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正在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读大三的汪滔想要出国留学。他将目标定在了斯坦福和麻省理工这些世界顶尖的大学上,但由于此时的汪滔成绩并没有达到这些学校的要求,他的申请被一一拒绝。最后,他只好拿着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的录取通知书,赴港求学。
此时的他绝没有想到,14年后,他将影响中国千亿级别的无人机市场,甚至一句“大疆将退出中国”的谣言,都会带来一场地震。
1980年,汪滔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后来成为小企业主,父亲则是一位工程师。很小的时候,汪滔看过一本漫画书《动脑筋爷爷》,里面画着一个红色的直升机,不到10岁的汪滔被深深吸引住了,他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一模一样的直升飞机,在徒步旅行或是坐火车时,能给自己拍照并且把图像发送过来。“我只是想要飞翔。现在即使我自己不能飞,但是有一个小飞机,看着它飞我也很高兴了。”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访的时候,汪滔这样描述自己的飞行梦想。
少年时的汪滔花了大部分时间阅读航模读物,他还希望能够拥有一台跟在身后的飞行摄像机。16岁那年,因为一次考试中得了高分,父亲奖励了他一台遥控直升机。他本以为这台直升机可以静止在空中,并且想让他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但没想到,这台直升机的操控难度远超过他的想象,刚飞上天就落了下来,没过多久这台机器就被他弄坏了。几个月后他才收到从香港发来的用于更换的零部件。
汪滔想做一个能够自动控制直升机飞行的东西出来,他去了华东师大读电子系,期间又摔坏了好几台航模,其中一台飞速旋转的螺旋桨叶还在他手上留下了一个疤痕。
在港科大读书的汪滔对机器人设计充满兴趣,这门课程他选了两次,并且决定将从小的梦想——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作为自己的毕业课题。为此汪滔找了两位同学一起说服老师同意他们的研究方向。
拿着学校给的经费1.8万元港币,汪滔团队奋斗了5个月,经常要在凌晨四五点才能睡下。然而废寝忘食的努力,换来的结果却是在最终的演示阶段,本应悬停在空中的飞机掉了下来。
这次失败的毕业设计得了一个C,这个很差的成绩甚至让他失去了去欧洲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但收之桑榆的是,前文中机器人设计课程的老师李泽湘教授对汪滔青眼有加,他因此获得了在港科大师从李泽湘读研究生的机会。
李泽湘对汪滔的支持力度颇大。除了允许他旷课创业外,还会在资金方面伸出援手。汪滔也非常信任和需要这位老师的帮助。李泽湘一面是汪滔的导师,一面也成了汪滔创业的合伙人。至今他还在大疆担任董事局主席的职务,持有数以亿计的股份。
2008年,李泽湘(左)和汪滔抵达西藏,完成世界首次无人机珠峰地区飞行测试
2006年起汪滔开始攻读研究生,同时他也和一起研究毕业课题的两位同学来到深圳,在车公庙舅舅单位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很快,这两个同学一个选择了工作,一个选择了留学,汪滔独自一人带领着从社会上招聘来的三四名员工搬到了莲花北村的一间民房内一起研发直升机飞控系统。由于他边读书边创业,原本两年的研究生学业他读了五年,2011年才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
最初的大疆没有什么商业模式可言,就是做产品,然后在诸如“我爱模型”这样的航模爱好者论坛里兜售。汪滔回忆,2006年,大疆的第一个产品卖出了5万元,成本只有1.5万。在两年多时间里,大疆就这样以小作坊的方式运转。
到2008年时,大疆打磨出了XP3.1这款飞控系统,在被装载到传统的直升机模型上后,这款系统可以让模型飞机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在空中悬停。该系统迅速在全球引起关注,大疆由此接到了较为稳定的订单。
