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拿下环球音乐版权,歌曲没变多成本却提高了?

腾讯拿下环球音乐版权,歌曲没变多成本却提高了?

2017-05-18 14:08钛媒体 合作伙伴
版权成本剧增,转授费用跳涨,对行业来说可能有利好之处,可对用户而言,这当真是个好消息吗?

环球唱片的版权之争终于落下帷幕,一些媒体也再度高呼“在线音乐迎来了又一个决定性转折点”。

不过对于这样的报道,在最近一年中不乏其类,诸如阿里音乐独家续约滚石唱片、网易云音乐与爱贝克思达成独家音乐版权战略合作。在国内的版权体系日益成熟的情况下,各大在线音乐平台纷纷与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合作,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国内音乐行业的正版化。

所不同的是,环球音乐此前一直没有和任何平台签署独家合作,就在不久前,Spotify还在环球音乐的压力下,与之签订了版权分销协议。如今环球音乐在中国大陆市场“入乡随俗”的选择了独家版权合作的方式,对整个音乐行业来说,到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好消息:在线音乐的重心将转向音乐产业链

索尼、环球与华纳,作为唱片行业的三巨头,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唱片市场份额,如今环球继索尼、华纳之后与腾讯音乐签署独家版权合作,意味着国内在线音乐市场的独家版权之争将告一段路。

与很多预言所不同的是,尽管“独吞”了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腾讯音乐并未完成对在线音乐市场的收割。要知道,在签订独家合作协议之前,腾讯一直都拥有环球音乐的版权,只不过以前各大在线音乐平台直接向环球购买版权,以后要转向腾讯购买转授权。

也就是说,腾讯的曲库数量并没有本质上的增加,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等也可以通过转授的形式保证既有的曲库规模。此外,无论是网易云音乐、太合音乐还是阿里音乐,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独家版权,未来国内的在线音乐平台可能会朝特性型的方向发展。

但最大的收益者恐怕还是整个音乐产业链的延伸。

一方面,在线音乐平台现有的盈利体系中,用户付费仍然占据着绝对的比重,可由于版权费用的增加以及漫长的用户教育,用户付费在短时间内很难保障在线音乐平台的盈亏平衡。

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公司Spotify便是一个案例,Spotify拥有超过4300万的付费人群,但2016年的净亏损仍然达到了1.85亿欧元。

国内在线音乐的付费比例仅占5%左右,远不及国外30%-50%的付费比例,且国内在线音乐平台的付费音乐包普遍为8元/月,Apple Music在国内的付费方案是10元/月,Spotify的包月费用达到了9.99美元,从这个维度来看,国内的在线音乐平台依旧不占优势。

在这一背景下,包括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平台已经开始探索数字专辑、票务、粉丝周边等更广泛的盈利可能。

另一方面,在线音乐早已摆脱了音乐播放器的范畴,曲库的建立以及数亿的用户积累,奠定了在线音乐平台分销商的角色,同时掌握的还有音乐的宣发资源和流量入口等,在音乐产业链的探索上有了更大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在独家版权上优势不明显的玩家势必会尝试进行差异化竞争,比如独立音乐人扶持、数字专辑、线下演出等。不久前,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演出票务平台大麦网并入阿里文娱,深耕线下演出已经是阿里音乐的既定玩法之一。

网易云音乐此前完成了7.5亿元的A轮融资,SMG和芒果文创等“国家队”投资者名列其中,就目前来说,彼此已经在音乐综艺和IP打造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线下演出或将成为合作的又一重心。不一而足。

当然,版权成本的增加以及资源门槛的提高,还将加速在线音乐平台对独立音乐人的争夺。网易云音乐凭借培养独立音乐人的“石头计划”,入驻了超过4万的独立音乐人;虾米音乐也刚刚启动了“寻光计划”第二季,面向全国招募独立音乐人;此外还有太合音乐的“T制造”等等。

版权之争告一段落,将促使在线音乐平台的玩家们重新思索发展方向,也意味着音乐行业的未来将更加理性,努力摆脱唱片公司占据90%以上的资源,在独立音乐人、线下演出、音乐IP等维度上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同样,这也是唱片公司所希望看到的,环球音乐便是其中之一。环球音乐执行副总裁Michael Nash曾在采访时表示:“唱片公司需要掌握主动权,深化推动转型,使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齐头并进,以拓宽音乐人与粉丝互动的途径。”

不难理解,唱片公司拥有的不只是版权资源,还有艺人经纪及周边,相比于纯粹的版权生意,艺人似乎更具想象空间。整个音乐产业链的复苏,唱片公司也将是受益者之一。

坏消息:版权成本上涨的结果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环球音乐集团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来自“授权及其他”的营收仅为1.82亿美元,似乎印证了媒体的一种猜测:国内在线音乐平台争夺环球音乐的独家版权之前,最初的授权费不过三四千万美元,但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曾出现“3.5亿美元现金,加1亿美元股权”的报价。言外之意,在国内市场,因为独家版权的争夺战导致环球的版权价格上涨了近10倍。

而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的盈利能力来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的累计付费用户约为1500万,数字专辑销售额不足2亿元,考虑到TME即将独立IPO的消息来看,独自消化如此之高的版权费用,显然不是一种理性的商业行为,向其他平台转授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此外,就唱片公司的利益而言,严格的独家版权并不利于音乐作品及艺人知名度的打造,据传环球唱片和腾讯音乐在独家版权合作上还达成了一个君子约定,即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向其他在线音乐平台开放转授权。

事实上,早在QQ音乐和酷狗、酷我合并之前,就与网易云音乐、多米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多家平台开放了转授合作。基于这样的传统,“独享”似乎并不是腾讯音乐娱乐的可能之举,而是与其他平台“共享”,传承让优质的音乐内容得以在更多平台惠及用户的理念。就在此前,太合音乐也签下了滚石唱片的版权,版权分销可以说已经成为行业的既定规则。

即便如此,为了摊薄购买独家版权的支出,这些版权的转授价格也会相应的水涨船高,最后的结果是促使在线音乐平台将越来越多的音乐加入“付费音乐包”,免费听歌的时代将渐行渐远。

其实,国外已经出现了“前车之鉴”。在国外的主流音乐流媒体服务中,除了Spotify 是“免费+包月”的模式外,Apple Music、Tidal等都是完全付费模式。且Spotify的免费也不同于国内的“完美免费”,而是在音频里插播广告。再次证明了一个通俗的道理,“羊毛出在羊身上”,版权费用上涨的最终买单者仍将是用户。

或许在整个行业经历了在版权费用上“疯狂”的阵痛之后,才会真正思考版权的价值所在。腾讯的初衷是通过版权优势吸纳更多的用户,事实却是在盈利压力下,“版权共享”将是不得不为的结果。

简而言之,虽然腾讯坐拥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等依旧可以通过版权转授将这些音乐提供给听众,只是用户的成本也变高了。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音乐产业允许巨头的推动,却绝不会允许巨头的垄断。那么,诸如国家版权局等政府部门在推进版权正版化之后,会在合适的机会再次介入,进而建立起全国性的大数据平台吗?或许这才是解决现有版权争端的最终答案。

总之,对于任何在线音乐平台来说,尚未形成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之前,疯狂囤积独家版权很难达到意料之中的效果,反而会破坏行业的现有规则。版权成本剧增,转授费用跳涨,对行业来说可能有利好之处,可对用户而言,这当真是个好消息吗?

*本文作者Alter,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