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开店赔100万,40岁再摆摊,她缔造出120亿藏药王国

第一次开店赔100万,40岁再摆摊,她缔造出120亿藏药王国

雷菊芳拜访了藏医学泰斗强巴赤烈,“请您当所长”,可对方眼皮都不抬一下。45岁的雷菊一口气翻了3座大山,在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上采回200多种药材,送到老爷子面前,这回,您做药的药材够了吧?

高级工程师出身的她,首次创业就人仰马翻,此后3次入藏,一举缔造出了120亿的制药王国。她就是奇正藏药的创始人雷菊芳。

1953年1月, 雷菊芳出生于甘肃临洮一个农民家庭。临洮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等璀璨的中华文明。

受此影响,雷菊芳从小就爱看书。不过,与一般女孩子不同,她从小就想做“花木兰”,6岁痴迷《孙子兵法》,一心想当一名女兵。

不过,随后赶上文革,当兵的梦想就此破灭。

好在家里成分好,1973年9月,雷菊芳被推荐到西安交大物理专业学习。

虽说沾了政治的光,基础不那么扎实,可大学4年,雷菊芳异常苛刻,经常是白天跟着老师做实验,夜里熬夜看“相对论”,“做梦都是满脑子的光电效应方程”。

大学毕业后,雷菊芳分配到了中科院兰州物理研究所。当时,赶上国家7611工程,也就是重离子加速器,所里主要负责“真空室表面洁净处理”,课题组正好缺一个跑跑颠颠的,于是就喊上了雷菊芳。

要知道,当时的真空室表面洁净处理可属于高、精、尖技术,遭受西方层层封锁。所里一位专家试图从西方带回个技术样品,结果被扣在海关,最后只带回一张说明书。

大伙都觉得没戏,“候补队员”雷菊芳却入了迷,她照着说明书滕写了一份,开始半夜三更搞起试验来,“白天怕大伙笑话”。

正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一年后的1977年9月,雷菊芳真就搞出了样品,引起了所里巨大的轰动,最后中科院一次性奖励雷菊芳奖励1万块。要知道,当时她的每月工资也就25块。同时,破例给她配了两个实验室和一个实验工厂,并允许到全国各个企业考察学习。

此后10年间,雷菊芳就从助理工程师蜕变为高级工程师。

1987年,国家提倡科技人员走出象牙塔,“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雷菊芳就第一个跨出研究所的大门,紧随身后的还有所里的四名同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年12月,汇友科技横空出世。

半年后,雷菊芳研制出一款除锈膏。那是一种金属防腐剂,可广泛应用于锅炉、钢铁、化工、煤矿等30多个行业,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雷菊芳也籍此获得国家重点产品奖。

很多公司一听就疯了,雷菊芬前脚还在领奖台上拿奖,后脚办公室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全是订货的”,那半年,四个同事每天都要忙活到凌晨2点半。

此后短短2年,雷菊芳就赚到了人生当中第一个100万。

“人人有份”,雷菊芳想法很简单,她把股权按照5个人平分,“每人20%”。可股权就是话语权,股权一平分,身为董事长的雷菊芳可就说了不算了。

1991年,雷菊芳提议新再上几个项目,“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过,另外4个股东死活不同意,“赚到的才是财富。”雷菊芳不同意,就干脆就来个套现走人。

“五分之四的股东都撤资,最后公司还赔了100万”。“受此打击,雷菊芳也病倒了。万般无奈,她不得不返回老家临洮,在佛教中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1991年秋天,外甥因意外摔倒,胳膊骨折。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4个月过去了,胳膊还未见好。

1992年2月,菩萨心肠的雷菊芳开始四处打听治疗骨伤的偏方。当听说西藏有种特效药,39岁的雷菊芳按耐不住了,“死马当做活马医”,她瞒着家人,连夜坐上从兰州开往西藏的火车,一路颠簸到了拉萨。

最后,在布达拉宫东南角的一家诊所里,雷菊芳找到了传说中的黑色药膏,那是用十几味草药制成的外敷膏药。

没有想到,半个月后,外甥的骨伤真就好了。雷菊芳就此对藏药刮目相看,“外甥看了5家医院,花了2000多元都不见好,而贴了10块钱一副的藏药膏,半个月就见效。”

