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在美国,不在特定场所去工作的人们已经占到了整个美国工作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着。这个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波及中国。
自由职业英文是self-employed(自雇者)。总的来说,自雇者顾名思义即不属于任何组织的人,也就是替自己打工的人。
这个世界的许多领域将由垄断走向开放
罗纳德.科斯曾经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过解释: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市场,人们可以互签合约,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购买他人的劳动。
从这句话里面来看的话,这种模式的实现是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市场。事实上,随着当前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平台以及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平台、内容创业平台、知识分享付费平台的发展,完全开放的市场倾向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可以看到,当前互联网的平台连接效应正在让越来越多不同领域个体的作用凸显而出,平台聚集专业性个体,专业个体聚集粉丝,个体自带流量粉丝形成品牌并生产专业内容对接企业与消费者,这种模式可能会形成一股暗潮。
美国《连线》杂志资深编辑杰夫?豪在他著名的《众包》里指出,以前在各个领域里,不同层次的精英或者专业人士,占据了行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够借助平台之间的开放与共享特性,掌控话语权,于是这部分人开始争夺甚或剥夺了传统专业领域的垄断权,使该领域成为了众包的模式。
也就是说,各个领域被一个群体垄断的业务,在互联网时代,将被许多个体依赖输出各自的专业内容与技能并占有庞大的粉丝、形成独特话语权继而颠覆这些传统组织,这个世界的许多领域将不再由原本传统的群体人垄断或者控制。
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短期化、阶段性与年轻化
之所以如此,还在于当前从传统企业到互联网科技新兴企业的组织架构来看,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短期化、阶段性与年轻化。
短期化与阶段性的意思是,比如说一个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创业启动阶段,需要大量各方面的人才来快速推进占有市场份额以及获取高额融资,等到发展到足够大的体量,而市场完全成熟稳定下来之后,既有的大量人力岗位会逐步产生冗余,因此需要开始淘汰。另外在互联网行业,每一个领域只能容纳一到两个玩家,市场一二名往往出现合并, 这个时候,裁员同样必不可少。
所以我们看到互联网行业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裁员潮。早在去年底,裁员阴影笼罩的北京互联网界。各种传出的裁员消息从滴滴弥漫到乐视、蘑菇街、暴风魔镜等企业,今年再到华为、贝贝网等企业。
这种阶段性的裁员潮对应着当前互联网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许多岗位与人才需求其实是偏向阶段性的与短期的,很多狼性企业也表示不养闲人,当然,在许多核心岗位上的人才的需求依然是长期与持续性的。
这种短期与阶段性以及项目型的人才需求也完全可以由企业搭建平台来解决。IBM建立的“开放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开放人才市场”会发布公司短期任务式的需求,一些任务仅招募内部员工,另一些只对通过验证的自由工作者开放。
比如说一个软件开发项目需要人才,项目经理把项目分解成多个短期任务,投入市场说明工作要求,对应征者进行甄选,把相关工作推给开放人才市场吸纳的这部分甄选通过验证的外部力量高效的解决,对于后续开发计划,会针对这部分合作者即时匹配与推销,形成一种相对自由但稳固的合作关系。这种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即高效快速,也节约了管理、人工与时间成本。
AppMakr是一家开发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小型公司,但这家公司一名全职员工也没有。该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杰伊·夏皮罗表示很多人来这里是因为有特定的技能,服务于特定的项目,项目结束后大家各奔东西。这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模式,不是以岗位来定位人才,而是以任务来收拢人才。
而这种打破组织边界,让岗位高效匹配外部人才的模式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国内许多领域的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当前的环境也具备共享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350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3—5年内,中国的共享经济会达到全球第一。
这并非没有道理。当前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各种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研发引进、各种商业模式崛起,平台跨地域连接线上线下的能力不亚于美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许多拥有数亿用户的互联网平台在数据开放性与触达供需两端、连接海量粉丝与用户平台体量基础已在。
但在线下,国内地域资源极度不平衡,包括农村与城市的人才与就业资源、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劳动力、技术、资源不平衡。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经指出,劳动力总理仍在高位运行,一方面是招工难,一方面是就业难。说的就是这种信息与资源的不对称的现象。
