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乳业的源头,只想安心生产却屡遭风波,如今58岁选择再出发

他是中国乳业的源头,只想安心生产却屡遭风波,如今58岁选择再出发

等他去报道,郑俊怀才知道又被领导推进火坑,牛奶厂最值钱的业务是一毛钱一根的冰棍。上任第一天,他召开员工大会,把母亲含辛茹苦养大自己讲了一遍,却发现台下小伙哭得更惨。他无意之举永远改变了中国乳业。

他在33岁接手一家即将破产的小厂,用20年时间做到全国第一,却在一夜之间跌落谷底,消失10年后二度出山,他就是前伊利的创始人郑俊怀,现任红星集团董事长。

1950年9月,郑俊怀出生在内蒙古呼市的土默特左旗。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孤儿寡母遂成一叶浮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郑俊怀从6岁开始就帮母亲做针线活,经常干到后半夜,第二天早上六点不到就爬起来看书。

到了10岁,家里一本《鲁迅小说集》已经被郑俊怀翻烂了,成为作家便成为少年郑俊怀最大的梦想。

1972年,还在上高一的郑俊怀被“文革”浪潮弄个措手不及,被下放到一家偏远农场。好在他连续两年评上先进,最终于1972幸运地进入内蒙古师大文学系就读。

很快,郑俊怀发现当作家只是一个遥远的梦“连自己都养不活”,于是大学4年他不再仰望星空,而是把目标锁定当记者或者律师“必须赚钱养妈妈”。

不过,直到1976年大学毕业前夕,郑俊怀连记者证、律师证的影都没有见到,他彻底死了心“还是养猪踏实!”于是1976年7月,郑俊怀去了呼市农场。

3年中,他先后养过猪、养过鸡、打过井、修过路,不过,不但没搞出啥名堂,还被领导在大会上点名批评。郑俊怀一赌气去了呼市一家招待所。

当时,那招待所连十几个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郑俊怀就琢磨开早点创收。3天后,他从镇里花70元请来一个面点师傅,在招待所一楼支起了一个早点摊“卖油条和包子”。

早上7点,郑俊怀准时蹬三轮去火车站招揽顾客,然后回来炸油条,蒸包子,中午再颠大勺,等晚上对完账回到家已经十二点多了。

天道酬勤。一个星期后,招待所门口就排起了500米的长队,月底一算账“净赚2万块”。此后借助于早餐铺,一个小小的招待所竟然在当地火了起来。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的眼睛更是雪亮。4年后的1983年,郑俊怀就接到上级通知“到红旗牛奶厂当厂长”。

等到去报道,郑俊怀才知道,领导又一次把他扔进火坑“牛奶厂最值钱的业务就是一毛钱一根的冰棍”。车间布满蜘蛛网,80个员工有70个张罗跳槽,留下的都在那养身板、磨洋工。

上任第一天,郑俊怀召开员工大会,当讲到母亲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时,他早已泪流满面。不过等郑俊怀定过神来,却发现台下一个小伙比他哭得还惨。

一聊,都是同病相怜的苦孩子,郑俊怀从那小伙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当即就决定把小伙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未曾想到,郑俊怀的无意之举竟然给日后的中国乳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郑俊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三招杀手锏。

       第一招就是搞承包责任制。他在全厂范围内招聘车间主任,10个车间,哪个车间业绩突出奖金就高,并放出风声“只要肯干,就能大赚”。3天以后,一半以上的工人干脆直接吃住在厂里“好节约时间”。

第二招就是处理老设备。得知生产线上有十多台30年历史的老设备,郑俊怀当即指示“全部处理”。要知道,一旦被扣上“资产流失”的帽子,乌纱帽可就不保了。

第三招就是换生产线。郑俊怀果断把冰棍生产线停掉,贷款50万引进一条新的生产线“夏天生产雪糕,冬天生产奶茶粉”。

结果,第一批生产的1000包奶茶粉,一周不到就卖光了,很快成了春节走亲访友的畅销品。

当年年底奶粉厂盈利一举超过100万。7年后,红旗牛奶厂成了呼市乳制品领域的一面红旗。

1992年,邓公的南巡讲话吹开了一池春水。当年6月,市里组织民营企业去深圳参观,郑俊怀对深圳的遍地高楼并没有什么印象,唯独对深交所门口那两头铜牛久久不能忘怀。

回到呼市,郑俊怀铁了心要进行股份制改革,他早上8点就带着领导班子去堵市领导的大门,“不要资金、不要减税,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改制”。