两个月后,雷菊芳二次入藏,她决心揭开藏药的神秘面纱。一路看到佛教信徒一丝不苟磕长头,雷菊芳更加相信藏药有其神奇之处。此后三个月,她跟着藏医相继走访阿里、那曲、山南等10多个县城。“困了,就住牧民的帐篷;饿了,就吃糌粑,喝奶茶。”

当地的藏医随身都要背着一个药箱。可别小看这药箱,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擦的、贴的、热敷的、药浴的应有尽有,“一个地方一个疗法”。

在那曲,一位30多岁的藏民在撵羊的过程中肌肉拉伤,藏医从药箱中拿出小药贴一贴,结果第二天这位藏民就跑着去追赶羊群了。

“祖传秘方如何传承?”藏医回答,“口口相传”。

“这么好的药为什么不往外卖?”,“药膏都是用新鲜药材配制,保证药性最强,同时保存时间太短,运到藏区外药材早就烂了“。“要想药材不腐烂,只能将其晾干,可又降低了药性。”

“能否用技术对藏药进行改进,让藏药传承到祖国各地?”当年7月,雷菊芳拿上一副糊状黑色药膏回到了兰州。

靠什么改进?雷菊芳第一反应是自己的老本行,“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保持动植物新鲜而又不腐烂的最好办法。”

此后一个月,雷菊芳运用现代透皮吸收技术、真空冻干技术对膏药进行处理,再将冻干后的药粉装入药垫,“保质期可达3年,便于携带”。

后经兰州骨科医院化验,结果证明,无论从原料、工艺、剂型,还是疗效,都优于原来的药物。

雷菊芳信心大增,1993年7月,她重整旗鼓在甘肃成立了奇正药业。“凡战,以奇胜,以正合。奇正之术,不竭于江河,”雷菊芳最欣赏《孙子兵法》这句话。

有了前车之鉴的雷菊芳,这回将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993年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奇正消炎贴问世,“挫伤、扭伤、跌打疼痛、风湿痛,一贴见效”。

产品出来了,怎么销售呢?打广告?缺少资金。发展代理?雷菊芳是个外行。

逼得没有办法,雷菊芳只好自己装了一背包的药,一家药店一家药店推销。可药店一问价钱,立马把她推了出去,“6块钱一贴,比一般的高出50%,以为你是谁!”

“降价吧!”员工劝她,不过被雷菊芳断然否决,“贵和便宜不在价格,而在于它的效用,更何况我们的收益主要用来研发,这样才能生产更好的药品。”

“好药不能等!”既然药店不要,雷菊芳就决定到大街白送。她在张掖路支个摊,过往行人人手一贴,雷菊芳足足送了3个月。

1994年9月,适逢八一男篮在兰州集训,雷菊芳找打男篮的队医。也巧了,那队医是个援藏干部,在林芝待过2年,对藏药相当认可,“一闻味道,就知道是消炎止痛的好药”。

当时,有位队员肌肉拉伤,打了两针封闭还是疼得满头冒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头天晚上贴了一副奇正药膏,结果第二天一大早疼痛已经减轻了很多,当天下午就可以训练了。“太神了”,队医一口气买了10箱,“以后跌打损伤就用奇正了”。

产业经济学高级课程班(符合条件可申请博士学位)

男篮一开头,乒乓球、女排、体操队接踵而来。自此,雷菊芳每个月都要到北京崇文区的国家体育训练中心住四五天,“和队医见面,探讨疗效改进意见”。

2年后的1996年,奇正消炎贴被国家体委训练局指定为“国家运动员专用产品”。

“中国男篮运动员人手一张神奇的药膏,”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当年的亚洲锦标赛上第一次注意到了此事。此后,我国数十家媒体争相跟踪报道。于是,奇正藏药一下子就火了。一个星期后,工厂门口来了2000多位患者,“不得不出动警察维持秩序。”

200多家经销商自然也蜂拥而来,但是,工厂根本来不及生产,导致3个月之内断了4次药。那段时间,雷菊芳天天就在生产线忙乎,“200位工人3班倒,24小时不间断生产。”

