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10年赚100亿,比任正非还牛,却成了中国最大的诈骗犯!

大学教授10年赚100亿,比任正非还牛,却成了中国最大的诈骗犯!

2017-06-08 14:10创日报 合作伙伴
他当年和任正非齐名,仅仅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就在全国建了27个软件园,3个上市公司,资产高达上百亿,位列富豪榜上第47名,而后他又迅速跌落神坛,身败名裂,还因为诈骗惹来牢狱之灾,被判9年。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今天的主人公,本是个兢兢业业的大学教授,就因为被人瞧不起,忿而创业,结果差点就成了中国的比尔·盖茨,然而他却在巅峰时刻,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成了中国最大的诈骗犯。

他当年和任正非齐名,仅仅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就在全国建了27个软件园,3个上市公司,资产高达上百亿,位列富豪榜上第47名,而后他又迅速跌落神坛,身败名裂,还因为诈骗惹来牢狱之灾,被判9年,再看如今的任正非,却早已成为一代神话,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这个从实业家变成诈骗犯的人就是宋如华

也是托普集团的创始人。

一个企业家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没谁了。

但不得不问的是,堂堂资产上百亿的集团掌门人,怎么就成了中国最大的诈骗犯了呢?没道理嘛,对吧。

所以,这里面就反应出一个问题——在现实面前,在创业大环境之下,一个普通的创业者,想要踏踏实实做企业究竟有多困难——

从小被人欺负到大,辞掉大学教授忿而创业

其实宋如华本可以不坐牢的,当然了,如果他还是当一个唯唯诺诺、任人欺负的大学老师的话。

宋如华总是被人欺负,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1962年开春,宋如华出生在绍兴的一个小山村里,家里穷得连只苍蝇都不愿意飞进去,在宋如华7岁那年,母亲得病去世了,年幼的宋如华没少被人欺负。

生性懦弱的宋如华敢怒不敢言,只得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文革结束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参加了高考,没想到落榜了,意料之中,他再一次遭到同学们的讥笑和羞辱。

郁闷之下,宋如华依旧坚持复读,常常废寝忘食,一年后,他顺利地考进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

然而令宋如华没有想到的是,在整个大学生活中,羞辱还是从来没断过,甚至变得更加过分——同学嘲笑他是个土老冒,还有人骗他用洗脚水刷牙洗脸。

但幸运的是,这些羞辱并没有让宋如华变成马加爵,反而让他变成了韩信,他愈加发狠地读书,直到把所有看不起他的同学都甩出去几条街,毕业那年,他被校方苦苦挽留,于是宋如华一边留校任教一边攻读研究生。

被欺负惯的宋如华深知自己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于是更加不敢懈怠,他拒绝一切娱乐——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看电影、不逛公园,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

        这种像机器一样的单调的生活让宋如华很快就出人头地了,短短几年时间,他就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于是宋如华从助教被破格提升为讲师,次年又晋升成了副教授。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宋如华这开挂的人生简直让人眼红,于是背地里就有人给他使绊子——他不断被同事“举报”,于是校领导不让他入党,还派他去贫困县支教。


        支教安排让宋如华左右为难,他当时刚有了女儿,妻子又意外骨折,脱不开身。他向领导请求暂缓支教,结果被断然拒绝,种种不公平的事端让宋如华感觉自己正在遭受“文革式”的迫害。

有一次宋如华坐公共汽车回家,一个拿大哥大的暴发户占了两个位子,他要求对方让座,对方却满脸不屑,高高在上的态度就像在看一只随时都能被自己碾死的蚂蚁。

        那一刻,宋如华感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清高任谁都能随意践踏,多年来的努力如今看起来是多么可笑和一文不值,他的心像是被狠狠刺了一刀。

是啊,自己一个月工资只有一两百块,三口之家还蜗居在一个筒子楼里,每次外面下雨屋里就下小雨。想到这,宋如华彻底火了,什么狗屁前程似锦,他要报复,他要过那种荒诞蛮横的生活——

1992年,宋如华和两个同事凑了5000元钱,创立了托普,宋如华发了一个毒誓,他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靠给税务局开发软件发家,却因为没有背景导致业务扑街

想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对宋如华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托普初期的业务就是倒卖电脑及相关设备。

那时候宋如华负责跑业务,他尝尽了小生意人的各种艰辛,堂堂大学教授,整天蹬着三轮车在成都街头跑来跑去,样子又穷酸又落魄,还经常被人嫌弃。

即使是没日没夜地干,但是这样一个没有后台的人依旧很难找到大客户,此时的宋如华还是相信只要有实力、肯吃苦,就一定会有回报。

然而就在这时,宋如华终于等到了一个翻身的机会。

1994年年底,区政府想要采购一批能自动打印发票的软件,但在当时,这种软件根本没有人能开发出来。

托普的另外两个高层听了以后连连摇头,跟政府做买卖,谈何容易?但宋如华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在对税务系统及软件开发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背着两个合伙人揽下了这个项目。

