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火烧掉20万!12年后,卷土重来,他用266亿点燃财富之光

一把火烧掉20万!12年后,卷土重来,他用266亿点燃财富之光

2012年,奥康的营业收入达到266个亿。当年4月26日,奥康国际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值一度达到94亿,成为“中国男鞋第一股”。

他本是一个木匠行走四方,一次眼馋老乡赚钱,他改行卖起了皮鞋。被一把火烧断财路后,他用诚信和质量闯出一条出路,如今年营收超过266亿。他就是奥康集团的创始人,王振滔。

1965年,王振滔出生于浙江温州千石村。那是一片山清水秀之地,地处瓯江下游,气候湿润,生长着樟树、柚木等100多种名贵树种,其中梅坦村一颗柏木树龄高达900多年。

然而,这一切与王振滔无关。就在他3岁那年,父亲突然因病辞世,妈妈靠着仅有的3亩地,一个人艰难拉扯着4个孩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振滔5岁不到就帮着妈妈操持家务,“先哄弟弟睡觉,再做饭”。7岁那年,一锅红薯饭蒸好了,他没端稳,结果全砸脚上,“脚面烫得肿起一大片。”

不过当老大的,情商就是高。小学2年级,班主任就让王振滔当班长,这一当就是6年,直到1981年他考入当地最好的永嘉一中。

高一暑假,王振滔帮母亲在水田里锄草。没有想到大中午太阳毒,母亲头一昏就栽倒在田里。赤脚医生告诉王振滔,“你母亲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低血糖,”“再下去,会有生命危险!”

“必须挣钱养活妈妈!”王振滔扭头跟着当木匠的堂舅去了武汉。刨木、拉锯、挥斧子,一过就是3年。

别说,聪明的孩子到哪里都聪明,王振滔好琢磨,“看到什么新奇特的家具,总要摸了又摸。”并于1984年五一设计出一个钢琴式书柜,“看着是钢琴,打开琴盖却是柜子,还能当写字台用。”

好手艺能带来好生意?错了,没有几个人在乎王振滔的小发明。“要吃饭,还得靠修桌子,”不过,做木匠,一年累死累活也就挣1000多块。

1984年底,爷俩去东湖旁边一家展销会,“顺路办点年货!”展销会上年货没有多少,却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皮鞋,“男鞋、女鞋、童鞋,足足有500多种”。摆摊的小老板更是吹得天花乱坠,“皮鞋生意太好做了,一个月就能赚500多块。”

“比当木匠强多了!”王振滔动了心。隔年2月,他就从温州一家国营皮鞋厂批发了200双鞋,兴冲冲去了武汉。

没有想到,展销会光摊位费就要1000元,他舍不得。

进商场?家家都有自己稳定的供货渠道,“定点合作,定点销售。”更何况,在采购经理看来,王振滔的鞋子就是个地摊货,“大商场不可能跟一个小贩合作!”

如去摆摊,那可真就成地摊货了,王振滔不甘心,“无论如何得进商场!”

不让合作,能否在商场租个柜台?不过,这招可够新鲜的了。要知道,当时全国商场里的柜台都是公家的,从没让私人进来过。

果然,一连谈了16家,前面15家连门都没让进,第16家是黄鹤楼商场。这回,倒是让进门了,不过,商场经理根本不搭茬。王振滔急了,他蹭地从兜里掏出3000块,甩在桌上,“我可以提前缴纳半年的摊位租金。”

可以商量!商场经理动了心思,谁会嫌钱咬手呢?“不过,只能给你一个8平米的柜台,面积是正常柜台的一半。”

“8平米就8平米,能进就行!”

不过,那只是第一步。当时,黄鹤楼本身在售的就有1000多款皮鞋。论样式,论质量,王振滔都没有优势,最后他决定在价格方面做文章,“9折优惠,一双50,两双80。”

一听说有折扣,摊位前面的顾客立马多了好几倍,不过,看的人多买的人少。王振滔就琢磨出微笑服务,“陪客人聊天、讲笑话,领着顾客的孩子做游戏。”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国营商场,吃的是大锅饭,卖好卖坏一个样,哪个售货员不是大爷,“脸难看,门难进。”王振滔这么一弄,搞得很多顾客受宠若惊,焉有不掏钱之理?

