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1岁还在蹬三轮,转运却像滚雪球,如今身价数十亿建起餐饮帝国

他41岁还在蹬三轮,转运却像滚雪球,如今身价数十亿建起餐饮帝国

石家庄的连锁店停电,200箱汤圆全化了。分店经理被扣了1万多绩效奖金,陈泽民听说了,表示免费换200箱新的。经理自此成了陈泽民的铁粉,帮他做调研,并促成了8g的大汤圆,被叫做“中华汤圆王”。

他本想当个技术员,却阴差阳错进了医学院,一干就是2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49的他下海卖汤圆,靠最笨的方法一直赚到60亿,他就是三全食品的创始人陈泽民。

1943年1月,陈泽民出生于重庆江津一个军人家庭,3岁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先后去过郑州、南京、沈阳等10多个城市,所以,他的人生词典里就从来没有折腾两个字。

9岁的时候,与所有男孩子一样他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各种小机械,家里的闹钟、手表、收音机、录音机等,几乎被他拆了个遍。高中时期,甚至利用理发推子的原理,制作出一台小型收割机。

然而,命运却与这个发明小天才开了一个玩笑。1962年高考,他报的是无线电专业,却被阴差阳错分配到了河南新乡医学院,从此与手术刀为伍。

18年后的1984年,陈泽民已是新乡第二医院的副院长,仕途一片光明。那年,他41岁。

不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虽说是个副院长,收入还挺可观,不过,妻子却得意癌症,隔三岔五就要去医院做化疗,两个儿子都到了花钱的时候,“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大学,”所以,家里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当务之急是搞点副业补贴家用!

此后,他琢磨办培训,开餐馆,甚至摆地摊,不过都无疾而终。直到1988年五一,陈泽民去上海出差,偶然发现商场里的冰淇淋很畅销,要知道,当时冰激凌还是个新鲜玩意,别说新乡,郑州都没见到过。一打听,生产环节却很简单,“一台机器就可以搞定”。为此,陈泽民动了心。

于是,当年6月,他掏出全部家当,花1.5万元买了一台冰淇淋机,起名“三全冷饮”,“就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你想啊,在新乡卖冰激凌可是头一份,生意能不好吗?一到周末,好多家长就带着孩子来排长队,“夹心冰淇淋,5毛钱一个”,“火炬冰淇淋,2毛5一个”。别看本钱小,利润可一点不低,基本是对半赚。结果短短3个月,陈泽民就把买1万5的本钱给赚了回来。

当然,冰激凌的旺季也就夏天最热的3个月,一到10月天气转凉,就卖不动了,进入十二月只能彻底关了门。

此时,陈泽民又把眼光瞄上了汤圆。小时候,他母亲一到逢年过节,就用小石磨磨上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鲜。当时的重庆汤圆是用猪油、白糖、花生、芝麻混起来的,“又香又甜”,不像新乡汤圆是用干面旋出来的,“不香”。

但是,要想汤圆成为一门生意,首先要过的一关就是保存。在过去,老百姓只在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究其原因,就是难以保鲜。

唯一的办法就是冷冻。但是,如何让汤圆在速冻的情况下保持口感?这个确实很费脑筋。

陈泽民反反复复实验折腾了3个多月,也没有找到头绪。直到1989年五一逛街时,看到一个小朋友拿着一个夹心冰淇淋,他突然找到了灵感,“可以先把汤圆的芯冻成一个硬球,再在硬球的外面包一个面,进行二次速冻。”

一个一个包太慢,陈泽民就琢磨出个简单的办法,“盘好的馅儿堆在案板上,拿着小酒盅手起杯落,扣出来一个半圆,略微一滚,就是汤圆的馅儿。”

1990年,他干脆在郑州郊区租了50亩农作物生产基地,相继开发出红豆、五仁等7种口味的馅儿。

汤圆做了出来,如何卖出去呢?没钱打广告,46岁的他下班以后就蹬着小三轮,拉着煤气灶和锅碗瓢盆,去大街小巷摆摊。

不过,仅凭摆摊吆喝,一晚能卖出两袋就算运气不错,更多的时候就是赔本赚吆喝,“连烧煤气的本都收不回来。“

直到1990年圣诞平安夜,陈泽民无意中偶遇以前一位患者的父亲,“您为什么不进商场销售?”一聊,对方是新乡第一副食品商场的总经理。

这下妥了,第二天汤圆就上了第一副食品的柜台。由于口味多,量足,当天十几箱汤圆就全部销售一空。3个多月下来,“三全汤圆”就在新乡闯出了名气,很多商家更是把汤圆作为礼物送人,以至于陈泽民生产一箱,大伙就抢一箱。

“看来副业还大有搞头!”于是,1992年5月,陈泽民正式辞去副院长的职务,一头扎进了三全食品厂。

“泡沫板、铁皮、涡轮风机、无缝钢管、压缩机……”2个月以后,他硬生生搞出了一个低温冷库,并从德国引进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一天能生产400吨汤圆。”

到了1991年,业务已经扩张到安阳、开封、焦作、洛阳5个地级市,并于1992年冲进省会郑州。

搞定了中原之后,陈泽民下一个目标瞄准了北京。不过,西单副食品商场的经理是个行家,一尝就直摇头,“汤圆的糯性不够。”

的确,当时国内粮食短缺,糯米非常少,能够拿来做汤圆的糯米更是少之又少。关键时候,陈泽民一拍桌子,“就从泰国进口,价钱高一倍也买!”

