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毁经典!《仙剑奇侠传》22年了,它影响一代人,却终将成为绝唱

勿毁经典!《仙剑奇侠传》22年了,它影响一代人,却终将成为绝唱

22年来,《仙剑奇侠传》陪我们成长,给我们筑梦。然而它命途多舛,一年不如一年,亲情牌被打得稀巴烂。在网友大呼“垃圾”、“浪费这个经典IP”之时,《仙剑》这个存在了22年的经典还能如何收场?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仙侠梦。22年来,《仙剑奇侠传》陪我们成长,给我们筑梦。然而它命途多舛,一年不如一年,亲情牌被打得稀巴烂,让多少颗仙侠梦破碎。《仙剑奇侠传》终将成为绝唱,它的命运,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那个没有网上攻略,没有充值的人民币玩家,通关方法只靠同学之间口口相传的时代,《仙剑奇侠传》成了一代人的经典。李逍遥的执着,赵灵儿的温柔,林月如的洒脱……这一系列人物群像,让无数的中国玩家魂牵梦绕,托起了一个仙侠世界和仗剑江湖的梦想。

如今,在22年之后,它又回来了,但却遭到了所有仙侠迷的“抵制”。

● ● ●

江湖绝唱

2007年8月,上海软星在北京举行新品《仙剑奇侠传4》的首发仪式,游戏主创们也纷纷到场签售,粉丝们通宵达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要知道在盗版横行、单机游戏日益萎靡的时代,这样的场景并不常见。

20万套!这是《仙剑4》在第一周交出的成绩,而这个数字就算放到单机游戏盛行的年代也堪称完美。但谁也没想到,在取得这样完美的成绩之后,上海软星却迎来了一次让人惊愕的变故。先是张毅军、张孝全等骨干力量相继辞职,随后大宇集团正式宣布上海软星解散,更令人疑惑的是,在这一连串事件中,大宇并没有给出任何合理的解释,上海软星仿佛如海市蜃楼般凭空消失。

“在大宇工作八年,看过太多沧桑,又小又穷的上软照顾仙剑六年,虽然辛苦,虽然不能做得更好,但是无惧无悔!”时任的上海软星副总张毅君的一篇博客,揭开了这层迷雾。

在2003年后,单机游戏市场的日益衰落,开发公司纷纷解散或倒闭。随着盛大公司掘到的第一桶金的诱惑,更多的单机开发商转向网络游戏开发,上海软星所隶属的大宇集团也是其中之一。但初次的几次试水均告失败,产生了巨额的亏损,加之单机市场的萎缩,对大宇的财务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连续几年亏损对上市公司打击是非常致命的,对于大宇来说,迫切需要资金来填补亏空。更何况在“网络游戏时代”,不变等于等死,迫使大宇依旧不断加大投入,对单机游戏研发的预算则不断削减。而“仙剑”创始人姚壮宪的想法也比较类似,他在不断扩展新的产品思路,积极着手研发网络游戏。于是,上海软星的《仙剑四》就是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条件下,开始了艰难的研发之路。

一边是极其有限的资金,一边是无数玩家的期望,上海软星不允许有半点敷衍和粗心。付出超过常人几倍的劳动,却拿着低于行业标准的薪水;用心制作的游戏,却换来那些使用盗版的玩家无端的指责和唾骂,这就是上海软星员工一直以来都在承受的压力。

不仅在开发成本上捉襟见肘,台湾大宇公司的待遇之差是业界公认的。通常是靠着知名系列和制作人招进员工,但开发完一个项目后,这些人就会觉得付出和获得不成比例而选择离开,所以也有人讽刺大宇是“培训基地”。从大宇出去的研发人员水平都不错,普遍要求却都不高,因为他们在大宇享受的是业界最低等级的待遇,而这个习惯也延续到了上海软星。

2003年后,伴随着上海的房地产行业的爆发,人力物力的成本也开始飞升。三年后的500多万,实际作用可能连三年前的一半都不到,而上软员工的薪资待遇也和2001年时没什么区别。

“就算做出再大的成绩,总部也不会因此而放宽政策。”在上海软星内部,失望的气息肆意弥漫,唯有对“仙剑”的情怀支撑着上软人蹒跚前行。所以我们从《仙剑四》人物对话中,能体会到一种沧桑和辛酸,这难保不是制作人员的心声。在游戏一处隐藏地点中,《仙剑四》开发人员化身为一个个小妖怪,向玩家诉说心中的理想和委屈。

或许这场江湖绝唱似乎早已注定,其中唯一的变量恐怕只是时间而已。

● ● ●

虎狼之师

在上海软星宣布解散的当日,各大相关媒体纷纷发文“悼念”,仙剑迷们更是簇拥到上海软星的办公楼中看望,挥泪,道别。对于中国游戏产业而言,损失的不仅是《仙剑奇侠传》这一经典IP,更是一支技术过硬且战斗力十足的虎狼之师。

