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指点马云,当了30多年国企老总,如今他走了

他曾指点马云,当了30多年国企老总,如今他走了

马云在微信上发表了悼念文字:“冯董事长是江南药王,也是改革的先行者,是我的榜样。他不仅把中医药发扬光大,他自己也是一味改革的猛药,他的勇气、远见和担当,是我们浙商的经典代表。“

7月4日凌晨,原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总裁、杭州胡庆余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浙商冯根生在杭州逝世,享年83岁,一代国药工匠走完了他的传奇一生。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微信上发表了悼念文字:“冯董事长是江南药王,也是改革的先行者,是我的榜样。他不仅把中医药发扬光大,他自己也是一味改革的猛药,他的勇气、远见和担当,是我们浙商的经典代表。在我早期创业时,他还几次指导、鼓励过我,冯董事长,一路走好。”

2015年10月,浙商总会成立,马云当选首届浙商总会会长,冯根生被聘为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在众多浙商心中,冯根生即是浙商的“大掌柜”。

今年五一前夕,马云就曾去看望过冯根生。他当时表示,冯根生先生的仗义直言在他初出茅庐的时候给予了很大的精神支持,浙商一定会不忘初心,聚气凝心,互助互利,共同参与国际化竞争。

1、从“童工”到董事长

关于冯根生和胡庆余堂,或许很多年轻人不太熟悉。

但若提起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多数人便不陌生了,胡庆余堂就是由胡雪岩于晚清时期在杭州建立,素有“江南药王”之称,坊间一直存在"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说法。

1934年,冯根生出生在一个医药世家,祖父冯云生、父亲冯芝芳均是声名遐迩的国药老字号胡庆余堂的资深药工,他们当初也许不会料到,冯家第三代进入胡庆余堂的学徒,未来竟成了“掌门人”。

1949年1月,14岁的冯根生小学刚毕业,便进胡庆余堂做了学徒。

少年时期的冯根生

直到当年5月,杭州解放,传统的收徒制取消,因胡庆余堂每年只招收一名学徒,冯根生成了胡庆余堂的"末代学徒"。

进胡庆余堂做学徒,第一件事就是按照老规矩在“戒欺匾”下席地三拜。“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堂规,意为“戒掉一切欺骗”。匾文共102字,其中开头写道:“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堂规是作为学徒的冯根生必须要铭刻于心的,要记得住、背得出,这些在后来也成为他一辈子做人和经商的准则。

胡庆余堂堂规“戒欺”,匾文共102字,由胡雪岩于1878年亲笔撰写,至今已悬挂了139年

背堂规只是第一步,此外,还要将所有的药方、药名都记住。每天自凌晨五点开始,冯根生有16个小时钻在药材里,两千多种药的品相、药性、配伍、功效渐渐烂熟于心,丸、散、膏、丹的制用也慢慢驾轻就熟。

满师后他又站了两年柜台,在柜台给人抓药配制;煎药也煎了两年,每天三百贴,从他手中出去十多万贴药,当年杭州人都知道冯根生煎的药最地道最见效。

学徒期间并不轻松,师傅除了要考药材、药方等硬功夫,还要考验“人品”。有一次在院内扫地时,冯根生在地上捡到了钱,随后默默将钱放回抽屉里。后来这样的情况又发生了很多次,他都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觉得奇怪自己在各种地方总能捡到钱。直到十一年后,他才从病重的师傅口中得知其中端倪:原来,在冯根生进胡庆余堂第一天,老板就嘱咐了师傅考验他是否诚实,师傅前前后后一共考验了他十五次,冯根生每次都把钱还了回去,老板才完全相信了他并赞赏道,“这个小鬼连捡来的都不要,偷便更加不会。”

三年学徒生涯,让冯根生经历了各种考验,不仅助他在医学上学习的足够扎实,也为他以后在中药界稳扎稳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狂商”

然而,多年后,这样一个勤奋又诚实的冯根生,却被香港媒体送上一个“狂商”的称号。这又是怎么回事?

