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下海,9年拿下120亿营收,他是怎样创造零售业奇迹的?

秀才下海,9年拿下120亿营收,他是怎样创造零售业奇迹的?

沈阳中街,号称东北第一街,迄今有300多年历史。中街有个东亚广场,占地19.7万平方米,距沈阳故宫紧一墙之隔,2001年有人堵上全部身家,将其更名为兴隆大家庭,此人便是李维龙。

1964年,李维龙出生于一个石油工人的家庭。自打半岁开始,父母到哪里去打井,他就跟去哪里,此后几年间,先后去了大庆、海拉尔、富拉尔基等10多个城市,直到7岁那年,才在盘锦的辽河油田安定下来。

漂泊的过程中,别的本事没学会, 打架、翘课、玩吉他、改饭票、倒粮票却成了李维龙的标签。即便1982年在营口上师专,他也不老实,走到哪里都揣着围棋盘。老师把棋盘没收了,他就把自己的书桌刻成了棋盘。

1986年,李维龙大学毕业,回到了辽河钻井中学当历史老师。他仍旧是焦点,因为总是迟到早退,除了上课常常不见人影。

老校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不劳校长动手,我自己辞职,”李维龙有自知之明。傻么?倒不是,他有自己的算盘。

其实,李维龙不在学校的时候,都在谋划创业,他一心要开个服装厂,一有空就赚到裁缝店,跟着一大群女工后面学裁缝。

离开中学后,李维龙将自己的住房改成了一个微型服装加工厂,最值钱的就是6台缝纫机。

但做服装容易,卖服装难,任凭他怎么变换款式,生产的服装就是没人买。当时,最畅销的是南方的服装,因为价格低,而且款式新。

倒也是,东北是老工业基地,而轻工业发展最快的还是珠三角和长三角。

李维龙到了上海和广州I一看,吓了一跳,“一条牛仔裤10元,一件夹克50多。”运到东北马上可以赚50%,比做服装强多了。

于是,李维龙回到盘锦卖了缝纫机,开始倒腾服装,结果一次赚了2万多。2年后,他在盘锦开了10个铺子,一年赚到100万。

1993年夏,盘锦的地标性建筑兴隆大厦即将招租。李维龙找到三个大学好友袁英江、许长义和曹溪共商大计。袁英江算过一本账,光租金、税金、水电、人力,一天的开销就近10万元,“只能租大厦的第四层,用来经营服装。”

“要租就把整个商厦都租下来,”李维龙不干。

也是,那时的盘锦已经不是当年的贫困景象,油田资源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成为东北最富裕的地方之一。而整个盘锦,还就没有一家像样的商场。

“但是,能搞定吗?”“没有问题!”李维龙志在必得!

就在别家哆哆嗦嗦报价200万,他直接报价300万!业主乐了, “别300万元了,给你减点,260万元。”

结果兴隆还未火,“四秀才下海”的新闻已经轰动了盘锦。

此后,袁英江负责建章立制,筹措资金。曹溪负责室内装潢并统管后勤。总经理助理姜凌,带领400名招聘来的新员工,开赴鞍山进行了为期45天的封闭式军训。

李维龙和许长义则穿梭于北上广进货。开业前5天,400多个人硬是将四百多车货物、三万多件商品摆进了1万多平方米的商场。

1993年12月28日,兴隆大厦如期开业。

当时,国营商场的营业员们都坐在柜台后面,不是嗑着瓜子就是趴着睡觉,要是来个顾客询问,上来就是一句,“你不会自己看啊。”

而李维龙手下的400名员工一律站着营业、态度热情、微笑服务。

顾客很快就来了,在营业员的推荐下,一个顾客买了30多元的儿童车。也就半天的功夫,这个顾客就带着被压变形的儿童车回到了商场,“给我换车,”明摆着是想占便宜,营业员不换,顾客就在商场发飙。

李维龙直接从兜里掏出50块钱,“麻烦你给顾客换辆新车,这辆坏的我买了给我儿子玩。”

他给兴隆定了一条铁规,“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了安抚员工,还设置了委屈奖,专门安抚被顾客投诉的员工。

服务好了,价格也要到位,“凡大厦出售的商品,若价格高于同行业,一经查出,处罚该部负责人并下调价格。”

两招一出,顾客立马一边倒,兴隆大厦的销售额当天就突破20万,1994年,营业额达到6000万。

不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此时4个秀才,走了3个,还分走了相当部分的资产,李维龙随时面临资金断裂的危险,最难的时候账面不到6万块。

“一定要咬牙把商场的销售做上去!”

