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青睐又怎样,共享充电宝还是成不了下一个共享单车?

资本青睐又怎样,共享充电宝还是成不了下一个共享单车?

2017-04-21 09:53钛媒体 合作伙伴
共享充电宝能否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关键是看是否是切入了刚需高频类的需求的单品,而且单品是否有着重塑生活习惯的属性。

在当前,共享充电宝火了,在投资人看来它就是类似于下一个共享单车的项目,因为从模式上看基本是全面复制共享单车的套路,赚钱基本还是依赖押金,按时租赁计费,与共享单车模式差不多,有些共享充电宝在头半小时或一小时内基本是免费充,之后才开始按时收租金,比如每小时1元或每天2元收取费用。

在投资人看来,共享充电宝回本周期快、损耗率低,成本投入低,赚钱快。这种模式需要跟线下渠道即各种商场地铁等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建立机柜与桌面合作,甚至签订独家协议。所以谁能最快的在线下把量铺开,占据主要线下用户流量渠道,谁就能赢。说到底跟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路径事实上也差不多。

但为何说共享充电宝无法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从共享经济的单品需求以及对生活方式的塑造来看它最终能否成功。

但共享充电宝能否成为下一个共享单车,关键是看是否是切入了刚需高频类的需求的单品,而且单品是否有着重塑生活习惯的这么一种属性。

短途出行在上下班通勤市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刚需,有一定的分流交通压力的意义在,不过这个市场竞争模式最终会导致过量供给而导致成本不可控,但总的来说,它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遭遇到技术层面的颠覆力,当前并非人人都有单车,因此单车租赁面向的是一个相对还算刚需与高频的市场。

手机用户都需要充电,充电是高频刚需,对于用户来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而充电宝几乎是手机用户人手一个,但有投资人说了:“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更别说带充电宝”。事实上,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手机充电是刚需不代表在外租赁充电宝就成了刚需,这是两码事,不过从当前来看,资本一涌而入导致行业将充电的需求给放大了。

从当前来看,正是因为当前创业者与投资者看准了“许多人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更不会带充电宝”这样一种懒人生活习惯,所以,基于对于用户习惯的预判,认为共享充电宝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共享充电宝主打的方向与理念应该是懒人经济。

“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更别说带充电宝”这个逻辑如果成立以及如果共享充电宝项目能成,那么前提是共享充电宝模式恰好能治懒癌。我们知道,当前共享充电宝主要有柜机与桌面型共享充电宝。拿柜机来说,一个柜机里面配置多台充电宝,可以安装在任何人流量大的线下场景,包括机场、火车站、地铁、商场、电影院、餐饮、酒吧、游乐园、KTV等。用户扫码关注支付押金和费用,就可以拿出一个充电宝使用。

有用户发现,这类共享充电宝机柜并不好找,比如有时候在商场走了好几圈都没有发现,最后四处询问服务人员才知道机柜的具体位置。也有人定位到附近1公里范围内可借到充电宝的网点超20个,但基本上都是一些饭店、甜品店、网吧、酒吧、咖啡厅等店铺,这意味着在定位到相关网店之后,可能还需要增加额外的消费成本。

所以,从这里我们发现,共享充电宝线下场景分散,距离长,懒人们如果实在手机没电又急着要出门,同时又不愿带充电宝,代价就是需要跑起来满大街找充电宝柜机,之后想办法去指定地点归还。也就是说,人们如果“懒得带充电宝”选择去共享充电宝,就需要懒人们戒掉懒癌去商场地铁的人流中四处寻找充电机柜,缴纳租金、扫码支付甚至附带着要消费其他项目。

这决定了用户充电需求的满足必须消耗一定的时间成本、体力甚至是额外的消费成本。可以看出,共享充电宝并没有让懒人们以更小的代价更快捷的方式完成充电,而是让懒人们付出了比带一个充电宝要高很多的代价。

事实上,懒人经济的成立前提是为“懒人们”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所以我们看到,主打懒人经济的商业模式与服务品牌目前能够成功的领域包括O2O、外卖、在线教育、家政、洗衣洗车、生鲜配送、社区电商、信息服务、共享单车、网约车等都属于这个范围,而且这些服务多半围绕人们的线下生活方式来进行的。