在上海软星刚刚建立的时候,“仙剑之父”姚壮宪给了上海软星唯一的使命,只能开发《仙剑奇侠传》系列的游戏,并且一定要做好做到极致。而这一切都是有原可循的,当初姚壮宪提出由上海软星负责开发《仙剑》续作时,就遭到了大宇总部的否定,总部认为时任上海软星负责人的张毅君,之前一直没有独立负责过大型项目,他的能力和经验都不足以胜任《仙剑》这样重量级的产品。另外,对大陆研发人员的技术是否能做出高水准的游戏也表示怀疑,但在姚壮宪的极力保证下,总部才勉为其难的放行。

但没过多久,大宇总部便传来了“噩耗”。另一份的《仙剑二》提案通过了总部的批准,这让姚壮宪愤怒不已,他认为总部的做法实在有些欠妥,他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因此他一面敦促张毅君尽快将《仙剑二》的提案上交,一面积极与总部联络,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但最终大宇还是将《仙剑二》的开发权交给了谢崇辉,而上海软星所提供的《仙剑二》则变成了《仙剑三》。

姚壮宪的努力并没有能改变总公司的决策,为了给这位“仙剑之父”三分薄面,大宇集团在初期启动资金上仅批下了65万美金(约合540万人民币)。这笔钱做一款三流游戏尚且凑数,但制作《仙剑三》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就在局势扑朔迷离之际,大宇总部突然传来《仙剑二》开发小组集体离职的消息,留下了烂尾的作品。为了不让“仙剑”之名受损,姚壮宪不得不回到台湾,与其他几位制作人一起收拾烂摊子。可此时离制作档期结束只有不到一年时间,游戏的完成度却并不高,就算姚壮宪的能力再强,也无法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支离破碎的游戏变成经典之作,于是《仙剑二》在未能完善的情况下仓促推出,自然引起了玩家的强烈不满,一时恶评如潮。

《仙剑二》的失利带给上海软星莫大的压力,《仙剑三》有可能会因为《仙剑二》玩家产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到销量,更严重的是一旦《仙剑三》也失败,不仅《仙剑》初代多年来累积的口碑可能会消失殆尽,上海软星也可能会随之关门大吉。可以说,《仙剑三》还未出世,就注定是一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作品。

张毅君和开发人员更加清楚这个后果的严重性,因此在制作《仙剑三》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在不计报酬、不辞劳苦的加班,张毅君每天的工作时间更是超过15个小时,他们在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条件,做出最好的效果。

但是有些事情却不是仅靠拼命加班就能解决的。《仙剑三》项目进入到后期,65万美金基本已所剩无几,总部拒绝再追加投资,让上海软星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办公室连A4纸这样的办公用品都买不起,张毅君只得自掏腰包,勉强维持公司的运转。但凭他个人的财力又能支持多长时间呢?那个时候张毅君特别绝望,他想到过求助姚壮宪,但自尊心让他没有这么做。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与寰宇之星的签约金成了一笔救命钱,靠着它项目终于得以完成。

2003年7月,仅隔了半年时间的《仙剑三》正式发售,游戏的素质大幅度的超过了预期,征服了包括内地、港澳台在内的玩家。游戏限量版一度被炒到12000元人民币,一扫之前《仙剑二》失败的阴霾,成为玩家心目中真正的《仙剑》续作,甚至还有很多从来不知“仙剑”为何物的玩家,也被《仙三》独特的中国文化底蕴与良好的游戏性所吸引,成为该系列的忠实拥趸。

据统计,《仙剑三》共卖出50多万套(盗版约为300万套),总销售额达到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的中国游戏市场绝对是一个奇迹(如果没有盗版更加会是一个奇迹)。《仙剑三》的佳绩不仅让姚壮宪扬眉吐气,同时也让大宇总部打消了所有疑虑,将《仙剑奇侠传》的独立开发权留在了上海软星。

● ● ●

“剑道”传承

上海软星的回归,与其说是重塑往昔的辉煌,倒不如说是为自己乃至“仙剑”这个品牌争一口气,这与上海软星当初成立之时何其相似。

当初成立上海软星,是北京软星的总负责人、“仙剑之父”姚壮宪的主意,尽管他是大宇的王牌制作人,但前前后后的这几年,他在大宇过得并不开心。姚壮宪当初离开台湾到北京,真实原因就是要通过“仙剑”证明自己。

那时,商业游戏进入第一次改革时期,随着用户眼光的挑剔,想要做出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已经不能凭借几个人小打小闹。但姚壮宪以往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制作风格,面临如今的技术和理念的双重转型,他面临许多矛盾和困惑。

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那就是尽管他制作了最赚钱《仙剑奇侠传》系列,但大宇给他的待遇却只是一个中级别的项目主管。在大宇上市前,曾公开让员工认购原始股,但并没有给姚壮宪更多的份额,这让他觉得非常不公平。于是当其他组的主管帮组员提升认购额度时,他却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导致他的组员应得的利益受到了很大损失,这引起了很多人对他的不满。

大宇上市后,内部管理模式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原先一批骨干开发人员纷纷走上管理岗位,其中也包括姚壮宪。由于管理经验的缺乏,小组制度的弊端也在转型后逐渐显现,小组间缺乏交流、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明显。姚壮宪的精力更多地放在项目规划和人事安排等方面,同时也暴露出他性格的很多缺点。