看到一个大老爷们为一个股份制改造,成天“一哭二闹三上吊”,市领导起了恻隐之心。于是,1993年2月14日,大领导大笔一挥,“批准回民奶食品厂改组为股份制企业”。

不过,当时大伙哪里知道股票是什么东西?很多职工以为就是一张费纸!更有个女职工买了1万股,睡一觉就反悔了,第二天坐在车间的机器上大哭大闹。

郑俊怀不得不自掏腰包,花1万块买下那1万股。不过老郑却因祸得福,3年后,那1万股价值20万,如果留在现在就是700万了。

1994年的夏天,郑俊怀去厂里巡视,一个工人请老郑尝尝亲戚从美国带回来的咖啡。“有苦有甜是个什么滋味?”郑俊怀突然来了灵感,三个月后伊利就推出了一款“苦咖啡”冰淇淋。

产品推出后,先在呼市和包头试点,结果苦咖啡冰淇淋大火,满大街都贴满了伊利苦咖啡的招牌,一个冬天竟然能卖出去1000多万。

尝到甜头后,1995年底郑俊怀就狠砸500万,把广告从内蒙古一直打到央视一台。此后,一个小男孩哼着“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小曲走进了大江南北。那一年,苦咖啡销售突破3亿。

1996年3月12日,伊利在上交所上市,成为我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1.02亿。

上市后郑俊怀心情大好。1997年春节,他去了海南度假。不过,在三亚海滩,却偶遇一位鹤发童颜的道长,“看你天庭饱满,唯独印堂发暗,目测50出头会有一难。”

两年后的1999年,当年的小伙愤然出走,几年就成为了伊利最强的竞争对手。不过,郑俊怀根本不怕,因为他手里的武器一大把,“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和无菌奶等39类产品都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2000年,冰淇淋和液态奶的销量仍旧稳居全国第一,销售收入突破62亿,郑俊怀也被评为全国劳模,“中国乳业教父”称号不胫而走。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伊利发展如日中天的档口,郑俊怀的人生轨迹变了天。此后你知道的,2005年12月,郑俊怀去某个地方筛了3年沙子,“乳业教父”22年的传奇生涯也戛然而止。

等到2008年9月4日,郑俊怀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时,他已经58岁。也许是天意弄人,5天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

“中国怎么就生产不出好奶粉?”3年后,郑俊怀出现在黑龙江红星乳业的董事会上。

红星乳业是什么来头?它始于1952年,曾是我国第一家奶粉厂,只不过后来被伊利、三鹿挤得难觅踪影。

不过,等真甩开膀子干时,郑俊怀发现一切已时过境迁。更严重的是,国产奶粉很难再获消费者的信赖。

郑俊怀突然想起了那位神秘的道长,于是他飞到三亚闭关半个月。等再回到牡丹江,郑俊怀信心满满连搞三个大动作。

第一,大兴土木。郑俊怀从德国引进成套奶粉生产线,并聘请了一个老外做总经理。厂房的设计上,各个车间全是透明玻璃,即便捡根针外面都能看得到。

2014年8月,郑俊怀还投资1000万购买了德国的食品加工设备,主要是防止肉毒杆菌。大师果然就是大师,仅在3个月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就被爆出肉毒杆菌问题。

第二,打造有机农场。2014年底,红星与尚志牧场签下供奶合同,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再到牛奶生产,全部都在郑俊怀的掌控之下。

隔年4月,红星乳业更是在牡丹江建设了两座牧场,打通奶业产业链,从源头到终端采取一体化运作。

第三,尝试O2O模式。年过六旬的郑俊怀对电子商务高度重视,他成天召集80、90后做调研,并专门组织一支30人的85后队伍,成立了线上门店,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口碑营销。

如今,红星产品已经覆盖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巴氏鲜奶、酸牛奶等20多个系列,年产能突破70万吨鲜奶。

22年的辉煌已成过眼云烟,人生的跌落让他落得10年清净。如今,67岁的郑俊怀早已坦然“一切随缘就好。”

*本文作者李清风,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