从这里看,懒人经济的核心理念是方便、快捷、轻松、舒适,删繁就简为消费者的生活做减法,对应的需求是提高时间利用效率,花更少时间干更多有价值的事。而纵观各种共享经济项目比如从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到共享房屋,都抓住了用户使用所考虑以及最看重的“省时间”、“省力气”与“省钱”三要素。然而,充电宝本身的这个共享的过程,却是花时间等待(充电)与花力气寻找(充电宝柜机),而且花钱(充电需要租金,咖啡厅、甜品店等机柜网点需要额外消费)。即不省时间、也不省力更不省钱,可以说它并不是一种让人愉悦的消费项目,也很难能够持续性驱动人们去为这种共享体验买单,它与懒人经济的目的与理念相悖了。

 再从共享经济的内涵来看。共享经济它能够成为潮流也多半是因为它的诞生代表了一种相对较酷或者相对便捷的生活方式。比如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滴滴与Uber为代表的网约车、Airbnb为代表的共享房屋模式。从生活方式来看,很酷的生活方式必然是在一个较大的痛点上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性,共享单车某种程度是匹配了这种要求,比如说,共享单车可以随时在路边扫码即走,用完即走不做保管,流动性强,相对也带来了出行上的便利性。

共享充电宝如果能成,那么它也有必要成为一种酷而且代表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生活体验的产品。但是从用户心理需求以及充电宝这个单品的属性来看,它离一种生活方式还很遥远,特意去商场等人流大的地方找充电宝柜机或桌面充电这个过程与相对较酷或者相对较为便捷的生活方式完全无关。而共享充电宝必须要去指定的地方取拿或者归还,这是驱动用户高频使用上的一道很大的障碍与门槛,也与共享经济追求的便利性相悖。因此,这个模式缺乏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无法解决流动性,因为比价格成本更高的是人们的时间。

而重塑生活方式之所以是共享经济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因为,它可以通过日复一日对用户习惯的培育让用户重复产品使用继而对平台方与产品本身产生忠诚度,对于平台方来说,只有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形成一种生活方式才能有持续不断的复购率,平台方才可以形成相对稳定可控的盈利模式,从滴滴到共享单车都是如此,人们出门习惯扫码骑车出行,或者习惯预约网约车出行,就意味着用户正在通过平台方的连接性形成对一种生活方式的依赖。

但是如果说要让共享充电宝能够火起来,那么就得让用户养成手机没电再出门或者满大街转悠寻找充电宝柜机的生活习惯,但这个生活习惯与用户使用产品的目以及用户追求愉悦的共享体验过程是相悖的。也就是说充电宝的产品属性在对于用户生活习惯的塑造上与用户需求本身存在着矛盾。

有人问,线下店铺自己为何不摆个机器自己做?关键在于,这类共享经济的模式主要是依赖规模化赚钱,线下店铺自己摆个机器按照收租模式来看,盈利非常有限,但如果能覆盖一千万用户来收租,那么盈利就非常可观了。

但笔者认为,充电宝租赁反而更适合个体户来做,因为这种模式规模化扩张的前提应该由需求来推动供给侧的铺量,严控成本能把控这种偶发性的需求量,而当前的共享充电宝模式则是反过来,人为去制造需求,但成本投入很大,比如说有数据显示,来电的大型柜机每台柜机造价约3万元,充电宝投入的成本还要附带更加高昂的柜机的成本,要收回来成本的时间周期甚至比共享单车更长更有不确定性,夸大了市场存量用户快速铺量的后果就是无法严控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不可控的资金链危机。

综上可知,共享单车会让人们对其产生一种生活上的依赖以及它也代表一种相对便捷的生活方式,人们会对其产生重复使用的惯性。共享充电宝却恰恰相反,它打的是‘懒人经济’的牌,但在消费端需求方的体验效果却很难打动人心。它对于懒人们来说,也不会成为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用户满大街寻找充电宝这种痛苦体验事实上会不断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对比之下,反而凸显了出门带充电宝的重要性与便捷性,一旦用户在心理层面开始抵触,重复使用率就会下降。

因此,如果一个共享产品人们无法对其产生生活方式上的依赖与重复使用的惯性,那么就意味着它的的生存窗口就会比较短,这也是共享充电宝成不了下一个共享单车的重要原因。

*本文作者王新喜,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

相关专辑

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