虽然终于在产品上站稳了脚跟,但是大疆的发展仍然遭遇了重重挫折。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汪滔本人的风格实在太强硬。
在管理上,汪滔很固执,甚至有些专制。在股份分配中,分到最少股份的员工认为汪滔不公平,而分到最多股份的员工想要转让股份而不被允许,因此在创业两年后,几乎所有的老员工都离职了。“我们有一些争论,我的语气不是很好,我说,‘在这家公司,我负责’。”这句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大疆最初的四名初创员工
汪滔称自己可能“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完美主义者”,他总是关注每一个细节。雷锋网一篇报道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对一颗螺丝拧的松紧程度,汪滔都有严格的要求,他告诉员工,要用几个手指头拧到什么样的感觉为止。因为当时很多东西是没办法量化的,工具也比较粗糙,力度做不到非常精确,只能靠手来感受。螺丝有时候会松,所以需要加螺丝胶防止松动,但是会有一个问题:如果要拆,螺丝会卡在里面拧不出来。汪滔从香港买了一堆强度不同的螺丝胶,螺丝按照拆的频率,使用不同强度的螺丝胶。拆频不高的螺丝就用中强度的螺丝胶,从来不拆的螺丝就用高强度的螺丝胶,而经常需要拆的就用最弱的螺丝胶。飞控系统上几百颗的螺丝,就是这样一颗一颗地按照不同要求拧上去。
他同时还是一个工作狂。他每周工作80多个小时,办公桌旁边放着一张单人床,经常晚上十一二点来到办公室开始工作。一有灵感,他就会拿起电话和员工交流。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大疆不少高管现在还经常会接到老板的午夜电话。
大疆内部坚持一种快速淘汰的工作模式,公司提倡员工加班,对于业绩较差的员工直接辞退。这样的工作模式和崇尚“狼性”精神的工作氛围,似乎十分不人性化,但其也在另一方面养成了员工激烈竞争的意识。
曾有猎头表示,2013年之前大疆人员流动比较频繁,2013年之后,随着汪滔以华为为师,人员就比较稳定了。
虽然汪滔不是一个完美的领导者,但是能维持大疆顺利成长的关键却是汪滔敏锐的判断力。在小作坊阶段的时候,他就抵挡住了将产品卖给国企专区“easy money”的诱惑,只因为这并不能帮助公司把产品做好,更会毁了公司做大的希望。
2010年的时候,汪滔从一个新西兰代理商的口中了解到95%的客户都把平衡环安装在多轴飞行器上,他立刻意识到制作四轴直升机的飞行控制器将成为大疆的一个方向。这让他们立刻占领了多轴无人机市场,“我们一个月可以卖出几百台,我相信我们当时的市场份额有70%”,汪滔曾这样告诉媒体。
随后做出来的正确决策则是发布入门级无人机Phantom。这是为了防止竞争对手发动价格战而研发的产品,低成本、易于使用,不需要用户进行任何安装,但这反而成了营收最高的产品。
在竞争中,汪滔也绝不手软。在推出Phantom 3不到1年的时间里,为了打压对手3D Robotics的Solo无人机,大疆迅速推出Phantom 4,并对Phantom 3进行降价,通过价格战将Solo彻底赶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目前,大疆已有超过十款在售无人机产品,包括最基础款的是Phantom3,即2999元的入门级,其上陆续是Phantom 3高级版、Phantom 4、inspire系列以及最高端无人机“筋斗云”,还有最新发布的Mavic迷你可折叠无人机、面向行业应用的经纬M200系列无人机。除了无人机产品,大疆还有云台相机灵眸系列、手持云台RONIN系列和飞行眼镜 DJI Goggles。
现在随着掌上无人机越来越受欢迎,大疆也在5月25日推出了自己在这一细分市场的产品“晓“Spark。这款无人机只有手掌大小,重量比一罐可乐还轻,最长续航时间为16分钟,单机版售价3299元,全能套装版的售价4599元。
与许多其他获得数十亿美元估值的初创公司不同,DJI大疆创新没有进行过多轮融资。最近的一次投资是在2015年5月,大疆获得了风险投资公司Accel Partners的7500万美元的注资,公司估值约80亿美元。根据2016年11月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6胡润80后富豪榜》的说法,这个当年留学申请被拒的小伙子,现在身价已经超过24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