此后,雷菊芳乘胜追击,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产品、包装、销售三个方面。

第一、打造最强藏药研究所

1998年,国家组织民营企业赴藏考察投资项目,雷菊芳第三次入藏,不过这次不是找药,而是探药,“西藏药材多达3000多种,要是能把这些药材都利用起来,岂不是造福更多百姓?”于是,雷菊芳决定在拉萨建藏药研究所。

可话又说回来,研究所可不是说开就开的,没专家什么干不成。为此,雷菊芳专门拜访了藏医学泰斗强巴赤烈,“请您当所长”,不过强老爷子也是个难缠的主,“做药,忙着呢”,眼皮都不抬一下。

45岁的雷菊芳急了,她不顾高原反应,一口气翻了3座大山,在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上采回200多种药材,送到老爷子面前,“这回,您做药的药材够了吧?”

心诚则灵,1998年11月,强老爷子走马上任。此后,雷菊芳一口气从甘肃、青海请来20多位藏医,“打造中国最强的藏药研究所”。

研究所可不是浪得虚名,光2000年,就相继推出健脾和胃的洁白丸、清热解毒的二十五味松石丸、调理妇科的藏红花等15个品种。

第二、提升包装品位

这时候,雷菊芳决定对产品包装进行一次大改观,进一步彰显藏文化,“藏红和藏黄作底,唐卡为边,藏学始祖宇妥元丹贡布的头像位居中央”。

第三、营销队伍实现“鸟枪换炮”

1998年,雷菊芳在兰州、拉萨等地招募了500名藏族员工,每天砸1万多块,请来15位营销专家轮流给员工讲课,“封锁培训3个月”。

此后,这支精锐之师,开始冲向全国30多个省市的各大药店、医院。好不好疗效了说了算,最后80% 的客户选择了追加订单。

1999年,奇正藏药收入一举超过2个亿,奇正消炎贴摘取了中国外敷帖剂市场第一的桂冠,奇正药业也在兰州、拉萨拥有了2家生产基地。

“奇正是甘肃的企业,应该为甘肃做点事”,2003年第三家工厂动工时,雷菊芳选择了榆中。榆中可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务总监给雷菊芳算了一笔账,“一年要投600万,产出可是遥遥无期”。不过,雷菊芳却扔下一句“人在做,天在看”。

工厂建成后,一举解决了当地1000多号员工的就业问题。不过,榆中人民也纯朴,“喝水不忘挖井人”,全体员工自动加班,没日没夜生产,2年后,该工厂一举实行盈利1000万。5年过后的2008年,仅奇正消炎贴一款药膏就卖出去1个亿。

2009年8月,深交所铜锣“咣”的一声巨响,雷菊芳带领奇正集团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上市后,业绩压力增大了,此时的雷菊芳一心想着如何扩大规模,研发新药。2010年2月,西藏一位专家研制出了一款以雪莲为主材的药,“治疗烫伤,效果非常好。”

没有想到的是,雷菊芳果断拒绝了,“雪莲本身就是濒危的物种,长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拔一颗少一颗”,“大规模生产,必然会造成对雪莲需求的激增,而当地人一旦疯狂采集,很快世界上一朵雪莲花都不会再有了”。

“药厂的药材会不会也有枯竭的一天?”一想到这里,雷菊芳就开始夜夜失眠。2011年,她干脆孤身一人,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必须建立奇正藏药保护区”。

此后,雷菊芳先后在南伊沟、林芝米瑞乡建立了药材研究基地。一年以后,藏丹参、独一味、黄精等20多种珍贵药材,在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到了2013年,奇正已有各类研究基地10万余亩,藏药材保护基地3090亩,研究、保护、繁育藏药材共计31种,“虽然药材基地不会一下子带来商业利润,但只要使藏药不受破坏,怎么都值。”

2013年,已是61岁的雷菊芳与时俱进,利用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工具,推出了“疼痛管家”平台,“把有同样疼痛症状或者相同年龄的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社群,开展快速的专家咨询”。

2014年,奇正销售额达9.5亿,其产品院远销20多个国家,雷菊芬的身价直逼120亿。这位身处中国经济低谷地域的女企业家,却走上了财富的珠穆朗玛。

不过,雷菊芳却始终身着朴素的灰白色衬衣,合脚的布鞋,灰白的头发随意挽在脑后,她从不施脂粉,“我很享受‘邻家大婶‘’的称号”。

*本文作者关丹丹,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