1972年,杭州市要创建杭州第二中药厂,地点是原胡庆余堂的一个制胶车间,冯根生出任了厂长。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了更多机会,让冯根生更有了干劲,也正式打开了冯根生传奇式人生的大门,要说起“狂”,冯根生应该至少"大狂"了七次。

第一次是1978年,胡庆余堂推出新品青春宝抗衰老片,虽然通过了药理检验,但由于相关部门从中作梗,始终未能获得生产批文。僵局之下,冯根生怕错过药品推出最佳时间,毅然决定先投产。这无疑是个胆大妄为的决定,说白了,就是“先斩后奏”,这使得冯根生和青春宝都命悬一线。后来,好在有国家医药总局的一帮老专家的支持,再加上有一位国家领导出面过问,最后此事才化险为夷。

第二次,1984年,冯根生向旧体制发出挑战,在全国还没有实施厂长负责制之前,率先在全国试行干部聘任制,全厂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第一个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同时打破传统的医药企业供销模式,凭自己的努力,消解了二级站的发难,建立了企业自身完整的供销队伍。

第三次,1991年,面对名目繁多的对国有企业厂长的考试,冯根生率先"罢考",引发了一轮轩然大波。最后,在《人民日报》等强势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为企业领导人松绑"的大讨论。

第四次,1992年,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公司成立。当年由于青春宝受困于机制,发展缓慢。为求一个好机制,冯根生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并让外方控股。但与当时大多数合资不同,冯根生独辟蹊径采取了母体保护法,保留品牌,总资产重新评估,只将其核心部分与对方合资。此举既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机会。

第五次是1996年,已经100多岁胡庆余堂,进入底谷期,年亏损额高达9500万元,濒临倒闭、负债近亿元的情况下,冯根生临危受命,毅然接手胡庆余堂,从小厂长正式成为胡庆余堂的掌门人。他将牌匾重新擦亮,跟庆余堂内所有人保证:“不管你们信不信,希望你们支持我,我一定会把胡庆余堂振兴起来。”没想到,仅仅一年后,胡庆余堂就实现了扭亏为盈,第三年就成为杭州市企业利税大户。“儿子”兼并“老子”,从争议变成美谈。

第六次,青春宝于1998年改制,为实现"工者有其股",冯根生作为经营层,必须持有2%的股份,折合成人民币是300万元。但以冯根生的收入根本买不起,这就引起了著名的"冯根生难题"。为了改革成功,冯根生一咬牙,向银行贷款270万元,再加上家庭所有的积蓄30万元,买下了股份,最终使改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第七次,2000年冯根生再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企业家的贡献有多大?身价几何?冯根生要"量化"一下。最后,浙江浙经资产评估事务所做出评定:冯根生的贡献价值是2.8亿人民币,利润贡献价值是1.2亿,其管理要素对效益的综合贡献率是15%-20%之间,现阶段是18%。

作为一个企业家,冯根生是中国企业改革的风云人物,关于改革,冯根生曾说:“什么叫枪打出头鸟呢?改革就要一鼓作气地飞。不能飞飞停停,停下来,目标就暴露了,肯定被打死。要飞就要一鼓作气地飞出射程之外。还有,做人规规矩矩、认认真真,那他用什么打你?心脏就是私心,我的心脏一直没被打到过,无私者无畏。”

3、“保姆”

这些年,冯根生时常称自己是“国有企业的保姆”,他什么也拿不走,“我工作了57年,当了30多年的国有企业老总,从来就是讲诚信,不骗人。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浙商精神。过去师傅教学徒会教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懂得职业道德,怎么做生意,简称叫生意经。生意经实际上就是浙商的灵魂。其实在生意经中的规矩就体现了我们浙商的精神:第一,戒欺,戒掉一切欺骗;第二是诚信,对待所有顾客都应该诚信;第三是不得以次充好;第四是不得以假乱真;第五是童叟无欺;第六真不二价,没讨价还价的,反过来叫价二不真。”

2002年,杭州市召开工业兴市大会,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奖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三位企业家:鲁冠球宗庆后,还有冯根生,每人奖励300万元。

从左至右依次为:冯根生、宗庆后、鲁冠球

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问三人:“你们每人拿到300万后,简单说,你们想圆一个什么梦?” 

