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俊民的人生是从卑微和争气开始的。
他的父亲12岁从福建莆田到雅加达做苦力,拼搏一生也只是开了个不到10平米的小铺子,但在艰难中把儿子送进了新加坡南洋大学。
年轻时的翁俊民就被认为是非池中之物,但在40岁以前他始终没有冲出人生的“池塘”。
机缘巧合,他娶了印尼钱王李文正的女儿,却不被这个豪门家族欣赏。还在谈恋爱时,李文正就曾因他穿着拖鞋登堂入室告诉女儿:“请你买双鞋子给他。”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羞辱。
婚后第一周,翁俊民就接到李文正的通牒:“你不可以参与我家族的生意。”当时,李文正的泛印银行已是印尼最大民营银行之一。
被伤自尊的翁俊民脱口而出:“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我要超越你!”
之后,他当倒爷、开工厂,都不得志,好不容易靠汽车经销有些成绩,又因厂商改变代理政策,他的摊子铺太大,欠下巨债。
当时,他已36岁。
面对巨大的债务压力,翁俊明厚着脸皮去找李文正帮忙,但李文正却转移话题,不置可否。
几天后,翁俊民却接到李文正的电话,请他一起晨跑。“我们就一起绕着伊斯图拉(Istora)体育馆慢跑。他也不说话,只是跑,让我心里很纳闷,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但我每天都心急如焚啊,他越这样,我越是感觉,这是在扇我的耳光。”
大约过了一个月,李文正开口说话了:我会借钱给你,让你走出困境。收到汇款不久,翁俊民还接到李文正的电话:“不要用这个钱去做其他事情,只能用来还债和发展生意。”再然后,李文正再也没有要他一起晨跑。
“这就是李文正先生,让人无从猜测。一个谜样的非凡人物。”翁俊民说。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铁哥们杨受成带翁俊民见了一位陈姓的算命先生。这位陈先生既在杨受成风光无限时精准地预料到他会摊上大事儿,又在杨受成负债3.2亿的谷底时,给出过几年内他就会翻身的神预测。陈先生见完翁俊民后大喜,告诉杨受成,你这朋友,将来必成大器。
翁俊民不太相信算命这回事,但听杨受成讲得神乎其神,他还是倍受鼓舞,转身回到印尼鼓足精神,重新开始。
现如今,翁俊民的国信集团,业务涉足金融、医疗、零售、地产和媒体多个领域,是印尼最近10年来成长最快的财团企业。在雅加达最繁华金贵的CBD,他一人拥有多栋标志性大楼。只要人在雅加达,他每天都要在其中一栋大楼工作,而且常年保持10小时以上。
2016年,翁俊民实现当初的誓言:超越李文正。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6印尼50大富豪榜上,他以31亿美元的身家位列第八,李文正则以19亿美元位列第十。
即便这样,翁俊民依然常常觉得自己与豪门之间仍有一堵墙,虽然这墙越来越薄了。“我和李白(李文正的儿子)还有他的兄弟(李青、李棕)就像是不同世界的人,他们在院里,我在院外,隔着围栏握手,很近却又隔着距离。”
这也让翁俊民努力在财富之外证明自己。他出任印尼华商总会总主席、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总主席多年,还曾是被寄望出任印尼副总统的华族第一人。2013年,他还与比尔·盖茨一起改变世界,每人捐出1亿350万美元,设立了在印尼及周边国家展开医疗救助的慈善基金。
今年8月,翁俊民又带着下一代回到祖籍地福建,表示要向福建省政府捐款一亿元,用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上,为家乡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一份力量。
翁俊民对媒体持开放态度。他多次接受华商韬略的访问,出任华商名人堂荣誉总编辑,曾与我们进行一次被他称为“对商业和人生最诚恳与全面的回顾与恳谈”,现将部分内容再次分享:
◇ 现在,全球经济似乎依然没有走出金融海啸的负面,您这边的情况怎样?