加之经济下行、缺乏保障,加之裁员潮频频出现,对于企业来说,裁员更多是源自外界的竞争压力与狼性文化的机制效应,但对于企业中的个体而言,加深了人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人们需要更多的收入模式来确保安全感。
年轻化与裁员潮:中年专业人士离开组织成为自由人或成为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当前许多企业与行业尤其是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员工普遍是趋向年轻化,百度平均年龄大致是26~27岁,阿里与腾讯平均年龄28左右,我们不禁要思考,未来那些上了年纪但是依然不是在公司中高层管理层或者企业骨干专家一列的人才,未来很可能会陷入一种留或者不留的两难困境。
我们看到不久前关于“华为清理34岁以上老员工”风波事件以及此前关于《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的文章的文章可知窥知,从当前科技互联网行业来看,老员工普遍其实存在一种焦虑,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员工身陷中年危机未来也可能成为一种常态,那么可能会有几种出路,要么跳槽做中高层管理,要么创业或者单干做自由职业者。
在当前的互联网IT行业,焦虑无处不在,这种焦虑一方面源于高房价,而另一方面,存在于职场升迁渠道僵化之后,收入与期望之间的落差,以及内部竞争不平衡导致的一种求之而不得的痛苦,一种是不确定性的裁员与淘汰危机,人们希望改变现状。
因此,总有很多成功的专业人士因为种种原因离开职场,而离开之后,未必都会选择创业,一方面当前经济与市场环境下的创业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放弃了依附一个组织的资源和约束,当这个群体依赖它们本身的资源与天赋以及经验去整合资源释放潜能,自由人可能会成为另一种选择。
互联网连接效应:以自身的能力拥抱这种更自由的职业模式有更好的反脆弱性
而在过去传统时代里,人必须依附于一个特定的机构或者组织之中才能生存,因为组织和机构就是资源配置的方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人才与企业需求匹配难以达到更高效的状态,导致庞大的资源剩余和庞大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导致合适的资源的与人才的各自流失浪费。
而互联网平台的共享与连接效应恰好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依赖平台输送的方式连接供需两方。互联网的聚合、开放与连接、共享经济效应会解放出来很多“自由人”。对于许多经验丰富,阅历精彩,技术过硬的老员工来说,自由人可能意味着有了更多的可能。
一个在某一个领域具备“专业主义”价值的人可以成为一个认知盈余者分享者,出售自己关于某个专业领域的认知,集聚一定的粉丝,获得一定的群体话语权,就有可能收获其应得的利润与回报。企业可以借助共享经济服务交易平台、知识付费平台、内容生产平台等找到这部分专业人士与消费者对接,让供求双方更自由的选择,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与阶段性需求,或者与自由职业者建立一种更为高效的合作关系,打破既有行业与企业的禁锢,以一种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激发组织创新活力。
我们看到,当前自由职业者多扎堆于市场营销、设计、文案和培训等专业性较高的服务行业,目前也正在扩散到网约车司机、Airbnb 房东、Instacarter 买手、Taskbabbit 达人、直播网红、自由作家与自媒体人或者知识分享平台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投资理财专家或者职业规划师、插画师或者设计师或者自由程序员。与此同时,私人旅行策划师等新奇有趣的工作也正吸引着年轻人加入自由职业者的行列。领英预计到2020年,自由职业者人数将占总劳动力的43%。
所以说,当前,人们开始有了条件以自己的手艺与天赋为生,不再依附于一个机构或组织。通过互联网内容平台、知识付费平台或者共享平台,你可以灵活地出售时间、技能和金钱,获取收益与打造自身的圈子人脉、个人品牌与影响力的机会。
用《反脆弱》一书的观点来看:“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以自身的能力拥抱这种更为自由化的职业模式显然有更好的反脆弱性。
它是一个有门槛的职业,未来持续性依然让人焦虑
而与全员雇佣,场地办公的模式不一样的是,自由职业者也更像罗胖所说的U盘式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这样一来,未来可能驱使企业组织结构的更加弹性化,突破地域、行业或者专业等因素的限制,更加灵活的获取所取的专业人才,因为更多专业性的外脑智慧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甚至突破某个固有瓶颈与短板。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企业制度变革,驱动经济运行的效率提升。
其实说到底,自由职业者本身是一种创业,只不过更加低成本化与轻模式化。自由职业者发展到后来,可能也将走上合伙创业之路。之所以说自由职业者是一种更轻模式的创业,在于自由职业本身就是一个人走通了从产品到专业能力品牌包装、定价、品牌传播、产品或内容出售的全产业链。
说到底,自由职业与创业又有不同,它更多是依赖兴趣与特长以及专业能力与知识来驱动而不是商业模式来驱动的,是一个人孤独的创业。它更多需要依赖个人在于独特领域的核心能力与资源来构建商业模式,这个能力决定了它是一个有门槛的市场。用一句简单的俗语来说,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但说到底,它也是一种能够让生产者解放组织的束缚与压制,让人感到幸福的职业。它需要高度自律来确保自身未来更长远的自由并且要自负盈亏,因此它的持续性与未来性让人焦虑。时代变化的不确定性让自由职业者选择的这条路是一条充满希望但又看不到远方终点的荆棘之路。总的来说,在未来,自由职业者更多的依赖平台打造专业性圈养粉丝提升个人价码继而向广告主与企业寻求商业模式变现通道,在组织弱化,个人凸显的时代,IP化将是职场或者自由人甚至创业者都需要考虑的方向以及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