼吸的空间。既然没有捷径可走,那么就只能自己探索一条可行之路。原创才是解除“限韩令”带来的危机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