说干就干,宋如华也不是吹牛逼的人,于是他从母校招了三个得过开发大奖的学生,夜以继日地搞开发,几个人花了两个月时间硬是把软件做了出来。

凭借这种自动计税和打印发票的软件,宋如华顺利地将业务版图拓展至全国各地方政府,一年内就创造了4000多万元的业绩。

一夜暴富让宋如华开始高估起自己的能力,他以为只要敢于出击,成功就唾手可得。

到了1995年,托普已然成为IT界的一股旋风,甚至敢与风头正劲的华为相提并论,而此时马云在教书,李彦宏还在美国打着工。

此时的宋如华,可谓风光无限,他觉得自己距离比尔·盖茨仿佛又近了一步,他声称要把托普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商和工程中心。

然而,这样的白日梦还没做几天,现实就马上给了他当头一棒,血流不止。

1996年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新政,限制地方自行采购税务软件,改为推行统一的计税软件。

托普由于没有深厚的政府背景,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排挤出局——各地办事处分崩离析,销售收入一落千丈,高管之间背后捅刀的丑闻不断上演。

他却始终想不通,明明是自己开发计税软件更早,市场占有率也最高,凭什么被无情地赶出市场?

此时的宋如华,价值观已经开始被扭曲了,他觉得自己有没有实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让别人认为自己有实力、有背景才行。

之前那个心比天高、年轻气盛又才华横溢的宋如华,彻底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向金钱下跪的宋如华。

一个软件公司除了不做软件什么都做,还成了IT界最大的地主

出了这档子事,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托普快不行了的时候,宋如华却突然发现了另一条更大的财路——他准备在四川打造西部软件园。

做软件园首先得需要土地,宋如华在成都郊区附近买了100亩菜地,这菜地本来花不了多少钱,但由于当时政府渴望快速推进信息产业,建软件园这事突然就有了象征性意义,于是政府开始大力扶持托普。

场地有了,现在就剩下大量的资金投入,于是宋如华瞄准了一家亏损严重的上市国企,准备借壳上市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可是托普濒临破产,没钱收购怎么办?宋如华是谁,堂堂大学教授,这点事怎么能难得住他——空手套白狼,而且跟套政府的狼。

他一边在媒体上大肆炒作软件园概念,称将把亏损的国企做成“中国信息产业第一股”,一边发布消息称正考虑把西部软件园以低价卖出去。

政府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但又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政绩还握在宋如华手里呢——于是给托普一路开绿灯,宋如华顺利的完成了借壳上市,而且凡是托普的项目,几乎都被列为一号工程。

在这次圈地变现的过程中,宋如华根本没花多少钱,一方面各地政府转让土地的价格非常低,有的甚至是白送的,另一方面宋如华一拿到土地就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如果不贷款,他就不开发。

短短三四年时间,他用空手套白狼的功夫在全国圈了27个软件园,资产超过100亿,共计1.2万亩土地,2000年前后,托普笑傲整个IT界,成了业内最大的“地主”。

托普集团的大厦

成功来的越是顺利,宋如华就越是肯定自己走对了道路。

托普自称是一家IT公司,但业内的IT公司并不把托普当同行,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托普软件什么都做,就是不做软件。”

从“中国的比尔·盖茨”沦落到阶下囚,10年辉煌恍若隔世

盘子玩得太大了,明显有点兜不住,但宋如华却不自知。

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托普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大的公司,手机和电脑的广告打得满天飞,却不见一样实质性的产品出来。

这时一个记者在经过周密的卧底调查后,写了一篇名为《托普泡沫》的长文发表在报纸上,把宋如华所谓的商业帝国的底细揭了一个底朝天。

这个猛料一出,举世哗然,一向巧舌如簧的宋如华却像是哑巴吃了黄连。

宋如华不怕媒体,但他害怕银行和政府,眼见托普的老底被扒了出来,银行慌了,开始全面抽贷,有的银行甚至将托普告上法庭,各地政府也以“开发不力”为由收回土地——宋如华引以为傲的27个软件园瞬间土崩瓦解。

到了2004年3月,托普上下早已人心涣散,宋如华却在这时称病辞职,并把自己所持有托普软件共计1800万股的股权,分别以1元的价格卖给两个下属,留下了12个地方政府和12家银行的巨额债权债务,带着妻女潜逃到了美国。

其实这事到了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一直在国外待着,谁拿他也没办法,人们甚至已经不记得他和托普了。

但宋如华却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他无法接受国内舆论为他塑造的那个形象,所以才有了这戏剧性的一幕——2011年10月,他冒着坐牢的风险回国,想向公众说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人,结果刚下飞机就被铐到警察局里去了。

随后,宋如华因为犯挪用资金罪及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但在受审期间,宋如华没有表现出丝毫忏悔的意思,他反而不断辩称许多事情与他无关,更没有卷走一分钱,他坚称自己没有做错。

但是对是错,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宋如华本人,还在监狱里吃着牢饭。

宋如华说恨自己出身不好,

恨创业大环境不行,

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但同样起于寒微,

当年与托普齐名的华为,

却成长为中国销售收入及净利润最大的IT企业,

这种结局,能怪谁呢?

*本文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日报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