我们非但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而趁低加快投资:扩建了医院;多个数亿美金的地产项目运作;银行也加快升级改造;零售业务有新进展。甚至,我们还进军了饮料业和媒体业务。
◇ 这是否跟亚洲金融危机给您的教训有关?
1997年之前,我就知道了稳健的重要性。因而,1997年,国信银行还因祸得福,不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因为失去很多竞争者得到快速发展。当时,印尼前10大银行基本陷入泥潭,我们则安然无恙并脱颖而出。
金融风暴令很多企业倒闭,关键还是在于自身存有弊病,风暴只是把问题提前暴露出来。没有这个风暴,一些公司也要倒闭。
◇ 什么经历让您更早知道了稳健的重要性?
1987和1988年,我们做汽车代理,曾经很辉煌,但几乎一夜之间就倒掉了。当时的失败,有日本厂商的原因,他们突然改变代理策略,一下放开市场,让我们没办法适应。
但随后的6个月反思中,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很重要一点,风险考虑不够,甚至盲目乐观。
◇ 那些反思给了您哪些启示,让您有何改变?
我制定了一个原则,只做可计算而且担得起风险的生意。物极必反、居安思危,我后来一直用这八个字来经营自己、经营生意。
小心驶得万年船,好的时候,危险可能就在前面。我常这样提醒和管理自己并防患于未然。
◇ 所以您是只做输得起的生意?
你讲得极是。我绝对是只做输得起的生意。
企业扩张一定有风险,但我不喜欢冒险。我以可计算和可承受的风险来发展事业。每个商机放到面前,我都要考虑,有机会赢,但我输得起吗?输不起,再好也不做。
◇ 您怎么看业务多元化的必要性?推进多元化时,您特别强调哪些事情?
企业要做大只有两条路走,一是事业本身的成长,一是从一个事业拓展到另一个事业。如能力允许,又有企图心和新机会,应该多元化。
我坚持用专业化去多元化。进入新行业时,我会像这个行业的专业创业者那样思考机会、风险,配备专业的人事、财务、管理。
我的一个便利是,做银行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机会。每个人借钱时都会和我说,他的生意如何,盈利模式是什么?让我们学习到很多,发现很多商机。同时,也提高判断力。
◇ 您会怎样选择新的商机?
我从三个方面选择和构思新行业。
第一、每个事业都当成独立的商机来考虑。用专业精神去了解这个行业的状况,空间有多大,我们可以做什么,如何建立优势。
第二、我要求新事业与既有事业要有关联关系。如果我已在做上游,会考虑贯穿到下游,建立完整产业链。比如我做面粉,会受到包装上的牵制,因此,我去开个包装厂,甚至,我还会去种小麦,做成一个连贯的产业。
第三、上下游之外,我强调策略性的关系。不是事业上相互关联,而是不同生意间有内在联系,去挖掘出来,经营它。这是最有艺术的。
像我们有银行,就想到开金融公司,后来我们又开了保险,因为银行有那么多客户,这些客户可以买保险。我们还把客户带到医院,我的医生可以到我银行的客户家去看病。
这个策略性关系,核心是围绕某个共同价值点去建立产业。我一直看好一个价值点:顾客,或者说顾客网,我们一直在这么努力。
◇ 您是希望建立并拥有一张强大顾客网,这有点像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思维?
我认为,在一个生意中,最贵的是网,网的中心应该是顾客。这个网早就有了,从人类有生意以来就有。互联网只是让它更高效。
你有200万客户,这就是一张网,会做生意的,要维护好这个网,不断向里面装东西。
比如,我有做一个生意,饮料。人家问为什么做饮料?我说,因为我可以不很费力就做到。
我到中国引入饮料厂,他们拿技术设备过来生产,我还可以贷款给它。我的银行有几百个分行,我让银行经理告诉顾客,喝我们的水。
我银行还有一个客户,他在印尼有几千个零售店。我请他吃饭,说,我要和你做个生意,让你一些股去占,要求是,我的饮料要在你的店里卖。我还自己有媒体,广告费也节省很多。
所以你看,我不花太多本钱、精力,就做成一个新生意。为什么,核心是因为我们有顾客。
在现代商业中,顾客的价值已不单单是体现在某个业务上,我对大家的忠告是,一定要重视、维护和利用好你的顾客网。
◇ 您的讲述让我们看到您本人对国信集团的发展引领。这让我想到大家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企业一把手或者说企业家对企业的影响?