鲁冠球说:“我想在杭州建一个汽车城,为每位杭州市民造一辆汽车。”宗庆后说:“我要成为杭州的李嘉诚。” 

冯根生说:“我要建一个汽车城不可能,成为杭州的李嘉诚我更没资格。1972年我成为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时,企业净资产才三十多万元,国家没给一分钱。30年过去了,我把这个先天不足的婴儿带大,这个孩子还是国家的,我还是一个保姆。我也想圆一个梦:希望我的东家开恩,让我这个老保姆好好休息。”

虽然嘴上说着休息,冯根生还是又干了七年,直到2009年才离开青春宝集团,退休工资只有6000多元。冯根生说,“我从来没有想着去捞钱,到我退休的时候,工作了50多年,把一个小作坊搞成一个大企业了,这是我的终生追求。我如果追求的是钱的话,50多岁就走了,辞职搞个自己的药厂,可能现在是几个亿资产的老板了。”

4、“不涨,坚决不涨”

一百多年来,胡庆余堂无论如何改革,但秉承"戒欺"祖训、"真不二价"的经营方针始终未改,而冯根生也成为一个值得敬仰的传承人。

胡庆余堂堂中的“真不二价”牌匾

2003年4月28日,杭州发现两个非典病例,并登了报。非典的爆发让许多人感到担忧和恐慌,次日凌晨才1点多,胡庆余堂门外就开始排起了长长的队,这些人都是赶来买“非典”的预防药。金银花是预防非典最重要的中药材,当时各大药房的金银花价格飞涨到离谱,原来每公斤20元的金银花,当时一下子窜到380元/公斤,涨了近20倍。

非常时期,药品上涨已实属正常,非典不是一天两天,如果不涨,迟早将面临亏损。当时冯根生刚做完手术还在疗养期,就匆忙赶回厂内跟大家紧急商讨,在探讨关于涨价与不涨价的问题时,大家的意见最激烈。

作为掌门人的冯根生考虑了约2分钟。2分钟内,他想到了如果造成胡庆余堂亏损将有什么后果,但也想到了“戒欺”的堂规、高悬在堂内的“真不二价”牌匾、一百多年来几代药工苦心经营的声誉,还有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的初衷——本就是开仓济世,瘟疫流行的时候,胡雪岩曾将做好的避瘟丹送到百姓手里。想到这些,冯根生当即拍案决定:不涨,坚决不涨,还要让利出售。

非典期间,胡庆余堂果真没有涨价,也没有断货一天,最终受到了极大地亏损,却收获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

2003年4月,《人民政协报》就此事刊载了一篇署名文章:《向冯根生致敬》。

今天,他所领导的青春宝集团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有37万元的中药作坊了,在其后不断发展的30年里,冯根生带领青春宝不断涉足家电、服装、房地产、通讯、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资产规模比当初整整放大了4000多倍,到2013年,青春宝已经是个拥有30多家全资、合资和参股企业,总资产达15亿元,年利税3.6亿元的以中药生产为核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2011年1月,已经77岁的冯根生出席了年度“风云浙商”颁奖典礼现场。

在礼仪人员搀扶下,冯根生走上舞台,从省领导和一位胡庆余堂新晋学徒手中接过奖杯,并寄语新一代药工将胡庆余堂的“戒欺”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随后的采访环节,工作人员为体力不太好的冯根生准备了一把椅子。采访时,主持人白岩松突然半蹲下来,将麦克风递给端坐在领奖台上的古稀老人,并说:“您配得上这把椅子。”顿时台下,掌声雷动。

当被问及是否适应退休生活时,冯根生说,自己当了38年国有企业的“保姆”,带领公司一路高速发展,突然慢下来确实不习惯,现在每天还会到厂里转转,“毕竟这个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有太多感情。”

在那次浙江企业界年度盛会上,冯根生被授予“功勋浙商”,是获此浙江商界最高荣誉第一人。

回顾冯老先生的传奇一生,不禁令人心生敬佩,而这一切,或许从做学徒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在生根萌芽了。

1949年1月,进胡庆余堂第一天,祖母为冯根生亲手缝制了新大褂,在送他去往店里的路上,祖母再三叮咛道:“根生啊,本来应该让你读初中的,但家里穷,只能让你学生意了!但穷要穷得有志气,老板给你的钱拿着,别的一分也不能拿。要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多做积德的事,好帮人尽量帮人,千万不可做缺德害人的事。”

*本文作者张秋颖,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