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小伙带41块钱闯江湖,20年赚了220亿!小米套路他20年前就用过

温州小伙带41块钱闯江湖,20年赚了220亿!小米套路他20年前就用过

2017-05-09 14:08创日报 合作伙伴
没过多久就有经销商来订货,都按1000个一批进。但李丐腾耍了个心眼,说暂时缺货,只能供300台。这下经销商急眼了,直接要求加订2000台。他迅速打开了知名度,三年后买了自己的第一台奔驰车。

在创哥眼里,

剃须刀简直是每个男人的必备单品。

剃胡子和不剃胡子的差别,

可能是这样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

将男人的颜值和面子,

做成了220亿的大生意。

他就是飞科创始人,

李丐腾。

为什么创哥要来八一八这个男人呢?

因为他说自己创业是为了尊严。

这个典型的的创业者身上,

有着几乎每一个走出大山、获得成功的人的特征:

勇敢、果断、坚韧、狠劲。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

因而更加真实震撼。

上不起学外出谋生活,干啥都超不过三个月,最后当了老板

李丐腾在温州永嘉一个叫李大屋的山村出生,从小就害怕自己一辈子困在这个山沟沟里。到了21岁考上大学却没有钱念,他头也不回地带着攒下的41元去温州自谋生路。

起初,李丐腾在一家鞋厂管仓库,月薪300元还管吃住,但他干了几个月就不想干了,每天能闲出鸟来能有什么出息。

之后,李丐腾辗转摆过摊,卖过太阳镜,还在一家剃须刀厂做过焊接工,三个月后厂子倒了。这么漂着不是办法,他开始跟老师傅学修车,很快成了一把好手。但他看见师傅们一辈子都在这儿修车,根本没啥出息,急着想找一个行业扎进去学点啥。

这时一家叫日达的剃须刀厂招他去做焊电路板,一块板子赚一毛五。为了多赚钱,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累了就地上搭个木板睡。算算一个月能赚1000多块,工资比前年翻了三番。

会干活能吃苦,那时的李丐腾简直就是年轻职员的模范教科书,自然受到老板赏识,不仅给他升成工厂主管,还经常带他去参加活动。

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一段,他渐渐发现剃须刀行业都拼命打价格战,日达要想胜出,就必须做品牌。但老板不思进取,安于赚小钱,“反正大家都一样嘛”。

见老板没勇气砸钱做品牌,李丐腾就想自己做老板,还真给他发现了一个商机——为剃须刀厂提供网片,做配件生意。到1998年底,李丐腾已经赚了十多万。

自己当老板,员工只有一个人,小米的思路他20年前就用过了

十多万的积蓄足够李丐腾在温州买房结婚了。但他好不容易从家里出来,辗转了这么多年,不想一直只做小生意。他不害怕失败,最坏也不过是回到原点再过苦日子,他决定赌一把!

于是李丐腾又积累了一年,于1999年创立飞科电器。员工加上他自己就两号人。

事要一件件做,饭要一口口吃。先要选择市场。

彼时剃须刀市场主分两大派:以飞利浦等外资大牌为首的高端市场,太贵;被国产“拔毛机”占领的低端市场,太疼。李丐腾琢磨,怎么就不能取中间值呢。将高端产品普及化,雷军的小米就是这个思路。

企业想要做大就要突破重围,用好材料、新设计生产出好产品,才能卖高价。他一上来就对标飞利浦双头剃须刀,在人人都做单头剃须刀的年代,双头一出肯定能爆。

他把自己和团队关在实验室,坚持了四五个月的时间,钻研出了9套关键生产模具,随后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只双头剃须刀。

爆品5招走天下,看41元成本如何成功翻成220亿

1、 从没人买到抢着加订,产品做到极致不怕搞不定客户

第一批产品出厂后,李丐腾信心满满地拿去义乌推销,每支定价37元,只有飞利浦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他觉得自己的双头剃须刀物美价廉,还是国内唯一的供货商,肯定大卖。

但经销商的问题一次性浇凉了他的热情:“温州的剃须刀我做了这么多年老关系,名气比你大的厂家也只卖7块多。谁会放着稳赚的生意不做,去跟着你小子瞎胡闹?”