我不喜欢个人主义,但我坚定地相信,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一个人,或者几个人。
甚至,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比如中国,邓公改变了这个国家。当然,这最终是很多人的努力,但没有他,就没有其他人的发挥平台。
一个国家、家庭、公司,都是这样。关键是依靠一两个人,不是一群人。这一两个人有能量、有担当,就会对整体改变很大。
公司要发展好,一定是要靠领路人英明有力。
◇ 您当好老板的经验是什么?
有很多事会对你产生影响。比如,正直、诚信、勤劳、善待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以及奉献精神。但成功是高手之间的较量,老板要做的是,如何比人更好。我想强调的是:
要有一个做事情的好态度和好习惯。
我的态度和习惯是,总目标要大,阶段性目标要实际,配合的行动要细。年轻人创业,应从赚第一块钱开始,一步步,胸怀大志,脚踏实地。既要有大目标,也要脚踏实地,分阶段进行。目标不大,成就自然局限。但行动不细,就会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成为白日梦专家。
另外很重要一点,要每天提升自己,让自己在跟事业有关的方面更全面、专业、不落后,最好是领先。这要多观察、学习、思考。观察社会和产业趋势,以及别人的成败,你要从中得到什么经验教训?任何事都要用心。
生意好像是有生命的,你越用心抚育和投入,它就会越好。我是坐在马桶上都在思考自己的生意。对我来说,没有假期,即使有,假期也要思考生意。这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你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我享受其中。
一个领导人,一定要做头羊,而且在各个方面做榜样,连生活都要很谨慎。什么事情都有好的、坏的榜样。一个企业家,事业上即使很好,假如你的生活不检点,别说社会,就连秘书都看不起你。有的老板坐下来,滔滔不绝讲自己如何赚钱,炫耀自己,浑身铜臭味,也有的老板很有见识,一看就有深度、有层次。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和职员命运。
要成为一个好企业家、好老板一定要有理想,有对社会的责任和承担。好的老板和企业家,绝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人的层次和修养的高低。比如企业家精神、道德态度等等。
领导人永远要力求上进,心中永远要有一座山去攀登。登上一座高山,又要迈向新的高山。
◇ 在管理和用人上,您有什么特别?
用人方面,我们中国人经常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有人反驳说,疑人也要用,用人也要疑。我不太在意这个。
我喜欢用制度来用人。不能无止境相信一个人,也不能完全不相信,一个正确的制度,会塑造好、管理好、使用好人。
管理上,我特别强调赏罚分明。
有的老板,员工不好的看不到,员工好的也看不到,这是不称职的。再有,好老板一定要优待员工,员工不是你的奴隶,是你的同仁。要对员工有关怀,你的企业要有快乐和关怀。
◇ 不断上山是很辛苦的事,您如何永葆热情,比别人攀登到更高?
我每天五点半准时起床,起床后第一时间,五点半至六点半,我会把当天订阅的中文、英文、印尼文,所有的报纸看完。
六点半至七点半,我开始做沉思,反思昨天说错了什么话,什么事情没做好,思考今天要做的事情,要见什么人,该说什么话,我要准备得非常充足,因为一到办公室,就不能想了,事情已经在那里等着你了。
八点我准时出门,八点半一定是坐在办公室里了,比所有经理都早。我没有午睡的习惯,晚上基本不应酬,下班回家吃饭,和家人沟通,十点半睡觉,我没有熬夜的习惯。
我要求自己,每天,当我站在镜子前,我可以坦然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我就是那个翁俊民!我希望大家回到家里也能够站在镜子面前,问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坦然面对镜子里的那个人!
