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DAMO表示“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中文名则由马云在两周前敲定。达摩祖师在此悟出少林武功,成天下武学源头。马云则希望它聚天下精英,“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成为未来世界的摇篮。
“阿里巴巴不会永远活着,每家公司都有生命周期。”马云说,他希望能留下三样东西:达摩院留下科技创新;湖畔大学留下企业家精神;阿里巴巴留下家国情怀。
因此,他希望达摩院能比阿里活得长,20年后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服务:解决1亿人就业,服务20亿消费者,帮助1000万企业盈利。听起来,马云把今日阿里巴巴的成就,翻了数番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
达摩院确实人才济济,仅10人名单就汇聚2位中国两院院士、3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它既研究基础科技创新: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也希望助力技术与产业的融合。
可以说,马云把未来最好的想象,都寄托在今天成立的“达摩院”上,视之为拥有25000技术人才、5亿用户的阿里,对世界交出的答卷。
此外,马云毫不吝惜谈了自己设想的未来,谈了“利润不该由规模带来”,说到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爷爷,和为什么厚着脸皮唱歌。以下是由新芽NewSeed(ID:pelink)整理的,金句满满的马云演讲:
达摩院不只是技术的研究院,它要解决人类的问题、未来的问题。
达摩院要自己挣钱。虽然阿里会投入1000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寻找人才、发展技术,但达摩院必须具备盈利能力。天下任何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在这点上,达摩院寄托了阿里巴巴自己的期望:我们不希望未来由规模带来利润,它必须由技术和创新取得。
曾经阿里巴巴很有争议,说你们好像什么都插一脚,无处不在。我想了想还真是,真想不出有什么是我们不做的。但这并非由于投资和规模,而是因为互联网本身就是革命,是电力,新时代的思想和技术。有哪个行业不拥抱电力吗?互联网也是如此,行行业也都要加入。
阿里巴巴就是借别人的力发展起来的。有人说“你们是外资企业”。不是。我说阿里巴巴是利用外资最好的企业。我们用日本的钱、美国的钱服务于中国市场、听从中国创业者。如今,阿里巴巴希望用技术服务全世界,没有全世界的钱就没有中国电商,如今我们要反过来,走出去,建设一带一路,帮助其他国家发展。
阿里巴巴成立前十年,我不许内部提成立研究院,因为他们研而不发。这也是我思考的问题:达摩研究院和微软、IBM、贝尔的研究院有什么不同?不同就是,它要解决学者和企业家割裂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的大学就很有问题,教授学者看不起企业家,觉得你们太势利;企业家又看不起知识分子,觉得你们只会做研究,90%的科研成果死在实验室里,真是悲哀。我去美国,他们的学者听起来都像商人,企业家和科技结合紧密,我觉得这才是未来。
其实想想,企业家就是“社会发展的科学家”,我们的资源非常少,做企业又要懂科技、懂管理、懂人文科学。我们有三个非常值得学习的特质:
1、乐观主义:我们不是看见了而相信,而是相信才能看见。18年前我打死也不会相信阿里能做这么大,但我们相信电商、相信互联网。
2、强大的担当、家国情怀。企业家是为别人解决问题的,以天下为己任。
3、创意、创新、创造,永远拥抱未来
我敢说未来10年,如果中国企业家不能跟科学家公事,肯定走不长久,没有利润。同时科学家也要有企业家的意识:以结果、效率和公平为导向。你不能做半天什么都没出来;也要考虑效率,你5块钱做,他3块钱,你就没戏;公平则是要服众:你看企业家很难强迫别人做什么。
未来会是什么样?技术是生产力,数据是生产资料,物联网是生产关系。未来我们评价一个地方发不发达,不看是否通路,而看是否通数据,看互联网的覆盖率。未来一定属于利用互联网最好的公司。
现在还有人担心,技术会不会取代人类,消灭就业?互联网会不会加大贫富差距?这样想的人一定是缺乏自信和对未来的想象力。技术是为人而存在的,技术发展会带来新的就业。如今会有人说“汽车害死了马车夫”吗?
他们没有考虑到,IT时代是二八理论,但DT时代(Data technology)是八二理论,技术一定是普惠、个性化的。未来没有Made in China,没有Made in America,只有Made in Internet。
有人诟病全球化,因为它没有惠及所有人,但技术一定是普惠大众的。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企业,即使小企业,也必须是跨国企业。阿里巴巴就是要让技术普惠,让所有企业分享技术红利。
对技术担忧,我觉得有时候人类太狂妄,有时候又太自信。人跟Alpha Go下围棋,输了就沮丧失望,其实那又怎么样呢?围棋是人类自娱的,人就不应该跟它下,Alpha Go对阵Alpha Go 2.0,机器跟机器比才正常。汽车跑得快,你会去跟汽车赛跑吗?你只会鼓掌,很好,发明它就是用来跑的。跟它比跑步,你永远比不过它。
但人又永远会超过机器,人有智慧,机器有智能,动物有本能,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人有爱,有使命感,这是独特价值。
我要下一个论断,过去两三百年,人在变成机器,但未来机器要变成人,它能自主学习,向人学习,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对未来的想象都太禁锢了。我觉得未来,制造业根本不是就业的主要来源,而是现代服务业。人的寿命将越来越长,花在路上、外地的时间会越来越多,现在人一生要走30个地方,未来会是300个。
所以,汽车不会是无人驾驶那么简单的,现在对出行的想象还被禁锢,未来汽车工业一定是天翻地覆的。
未来,人一定是每天只工作3小时,一周只工作3天的。有人问那岂不是很闲?其实会比今天还忙。我记得我爷爷在田里干活,一天要干16小时,每周就休息一天。我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能休息两天,但我现在就比爷爷忙多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真正的未来就是一个:能定义清楚的都不是未来。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没有专家,一样幼稚。你看孩子就从不担心未来,年轻人也不担心未来,他们只担心我们,担心我们把他们拖进预设的未来里。
他们don’t want to be informed,只想被involved。这是今天的金句,要记好。
我们面临第三次技术革命,挑战确实很大,但这挑战是来自对未来的恐惧和想象力的缺失。能让我们走下去的,只有担当、乐观和学习的能力。
晚上要唱歌我都很紧张,高晓松跟我说,你唱得好,大家不高兴;你唱得不好大家才高兴。我也想对你们说,不要怕跨界,不要怕出丑。只有敢跨界唱歌、跳舞,做小丑,我们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