李丐腾也不反驳,直接承诺卖不出不用付钱,对方被唬的一愣一愣的,象征性地要了一批货。

结果没过多久就有经销商打电话来订货,都按1000个一批进。此时李丐腾却耍了个心眼,说是暂时缺货只能先供300台。这下经销商们都急眼了,马上要求加订2000台。

“坏心眼”的李丐腾用这招饥饿营销伪造了市场火爆的场面,迅速打开了知名度。一时间,飞科顾客云集市声欢,只用了三年他就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奔驰车。

2、对待合作伙伴有胆有谋,生产外包,钱要花在刀刃上

由于销量猛增,原先的代工厂跟不上了,李丐腾找到两家大厂想做代工。

但对方却说:“就是你白送我们100万,我们也不可能帮你贴牌,如果让你占领整个义乌市场,到时你再把我们一脚踹开,工厂就废了。”

为了消除对方的顾虑,李丐腾把核心的生产模具以及60%的订单当作“人质”交给对方生产,并用10%的利润当做“恩惠”送给对方。

有人觉得李丐腾这么做不是傻嘛,放着钱不挣?但李丐腾明白,从始至终企业都要走“轻资产”路线,将大部分的生产外包后,就能集中精力攻研发和营销。

到2007年,国内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代工厂面临生存危机,飞科看准机会并购5家同行,组建了飞科集团。

3、快鱼吃慢鱼,抢占超市的空白市场,站稳脚跟

产能上来之后,飞科通过自己的拳头产品打开了尚处于空白的中端市场,但如果飞科扩张不够快,窗口期就会过去。

不及时成功就是失败,必须要快。

几经考察后,李丐腾提出了“超市计划”。一般人都会在超市和商场中采购日常用品,飞利浦等国外大牌已经占领了商场的专柜,因此飞科瞄准了超市渠道——那里还没有厂家进入。

虽然飞科的高管们心里谁都没底,但在老板一声令下还是开始在全国铺商超,一度把返点提高了30个点,超市卖疯了。一看没了生意,代理商也疯了,纷纷抵制不给飞科结账,飞科的销售量断崖式下滑。

李丐腾吃软不吃硬,他飞到义乌与闹事的经销商谈判:“你们不付款我可以向法院起诉,立马付款的话,我再考虑合作的事”。经销商自然舍不得这块肥肉,只能服软。

在飞科可以从代理和消费者终端渠道双重获利时,飞利浦、松下还在百货商场里死守着自己的专柜。飞科销量一下子上去,市场被打开。

4、砸钱做广告做研发,10个男人9个用过飞科剃须刀

市场做大之后,李丐腾想到了自己以前的老板,如果一开始不打响品牌,随着双头剃须刀技术的普及,飞科仍将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不安分的李丐腾又一次产品不爆不罢休,在企业开始原始资金积累的当口,就放胆砸钱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做广告,员工们都不理解,以为老板好面子。

之后,飞科连续在央视投放了7年广告,从2008年开始还在各省卫视打广告,每年的广告费高达数亿元。但这种大手笔营销确实让飞科成了家喻户晓的剃须刀品牌。

据飞科上市招股说明书显示,2010年—2015年,飞科总共销售了2.7亿个剃须刀,相当于每两名中国男士就拥有一只飞科剃须刀。

就连创哥的同事都说,是男人都用过飞科。

5、创新才是企业发展源动力

就在飞科人气渐旺时,枪打出头鸟,他的老对手飞利浦找上门来撕逼。飞利浦向温州知识产权局状告飞科生产的双头剃须刀侵犯了自己的专利。对此,李丐腾解释两种产品只是形状相似,就像汽车不可能做得像发电机一样。北京高院做出终审判决,宣告飞利浦起诉无效。

这起风波反倒提醒了李丐腾,马上为飞科的一款飞利浦没有的剃须刀型号申请了专利,公司也专门成立了法律部来处理侵害飞科专利的官司,每年要打10来起官司。如今已经由被告变成了原告。

但这也说明了,模仿与抄袭之间的界限是暧昧的,只有真正的创新才能获得源动力。为了保障飞科的研发能力,李丐腾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聘请了近百人的研发团队,每年申请专利大约20项。

还把产品线拓展到个护家电的各个品类,其中电吹风也是飞科的拳头产品,大学宿舍几乎人手一把。

他曾说工作拼命是为了尊严,不安分的他得到了

2016年4月18日,飞科电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同年胡润百富榜,李丐腾家族以220亿财富并列第95位。还被评为“温州十大经济人物”和“改革开放30年影响温州经济30人”。

从山村走出的放牛娃,到如今身价数亿的福布斯富豪,纵观李丐腾的经历,创哥觉得用一个词形容最恰当不过,那就是“不安分”。

我们生命中,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获得的。如果你太在乎所谓的安全感,就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这是很可怕的。

你会发现,我们周围,那些循规蹈矩的人,逐渐走向平庸;牛逼的人之所以牛逼,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他们做着你不敢做的事,最后,他们过了你想过的生活。

结尾,创哥想借用马云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就看你给不给自己机会。”

*本文作者Sue,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日报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