我还有一个习惯:总是多做5分钟,10分钟。
每一天,每个事情,比别人多做5分钟,10分钟,更多分钟。我们公司是9点上班,5点下班,但我要求自己,做到5点过5分、过10分,过更久。早上,8点半就来。看书,别人一天两三页,我要多看半页,多学一点。
◇ 您刚才谈到,自己也遇到过很大的失败,您是如何面对及处理失败的?
失败给你一个不好的结果,也给你一个发现好的机会。我对失败是,不害怕失败,但每次失败,都必须总结经验,不允许类似再败。
比如,1988年的失败,就让我学到:第一,量力而为;第二,珍惜拥有的;第三,认识谁是可以依靠的人,让公司有了更稳固的平台。就像到机场接你的苏先生,他看我倒下去,又看我起来的,20多年了,我们关系巩固,没有合约,靠患难建立的真情;第四,我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神把我从谷底拯救出来。
◇ 在您看来,人生怎样才会更美好?
我很难讲得清如何有美好的人生,但我对如何失败并把人生弄得乱七八糟有观察。
我认为,人生的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把生活的轻重主次颠倒过来了;二是把生活的目标和工具颠倒了。
什么叫轻重?比如一个学生,重点应该是勤奋读书,拿好成绩,如果他把时间用在怎么玩上,那么就会乱七八糟,就是没分清轻重。
第二个要分清楚人生的目标和工具。比如说,我要成为一个有钱人,我想做一个部长,它不应该是人生的目标,它只是人生的工具。
人生的目标,应该是创造幸福生活,给自己创造,为更多人创造。
还有一个体会,自我激励与管理。
我出生在贫穷家庭,小时候亲眼目睹父母被别人讨账欺负,那时就下决心要为我的家庭争口气。但只有决心不够,要达到某个目标,你还需要对自己有规划,要求,而不是靠习惯和天性,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因此,我每天都提醒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约束自己。让自己过一种有目标并且严谨有序,自我约束的生活。
最后,我还要说人生是理性和感性的配合,你配合得好,人生是正数,配合不好,人生是负数。回到家我会感性多一点,爱心会多于道理;做生意,就要理性多一点,不能说你是好朋友,我就可以给你贷款多一点。
所以,做人的艺术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
◇ 我从中国来,自然要问您一个有关的问题,我很好奇的是,您怎么不到中国大规模投资?
我以前最早是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现在不再到中国有两个原因:
第一,印尼的商业机会很多,我认为我还没有用完,我觉得我在这里还可以做得更好,我在这里也更有基础,要集中力量做到更好。
第二,我总觉得,我们在印尼好像有点本事,但到了中国什么也不是。中国的发展进步太快了。你们身在其中没有感觉,我们感觉很大。
我曾在20来年前提醒印尼官员,说中国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一定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说,中国能够发展是一个笑话。
现在看,他们当时的判断是一个笑话。
另外,我也觉得,现在去中国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成功。起初,我们到中国还有一些优势,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很难有竞争优势。
比如我们印尼过去的,除了早前抢得先机的,现在有哪些人在中国获得真正的成功呢?不光印尼,东南亚,甚至港台,全世界,都如此。
除了某些真正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还有技术的壁垒。现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国企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格局,眼光,思维,已经让外面的绝大多数企业没有什么先进性可言了。
你们的发展太快了,外面的人到了中国就会知道,她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你的想像。30年前,我们捐点钱就不得了了,现在不要提了,现在的中国,几十亿美金下去,一个响都没有。
我真是佩服邓公与后来的中国领导人,他们彻彻底底领导中国人强大了这个国家,佩服至极了。
这令我们这些海外华人真的是与有荣焉,自豪,骄傲。你们在国内,可能是感觉不到,中国人,华人,这些年,在世界上,经受了怎样的眼光变迁。以前我们的话题是什么?华人被歧视,东亚病夫。现在是什么?现在是中国买下世界(笑),全世界争着跟中国打交道。
所以,你问我为什么不到中国做生意?我的问题是,我凭什么到中国去,我能贡献些什么?
坦白说,我一到中国就自卑。一看到中国的突飞猛进,就感到自己什么都不是。
我不是谦虚,事实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