果然,当月销售量就呼呼上涨,到了第2个月,200双鞋子已经全部销售一空。他连夜赶往温州,紧急追加了500双!

年底一结算,王振滔自己都吓了一跳,那半个柜台的销售额达到了5000元,“比其他10个柜台加起来还要多!”此后的2年间,王振滔就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万块。

一看卖鞋大有赚头,于是王振滔把全部身家20万投了进去,一口气进了2000双鞋子。不过,这回可彻底砸了。

怎么回事?原来,1987年的5月,一个东北女孩给未婚夫买了一双温州皮鞋,没有想到穿了一天就开帮,“里面塞的全是马粪纸!”东北女孩的暴脾气一上来,立马把鞋子寄给了温州市长,“温州人拿劣质皮鞋坑人,当市长的不脸红吗?”

此前,就有上百起顾客投诉,这下墙倒众人推。一夜之间,温州的“一日鞋”成了“瘟鞋”。当年7月,工商总局在全国打假,从南京、上海、湖北等地查抄出5000多双劣质鞋。那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广场上,一把火全烧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王振滔的柜台也被查封了,1800双鞋子全被没收,“损失20万,以前赚的钱全搭进去不说,还倒赔5万块!”

那段时间,温州鞋子就成了过街老鼠。很多当地的皮鞋厂不是关门,就是改行。但是,王振滔不服输,“是人就得穿鞋子吧,我就不信做不出好鞋子!”

于是,1988年3月,王振滔决定借3万块,在温州开一家制鞋厂,从卖鞋转向制鞋。彼时没有一个人看好他,包括身边的亲朋好友,“执迷不悟,傻的可爱”,“就是做出来了也没人买!”

关键时候,母亲坚定地站在了儿子这一边,老太太语重心长,“老大啊,你做什么妈妈都支持,唯一的要求就是做事要有良心,不能坑蒙拐骗!”

母亲的支持就是最大的支持!于是,1988年3月,王振滔拿出仅存的3万块,雇了8个师傅,在自己9平米的小屋里开始了制鞋之路。彼时,国家正在申奥,王振滔直接给自己的鞋厂起名“奥林”,寓意更快、更高,更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来第一把火就对准了原材料,“牛皮、羊皮、猪皮,三大皮种,奥康只要最好的头层皮!”

为啥就用头层皮呢?因为头层皮由密薄的纤维层和疏松过度层组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和工艺可塑性,而二层皮、三层皮强度就较差。”

不过,当时浙江到处都是人造革,真皮都不好找,别说头层真皮了。王振滔前后跑了30多家皮革厂,最后才在绍兴找到了头层皮,“表面有粒面,毛孔粗细还不一样。”王振滔当场缴纳了1万定金,和那家工厂签了2年的采购合同。

搞定了原材料,接下来就是工艺。王振滔提出的硬性要求就是皮鞋不能断裂!此后,他领着8个师傅在工厂里挥汗如雨,做褶皱实验,“测试皮料在几层折皱后会断裂。”直到第67次,才最终敲定了生产工艺。

除此之外,王振滔又创新性的把鞋底分为3层,“外面大底做鞋帮,吸汗底在最里面。”最关键的是中间的中底,“硬度、厚度、对折的韧性,必须到位,否则鞋子穿起来不舒服。”

如此反复折腾,直到4个月后,奥康的第一批真皮皮鞋才出厂。不过,这回可是真家伙,“弹性强,韧性好,透气、保暖、防臭。”反正顾客能想到的功能全有了!

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1990年初,王振滔带着4000双奥康皮鞋。还是那个黄鹤楼,还是那个8平米的柜台。这回他贴出大幅标语,“半年内出现质量问题,双倍赔偿!”

当下下午,来了一位顾客,好像很满意奥康的褶皱纹鞋面,不过一看是温州鞋,扭头想走。王振滔一把拉住,“你是奥康的第一位顾客,也是奥康的荣誉顾客,可以终身享受奥康皮鞋8.8折的服务!”

就这样,奥康迎来开门红。碰巧这位顾客的女儿在报社工作,听过父亲的奇遇,立马写了一篇新闻报道。结果10天不到4000双鞋就全光了,“都要做奥康的荣誉顾客!”