1995年,李维龙推出 “羊毛衫节”、“中秋月饼节”、“50元游港泰”等活动,消费者购满100元就可以抽奖。

最受欢迎的就是“50元游香港、泰国。”每次摇奖,商场门口堵得是水泄不通。旅游回来的人们,跟周围的同事朋友们讲述旅游港泰的见闻。

针对七、八月份的销售淡季,李维龙组织员工安排大客车,到周围的乡镇农村去,将偏远的村民们带到商场来购物。

去城里赶大集,还有大客车免费接送,村民们接二连三的上了大客车,结果定员90人,一统计却有200人,李维龙只能再增加一辆车,10天兴隆就创造了100万的销售奇迹。

1996年,销售额一举突破3亿元,兴隆进入全国零售百强榜。附近两家国营商场撑不住,李维龙顺势收购了,一举占据盘锦60%的市场份额。

1997年,民营企业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沈阳飞龙坠落,二是郑州亚细亚陷入绝境。而此时正处于中国零售业重要的交锋时刻,“国有商场逐渐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民营企业已经完成原始积累。”

不过,李维龙已经不满足于盘锦,他到外面的世界转一转。

2000年年底,机会来了。位于沈阳中街、开业仅4年的东亚广场深陷高达10亿元的债务危机。

要知道,4年前,号称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亚洲最大单体商场的东亚广场,一开业便在东北三省引起轰动。

前来探路的企业不少,比如日本崇光百货、韩国现代百货和巴黎春天,可大伙一听说负债10个多亿、拖欠货款1亿多,还有4000多名员工需要安置,立马扭头就走。

关键时刻,李维龙出现了,他心里早就有了小九九。

东亚广场紧邻沈阳故宫,位于东北第一街中街黄金地段,是块独一无二的宝地。光靠他自己,一不可能拿到那块地,二没本事撬动10个亿的资金。

就这样,2001年4月,李维龙入主原东亚广场,并将其更名为兴隆大家庭。

不过,9月29日开业当年,20多万平方米的商场每天只卖十几万,连水电费都不够缴。而第二天,大家庭被迫停业,原因是消防不合格。

月底给员工开工资时,只能从盘锦商场转钱,“一天就要贴30万。”

内流流传李维龙不续约的消息,结果200号老东亚员工急眼了,原本春节的销售旺季,他们却在商场里拉起了标语,“我们要吃饭,我们要工作”、“李维龙是黑心资本家”等条幅,不让商场营业。

那两年,李维龙亏了2个过亿,而另一头的零售巨头沈阳商业城却人头攒动。

怎么办?他决定彻底来个休克疗法,“停业两个月。”此后,引进摩尔的概念,把兴隆大家庭打造成为国内首家集购、吃、穿、玩、乐及社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购物中心。

一层商铺改造为“兴隆大厨房”,以各种美食小吃,吸引人们走进商场。紧接着,将顶层改造为布满藤蔓绿叶、花鸟鱼虫,还有各种娱乐游戏设施的室内公园。

冬天的沈阳格外的冷,市民一下就被这装扮吸引了,兴隆大家庭开始热闹起来。有了人气,自然就有了销量。2002年初,兴隆大家庭的单日销售额突破100万。

李维龙趁热打铁,将盘锦闻名全国的河蟹运到沈阳,举办别具特色的“螃蟹节”,、"满100送100"、"圣诞60小时不夜城"、"10万瓶茅台酒大放送"等系列营销活动,引爆辽沈人民的热情。

2003年,李维龙想起昔日全国劳模张秉贵,凭借“糖果重量一把抓”的绝技,成为北京百货大楼的金字招牌。

“为什么不让兴隆的员工也练一练职业技能?”于是,李维龙发起了一项“功夫龙虎榜”的活动。一时间,一秤准、闻香识茶、看手识鞋码、蒙眼打领带等300多个功夫明星一夜之间崛起。

“一秤准”的员工,参加了央视的《想挑战吗》节目,赢得了挑战英雄的荣誉称号。很多顾客正是观看了这个节目后慕名而来,看了这位“功夫明星”的现场表演后,一买就是2000多的商品。

2005年,李维龙在铁岭建立铁岭兴隆,迈出连锁第一步。

5年后的2010年,沈阳兴隆大家庭年销售突破30个亿,排在全国零售业单体店销售第13位。

如今,李维龙已在东北三省17个城市拥有26家大型商场、11家生活超市酒店、2家和其它产业公司6家,商场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近5万人。

该赌就要赌,即便押上全部身家,这就是李!

*本文作者李清风,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