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BAT阴影,互联网出海还有哪些机会?

逃出BAT阴影,互联网出海还有哪些机会?

2017-08-24 09:18Newseeders 合作伙伴
互联网正经历二次出海,之前是基于海外人口红利,现在是输出商业模式。国内搜索、社交、购物、支付被巨头把持,流量集中在BAT手里,留给新公司的流量越来越少。你不下沉三四线,不玩跨界产业结合,就只能出海了。

今天跳一跳大神。

自从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政策后,民间对于出海这件事一直抱有很高的兴趣和意愿,这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出海符合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是好事,用一个简单的词来说就是蹭热点;另一方面是国内很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急需一些突破口来缓解现在自身的压力。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尤为如此,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以猎豹、APUS、SHAREit(茄子快传)为代表的出海公司一度成为标杆和热词,很多企业开始扎堆往国外跑,在去年到今年年初,出海又逐渐冷下来,甚至有机构和公司开始反思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合出海,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正常的波动和调整,市场规律告诉我们大部分情况新生事物都会经历一个从泡沫到挤出泡沫的过程,这是一个合理的变化。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的影响下,互联网正在经历第二次出海,这次出海和之前有很大的区别,之前的出海是基于海外市场的人口红利,现在是模式创新后向国外输出新的商业模式,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出海。

至于出海还是不出海,一方面要根据产品特性,但首先要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出海基本上已经成了趋势,因为国内现在搜索、社交、购物、支付等几大领域基本上已经被巨头把持着,流量基本上已经集中在BAT等寡头的手上,同时大公司的产品全方位渗透,渗透率达到历史最高,留给新公司的流量和领域越来越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么去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要么跨界做和产业深度结合的项目,类似互联网+,比如江小白、乐纯,剩下的就是出海,去往更广阔的地方走,说不定能杀出一片未来。

互联网行业的三次出海

出海一直都有,但总的来说,互联网行业集体出海的基本上集中在两个,一个是手机,一个是安卓工具。

第一波出海是以手机行业为主,时间大概是2014年前后,整个手机行业开始大规模进军印度和东南亚市场,当时小米还特意招了谷歌背景的hugo来负责全球化市场,加入小米后一直驻扎在印度。

原因很简单,这些国家智能手机发展速度很慢,很多人还在用功能机,面临着从功能机向智能机升级的关口,而当时国内智能手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红利瓜分的差不多了,因此,像小米这样主打性价比的产品,能很快占领市场,然后是OPPO、VIVO这样的公司紧随其后,最高的时候,中国手机品牌占据超过50%的印度市场份额。

但现在手机出海也不好做了,根据国外媒体报道显示,华为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有去年同期的3200万部减少至3000万部。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生产厂商正在遭遇“走出去”后增长停滞的困境。

随着东南亚国家人口红利释放完毕,新一波的人口红利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转移,比如像东欧、非洲、南美等等。

手机之后,是工具类产品出海的崛起和成功。为什么是工具,因为工具不涉及到宗教文化习惯偏好,并且也不是巨头核心业务,在当时安卓工具类app整体不发达的情况下,基本上做了就能起来。

这其中以猎豹和SHAREit(茄子快传)为代表。猎豹大家都比较清楚,但对SHAREit是什么可能还不太清楚,SHAREit在全球拥有超10亿用户,斩获GP首页推荐七百余次,它其实是一个近场传输工具,不用流量和网络就能在不同系统、多个终端传内容和资源,是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的工具。

目前在东南亚这些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国家,SHAREit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应用,比如在印尼,当地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1个亿,稳居Google Play 全榜第二,当地绝大多数的内容、资源都是通过SHAREit进行分享。

但工具产品的坑基本上已经被占完了,像桌面、安全、传输、清理、杀毒这些安卓用户比较初级通用的需求,已经都被APUS、猎豹、SHAREit等公司把持着,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在海外都拥有数亿的用户,并且产品在某个细分垂直领域做到了第一,新的创业者想进来,现在已经很难了。

出海还有机会吗?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出海还有机会吗?

我觉得还是有的,从宏观层面来说,过去的出海主要集中在安卓工具,移动广告,以及游戏等领域,比较单一,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领先地位的势能会逐步向外扩散,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这其中有两条路径,一种是中国创新的商业模式,成长到一定的体量后走出去,比如中国现在已经实现无现金社会了,而支付宝在过去一段时间大肆收购东南亚以及周边的公司,就是为以后全球化铺路,以及ofo和mobike这两家公司,已经把共享单车推广到全球60多个国家,即便是很多发达国家,他们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也没有中国发达和便捷。

另外一种就是针对海外的泛娱乐的产品,比如直播虽然先诞生于国外,但国内直播的发达程度显然没有一个欧美国家能够相比,还有就是P图之类的,另外像内容分发的新闻产品,国外还属于一片空白的状态,如果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和方法切进去,其实有很大的机会会成功,像国外版的今日头条News Repbulic,风靡美国的直播社交产品live.me,其实背后都是中国公司。

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比起5年前第一次出海,现在出海的团队的综合实力更强,对于国外文化以及用户的偏好更加熟悉,并且目标和策略更加坚决——这意味着成功的几率和可能性也要更高。

总结一下

出海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拍脑袋,比如为什么外卖这种行业在欧美就做不起来啊——因为欧美人力成本很高,然后欧美国家地广人稀,送个外卖几十公里,你觉得可能吗,所以基于线上的产品,在一些流量红利还未释放完,或者说XX品类尚未覆盖的地区,仍然有相当大的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出海其实是一场持久战,因为国内的竞争格局一直在变化,而国外的流行趋势和风向也一直在变化,在这两个变量之间,总会产生一些空隙和重复的地方,这其实就是机会所在。

*本文作者唆麻,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唆麻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