1993年春节,1吨新鲜汤圆投入北京市场。刚开始,陈泽民忐忑不安,生怕卖不动。不过,仅仅过了2天,西单就打来电话,“1吨已经见底了,再以最快的速度送3吨来。”

原来,北京有很多南方老干部,就喜欢吃正宗的糯性汤圆。一看三全汤圆糯性足,立马过来排队,导致回头客激增。可是南方的老干部喜欢,并不代表北方人喜欢,“馅太甜了。”后来的3吨货卖了3个月才消化完。

“甜的我拿回去,换上咸味和水果味的,”陈泽民立马快马加鞭增加了咸味汤圆,并一举开发出苹果、桃子等5个水果口味。

“老人尝了,食不粘牙”,“小孩子吃了,香甜可口”,此后,三全汤圆在北京刮起一阵旋风。

拿下了北京,陈泽民信心大增,他一举买了50辆面包车,开足马力送货,并承诺经销商,“多给10%的利润,卖不完给我送回来。”就这样,到了1996年年底,又在沈阳、太原、西安等10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渠道。

1997年,家乐福、沃尔玛等国外超级连锁巨头进驻中国,陈泽民很敏感,马上第一时间接洽。

本是件好事,偏偏这年的中秋节,石家庄一家连锁分店突然停电一天,200箱汤圆开化了,“一次性损失6万多。”得知该分店的商务经理因此要被扣1万多绩效奖金时,陈泽民赶紧通知,“给免费换200箱新的。”

那位商务经理感激不尽,就此成了陈泽民的铁杆。不仅全力推销,更是帮着做调研,“有顾客说你家的汤圆太小了。”顾客就是上帝,陈泽民马上增加汤圆的重量,一举研制出8g的大汤圆,“中华汤圆王”的雅号不胫而走。

随后,“三全汤圆,味美香甜甜” 的广告在各大卫视开播。由于太火了,1997年元宵节,济南一家超市更是出现抢购现象,为了防止意外,最后超市不得不请警察出面维持秩序。 

1998年,三全食品营收突破1个亿。

不过,速冻食品本来就是个技术门坎很低的行业,很容易仿制。到了1999年初,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汤圆”的企业,光郑州就有30家。

1999年,三全对面的食品厂更是跟在陈泽民的后面,生产跟豌豆一样的小汤圆,并在央视大打广告,同时买下河南当地有名的灌汤水饺秘方,推出速冻水饺。

“你生产水饺,我也生产,”陈泽民果断选择了迎战。此后他花200万建立了一个高规格的产品研发中心,一举推出东北水饺、灌汤水饺等3大品类,包括猪肉荠菜、韭菜鸡蛋等20个口味。

不过,陈泽民的高明之处在于,结合开封名点和广东灌汤饺的特点,选用数字切菜机切菜,“保证了饺子馅汁液丰富,鲜嫩多汁。”

在制作上,陈泽民确立了“菜肴+汤圆”的跨界创新方式,选出“梅菜扣肉”、“芽菜烧肉”、“笋衣烧肉”等南北风味的名菜馅料。而在包装上,对手用的是包装袋,陈泽民就改散装,“少了包装的费用,就降低了成本”,原本7块钱一袋的水饺,陈泽民只卖5块。

等到对手耍起无赖,“你三全摆在哪里,我就摆在哪里”。这个时候,陈泽民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他果断撤掉广州3个卖场,改做饭店了。

2001年,陈泽民在郑州东风路开了一家“有知有味”快餐店,除了经营速冻食品,还有老百姓吃的家常菜,人均消费20块。

不需要厨师,中央厨房一步到位,服务员只需要加热。通过点菜系统,顾客一下单信息就能即可显示到配料间,顾客稍等片刻就能享受美味佳肴。

一年以后,快餐连锁遍布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开出100多家分店,把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2004年,三全销售额突破14亿。

4年后的2008年,三全食品登陆深交所,市值突破50个亿,陈泽民的身价也直逼42亿。

此后,陈泽民退居二线,把三全食品交给两个儿子管理。不过,他闲不住,2016年,73岁的陈泽民再度出山,这一次是踏入了新能源之列。

“让人们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的呼吸,在青山绿水里畅快地游弋!”

*本文作者关丹丹,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