此时,个人电脑也正在从Dos平台全面转向Windows平台,为了避免别人插手《仙剑奇侠传》的开发,他对小组成员加以过多的限制和保护。当时大宇决定向世嘉土星移植《仙剑奇侠传》,并确定由“狂徒创作群”的林嘉裕负责时,便引起了姚壮宪的不快。此后,当林和他的小组的几位美工走比较近时,他便警告林“不要打他组员的主意”,并且每次在林嘉裕索要《仙剑奇侠传》DOS版程序源代码时,姚壮宪总是以“硬盘坏了”等理由拒绝提供,林和组员只能从游戏中提取程序,并重新编写,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和资源。在完成SS版的移植后,林嘉裕愤而退出“狂徒创作群”。

而姚壮宪与“狂徒创作群”另一核心人物谢崇辉的关系也不甚理想。谢崇辉是《仙剑》一代的主企划,为游戏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但他的名气却远不及“仙剑之父”的姚壮宪。在构思《仙剑二》时,姚谢二人的制作理念产生了重大分歧。姚壮宪坚持认为《仙剑二》应该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而谢崇辉则认为《仙剑二》应该延续上一代的故事,两人争执不下,最终谢崇辉无奈只得转去开发新作《霹雳奇侠传》。而姚壮宪为了让游戏达到日系游戏的高品质,不断修改剧本、推翻策划案,不仅开发人员叫苦不迭,让本就人手不足的开发组进度更是步履维艰,最后《仙剑二》的开发终于搁浅。

尽管当年的种种放在今日依旧受人诟病,但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仙剑之父”为了自己和所创品牌的“私爱”之重。

2000年8月,大宇在北京注册了软星科技有限公司,姚壮宪觉得这是自己一次发展的机会,可以脱离总部的种种束缚,于是他仅带着张毅君一个人来到了北京。经过初期的艰苦奋斗,北京软星初具规模,不仅招募到很多游戏开发人才,还制作了《仙剑客栈》这部创意性的小品游戏。

在《仙剑客栈》发售不久,姚壮宪让张毅君带队,与张孝全、王世颖等主力开发人员回归上海,成立了上海烛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了与仙剑风格相似的《古剑奇谭》系列游戏。

直到2015年,仙剑系列制作人之一张孝全和幸昀、寸身言两位仙剑系列主创回归上海软星,姚壮宪于是特意发了微博表示欢迎:“回到起点,做好游戏,携手圆梦,以报仙迷。”重新回归的上海软星,就是为了手游《幻璃镜》。

“是的,终于到了这个时候。”在《幻璃镜》全平台公测后,极少使用微博的上软CEO张孝全发了这样一段话,这位见证了上海软星兴衰历史的老将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仙剑”时刻,要知道这离上海软星上一次发布新品已过去10年之久。

● ● ●

被玩坏的“仙剑”如何收场

时隔多年,开发《幻璃镜》的上海软星和几年前开发《仙剑奇侠传三》的上海软星,还是同样一家公司吗?

虽说有经验的元老回归了几位,但昔日仙剑系列的主创人员大多依旧没有回来。况且上次解散的风波使大宇公司薪酬低、对员工苛刻的传闻在业内尽人皆知,要招到高水平游戏开发人员更是难上加难。

现在的手机游戏玩家中,很大一部分都曾经和仙剑有所接触。80后、90后玩过仙剑奇侠传游戏,00后又是看着仙剑奇侠传电视剧长大。提及仙剑,人人最先想到的都是“情怀”二字。

在大宇授权的手游中,有的大量利用仙剑原有的角色和情节,努力标榜自己最接近原作,把游戏改编变成了一股大型模仿秀。但随着一部又一部“官方手游”推出,玩家们的情怀也开始逐渐被消磨。

或许因为这样的想法,让《幻璃镜》在众多仙剑手游中显得有些不一样。从提出《仙剑二》要开发新故事,到制作手游时选择与原系列无关的新故事、新人物,姚壮宪一直都在试图保持玩家的新鲜感,让大家能够一直玩下去。

但现实是,《幻璃镜》手游画风差异之大,已经到了认不出这是一款“新国风”游戏,反而很像日本动漫。而游戏界面,也实在是像极了国产劣质页游。

同样,游戏中不仅没怎么出现仙剑原有的人物(目前似乎只在一个副本出现了重楼),故事情节也跟仙剑系列不太搭得上边。仙剑系列的手游不少,《幻璃镜》的质量先不说,但无论从人物、剧情还是画风,都是“最不像仙剑”的一款。

姚壮宪的思路并非没有道理,全新的尝试也值得肯定。但在人力缺乏情况下,贸然尝试新画风、新故事的仙剑手游,也因此成为了画风杂糅、故事薄弱的“骗钱之作”。

在网友大呼“垃圾”、“浪费这个经典IP”之时,《仙剑》这个存在了22年的经典还能如何收场?

*本文作者丹倾,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快刀三侠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