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出海这件事,哪有你想的那么洋气?

共享单车出海这件事,哪有你想的那么洋气?

2017-06-14 14:12Newseeders 合作伙伴
最近一段时间,摩拜与 ofo 出海的新闻总是被刷爆朋友圈,但,其实单车出海并不会像中国那般「野蛮」。

火热的共享单车在国内竞争进入红海之后,都瞄准了看似蓝海的海外市场。

据报道,6 月底,摩拜将登陆英国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两座城市,预计先投入 1000 辆自行车。未来几个月内,摩拜计划在欧洲覆盖 100 座城市。

这是摩拜自 3 月 21 日,进入新加坡之后,选择的第二个海外市场。摩拜最大的竞争对手 ofo 也试图在国外市场圈的一席之地。

但是,在媒体的一片叫喝声中,我们应该「冷眼相待」,其实进军海外市场似乎并没有媒体「浮夸」的那么简单。

出海试水

摩拜与 ofo 自诞生起,双方自行车设计与扩张路线就不太相同。摩拜在中国落地的第一个城市是上海,ofo 则是北京的校园市场。在海外的扩张上,双方的进攻路线也有所差异。

摩拜:新加坡->英国

ofo:新加坡->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

极客公园根据公开报道统计发现,摩拜与 ofo 在海外扩张方面都像是在试水,在每个海外国家投放的车辆基本都在千余辆左右。相比之下,共享单车国外的进展速度与国内则大相径庭。

2016 年 4 月 22 号,摩拜单车在上海运营,标志着摩拜单车正式诞生。在一年多一些的时间中,据了解,目前摩拜在国内服务 83 个城市,运营超 450 万量单车,每天提供超过 2000 万次出行服务。

2015 年 6 月,ofo 启动共享计划,采用无桩共享单车模式,一直「隐藏」在校园。至 2016 年 11 月,ofo 启动「城市大共享」计划,开始走出校园,与摩拜展开正面拉锯战。ofo 宣称,目前已在全国 100 座城市投放了近 600 万辆小黄车。

平均计算,摩拜与 ofo 在最近一年中,每一个月在国内都要投入几十万量自行车。

那么,海外市场真的是一片蓝海么?

出海难题

与外国公司进入中国类似,共享单车企业进入其余国家似乎也会面临「水土不服」。


  • 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相比 2016 年下半年,资本疯狂涌入,甚至想进、进不来的情况,共享单车早期的融资困境可能真的有些「不堪入目」。

这一点,有很多采访报道,此处不做详细说明。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需求量」拿不准成为当时很多投资人犹豫的一个理由。摩拜 B 轮投资方之一的熊猫资本详解投资摩拜单车背后的逻辑时,曾提到「市场对于自行车需求量到底有多少?很多投资人认为没人骑车,但我们认为这个需求量非常大。」

这是一个对市场的判断,需求量的大小将直接决定运营规模。那么,国外市场这个需求是否存在呢?

共享单车致力于解决 1-5 公里的短期出行,在中国人口密度较大、通勤不是很方便的情况下,共享单车无疑能够很好解决短期出行难题。但是,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是否也存在这种出行问题?或者存在出行问题,是否会选择自行车来解决?


  • 规则与政府「态度」

中国法律的现状是还不健全,只是当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才开始制定相关政策。在国外,这点可能也存在很大差异。

以美国为例,据了解,美国法律规定夜晚自行车行驶要开车灯、使用者要戴安全帽等,所以中国共享单车因此也必须改变自行车的设计。而欧洲一些国家则要求,企业需要先申请牌照之后才能投放车辆。

如何适应规则,同时「拥抱」政府对出海的共享单车企业是一个挑战。


  • 供应链

要在海外投放车辆,供应链无疑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选择当地制造商,材料与较高的人力是否会直接导致单车成本过高?如果选择中国制造商,运输与关税问题是否依然会加高成本?

最近,据外媒报道,摩拜与 ofo 正分别寻求新一轮 6 亿和 5 亿美元融资。在国内市场,尚且存在需要平衡资本与破坏率的时候,加速扩张海外是否会存在钱的问题?


  • 本土竞争

外来企业进入中国,很多往往都是高调入华,然后默默退出,存在文化差异与本土企业竞争等问题。那么共享单车企业如何应对国外本土企业的竞争也应是一大难题。

另外,摩拜 CEO 王晓峰在 5 月摩拜「生活圈」发布会上提到一点,支付问题。中国银联丁林润介绍说,因为每个地方的监管、资金的跨境流动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包括跟成员机构对接等等。这也是国际化合作时遇到的一大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摩拜与 ofo 出海的新闻总是被刷爆朋友圈,但是综上所述,其实单车出海并不会像中国那般「野蛮」。

*本文作者Leon,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