半年下来,柜台面积扩大了3倍,一个月能卖掉9000双鞋。一年以后,他相继在武汉、杭州等6个大商场租了10多个柜台。

不过,当时在鞋业市场上,“森达”旅游鞋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百丽”在女鞋中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面对困境,王振滔决定从个性化服务开始入手。

首先,量脚定制

当时,不少顾客反映鞋子不合脚,王振滔就要导购把每个顾客的要求都记下来,“款式怎么变、尺码要多大、哪个颜色好看……,”半个月后,直接将鞋子寄到顾客家里,反正顾客要什么鞋,鞋厂就做什么鞋。

做的多了,发现各地消费者脚型都很有特点,于是,王振滔决定开发不同版型的皮鞋,“东北人脚板大,山东人脚板宽,西南人脚板细,西北人脚板肥。”

很快,奥康的柜台就火了。仅1991年的春节,3天就卖出去1万双鞋,1991年全年营收达到100万。

其次,产品创新

卖的多了,现有的师傅忙不过来。于是,1992年,王振滔一口气引进4条绷帮流水线,彻底告别手工加工。

同时,王振滔在全国20所高校一口气招聘了50名大学生,组成设计部,“统一送到意大利米兰,接受3个月培训。”

人才有了,其他就不是事。当年奥康一口气推出康龙、美丽佳人、红火鸟等5大系列。1997年过后,小鞋厂摇身一变成了奥康集团,年产值高达4个亿。

最后,开连锁店

当时的大品牌,全都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下功夫,王振滔知道硬拼硬不过,就选择在二三线发力!

1998年,王振滔在温州开出第一家连锁,“只卖自己的鞋,再也不用为商场租金发愁。”店里的5大系列鞋子各自锁定特定的人群,康龙主打工薪阶层,“每双价格59元”;美丽佳人主攻白领女性,“款式新颖,时尚潮流。”

此后,王振滔迅速在全国铺开,一口气开出1000家店。1998年底,奥康营收突破5000万。

奥康一走俏,假冒牌子就出来聊,还花样翻新,“一下子涌出来X奥康、奥X康、奥康X等十多个相似商标。”

不能再被假货坑第二次!王振滔立刻派出40人打假团队,“5人一小组,分头行动。”在山东胶东半岛,他发现仿冒的一条龙配套服务,“10家企业,1家做商标,3家做包装,6家做鞋。”

王振滔怒了!他决定再次火烧假鞋,“为温州雪耻,为奥康正名!”1999年8月8日,同一日期,同一个地方,王振滔在杭州武林门广场点燃了第二把火。“为了这一把火,我付出了12年的努力!”

2001年3月,王振滔高举着“温州制造”的大旗,砸下500万资金,挺进上海滩。要知道,当时很多温州企业都不敢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注产地。

但是,人家上海人什么场合没见过,温州鞋算老几?所以店面一直不温不火。那年五一,一位欧洲人在店里绕了5、6圈,拿着一双皮鞋直摇头,“真皮做不出这种褶纹效果,这是作假。”

王振滔二话没说,立刻拿出剪刀,三下两下把皮鞋剪开,“看是真皮还是人造革?”“好,这是5000万的订单!”原来那哥们是德国第二大贸易商的中国首席代表。

这下上海滩轰动了,奥康专卖店一下子涌过来500多人,一天就卖出去1000多双鞋子。到了2003年,奥康的专卖店已经增加到2000多家,营收突破1个亿。

5年后的2008年,王振滔一举在西部投资10个亿,打造鞋都,“集科研、培训、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面积超过2600亩,一举提供5万个就业机会。”

2012年,奥康的营业收入达到266个亿。当年4月26日,奥康国际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值一度达到94亿,成为“中国男鞋第一股”。

如今,奥康集团现有员工15000人,拥有3大生产基地,30多条生产线,旗下的3000多家连锁店一年要销售5000多万双皮鞋。

而王振滔本人的目光已经转向了慈善,帮助贫困大学生上学成了他的新目标,并为此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人的一生中,花钱和赚钱同样重要,只有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人生才有意义!”

*本文作者陈启,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