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互联网家装是一个伪命题,家装的本质就是家装,不是互联网。”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在2015年10月参加活动时如是说,而这个命题到现在仍然适用。
从2015的“喧嚣”到2016年的“低调”,是什么改变了互联网家装?
从发展历程来看,互联网家装自2014年开始兴起,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代表着“行业新秀”的它在2015年搏得了不少VC的关注,这一年也被称为互联网家装元年。
53家公司、68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高达54.1亿元,这是互联网家装企业在2015年给出的成绩单,与仅有19次融资的2014年相比无疑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伴随着这一“风口”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家装企业纷纷披上了“互联网家装”这层薄薄的糖纸。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行业在2016年的发展速度开始趋缓。比如,在融资方面,互联网家装行业也从资本重金投掷进入到了“缓速发展”的阶段。
从“神坛”到“泥潭”,互联网家装风光不再?
据亿欧智库统计,互联网家装领域在2016年共有46家企业获得融资,累计融资事件数51起,融资总额为38.71亿元,较2015年下滑了28.4%。
与此同时,围绕着“互联网家装是一个伪命題”的行业争论开始在业内展开。在2016年,交付效果差、没有脱离行业本质、无法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等问題逐渐暴露出来,不少人开始将互联网家装视作传统家装企业为了“炒概念”而“概念化”的宣传手段。
在行业由飞速发展转向缓慢前进的状态之下,互联网家装一词似乎逐步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从神坛跌入了泥潭的边缘。
互联网家装自始自终都没有脱离过传统家装的本质
在亿欧家居近期与多位家装从业人士沟通的过程中,亿欧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同一个观点——互联网家装是一个伪命题,其中最大的动因就在于:互联网家装从本质上始终没有脱离传统装修的本质。
家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线下、偏传统的行业,它的特征是低频、高价、好评率低。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家装这一概念形成的初衷来源于人们对新服务和新产品的需求,即家装行业希望能够利用移动互联网将产品及服务逐一透明化、减去中间环节,达到提升服务效率的目的,从而延伸出“互联网家装”的概念。
在这一概念兴起的两年内,根据亿欧不完全统计,有超过300家企业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创办了家装公司,但其中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并没有在行业内发出过较大的声音,仿若悄悄地沉寂了。
这种“沉寂”来源于并没有对行业模式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改变,比如,打着“低价、高效”旗号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从信息化的角度作出努力,用户的交付体验也没有得到改善。
打着“低价、高效”的旗号,但互联网家装却没有解决关键的“信息化”问题
“互联网家装一直没有脱离传统家装的本质,它在很多时候只是被当成了一个流量入口。”美丽家创始人郭欣在采访中告诉亿欧。而这一点与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的逻辑是相通的。
“很多人打着互联网家装的‘幌子’,但实际上连信息化都没有做到,”陈辉在一次报道中提到,“真正好的家装只有到了互联网时代才能做到,因为互联网能够帮助家装企业打通从供应、设计到生产的整个链条的信息化。”
在当下,有很多互联网家装企业打着“低价、高效、服务透明”的旗号,用一样的价钱、做着与传统家装“套路”一样的事情。
但事实上,它们只是把“互联网”当作一个线上的流量入口,“互联网思维”变成了单纯的“流量思维”,并没有脱离行业的本质。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行业人士强调家装行业“模式创新”已死的原因之一。
毕竟,正如陈辉所说,家装不是用来炒的,而是用来交付的。真正的互联网家装到现如今如果还不能用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的透明化、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条,那么,那些仍然叫嚷着“互联网家装”的企业终究会被“伪互联网化”给拖累,最终要么转型,要么被时代所抛弃。
标准化定制救不了互联网家装,但平台化可以成为家装公司的“保命符”
现如今,家居行业已形成了一股定制热潮,而家装行业的“整装热潮”和“标准化定制”之风也丝毫不比家居逊色。
多家家装企业正在结合自身基因推出特色各异的家装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比如实创的全屋定制产品、我爱我家的全屋整装产品以及东易日盛的无毒定制产品等等。但是,这股突然兴起的定制“妖风”恐怕救不了互联网家装。
首先,标准化定制很可能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新家优装创始人陈志伟告诉亿欧,真正的互联网家装需要同时满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改善交付体验三大条件,而当下的多数标准化家装产品只是为用户提供了有较大局限的产品分类。
其次,在关于“标准化家装”的争论当中,不少行业人士认为没有绝对的标准化和定制化,同时标准化也不代表单一的产品系列。装修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重度非标准化的行业,很多装修公司目前推出的定制化家装产品仍面临着品类较少、质量参差不齐等局限,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化家装实际上代表的是难以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伪定制”产品。
第三,在市场极其分散、产品极度非标准化的情况下,传统家装公司难做大的原因不仅在于技术和人才问题,还包括流量问题、跨地域管理难等问题。而真正实现完全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意味着装修公司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支撑体系和供应链整合等能力,这将成为当前家装公司发展的关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化可以成为家装公司的“保命符”,但绝不是家装公司唯一的救命稻草。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曾在亿欧主办的家装未来领袖峰会上表示,不做平台也可以支撑长远发展。结合他的观点来看,平台化需要庞大的技术支撑体系、供应链整合能力、产品能力和装修管控能力。
然而这条路并不适合大多数中小型家装公司。从长远来看,这些公司的发展机会不在C端,更多的在于B端企业,比如供应链、家居物流、刷墙以及二次装修等等,这些领域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发展机会。
总的来说,无论是当前披着“互联网家装”外衣的家装企业,还是正在找寻突破口的传统家装公司,走“互联网家装”的流量老路已经早已过时了。据亿欧家居观察,在2017年的前5个月,家装行业已有两起合并案产生,这意味着今年对于家装企业来说很可能是真正的洗牌年。
潮水正在“褪去”、喧闹和掌声将逐步退场,有强技术创新能力、实干型且能持续盈利的企业才能走到最后。否则,如果你仍然选择延续“互联网家装”的旧有模式和思维,那么你不是“被合并”、“被并购”,就是“被退场”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