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威尼斯电影节,吴宇森荣获“终生成就奖”,成为第一个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得该荣誉的华人导演,评委会给予其评价是“吴宇森对表演和剪辑的革命性观念彻底改变了动作电影。”
七年后的平遥国际影展,在自己重回动作片领域的新作《追捕》即将上映前,吴宇森获得“东西方文化交流贡献大奖”,平遥元年将最大的殊荣给了这位年过七旬的动作片教父,彰显了对吴宇森为华语电影乃至世界动作电影所做出贡献的肯定和感谢。
吴宇森电影从腥风血雨的恩怨情仇到温婉细腻的江湖情谊,以动作片的形式去传达自己所坚持和理解的人性与情感,跳脱出传统观念下对动作片打与杀的既定认知,用极具美感的形式主义展现一种独属于吴宇森的动作片法则,它就是暴力美学。
八十年代吴宇森凭借《英雄本色》一夜爆红,从香港到好莱坞,他也成为第一个闯入好莱坞并独立执导主流制作的华人导演,《变脸》、《断箭》、《终极标靶》、《碟中谍2》等好莱坞商业动作片中,吴宇森将自己的暴力美学成功带到好莱坞,不仅是对西方动作片制作模式的一种挑战,也是让过去占有话语权的西方世界开始重视并吸收东方动作电影的长处。
九十年代吴宇森进入好莱坞拍摄的一些列动作电影,对后续诸多导演所拍影片有较大的影响,从而让吴宇森的名字在西方电影世界中与动作片深深刻在一起。尽管在重回华语电影后所执导的这些影片褒贬不一,在商业上也有失有得,但时隔近20年再度回到警匪枪战片的《追捕》依旧令观众无比期待。同时,他的成名作《英雄本色》也将在本月17日经修复后在内地重映,这是本片在内地大银幕的首次放映。
旧电影不该因技术的陈旧而被遗忘,
《英雄本色》证明其流存的价值
《英雄本色》修复版作为此次平遥国际影展特别展映影片,开幕当天就在能容纳500人的“小城之春”影厅里进行了放映,吴宇森在放映前到现场与观众见面交流,并在第二天举办的“大师班论坛”再次与影迷分享了这部影片的创作心得。
吴宇森在公众面前一直把《英雄本色》称为他和徐克共同的《英雄本色》,这来源于二人惺惺相惜的友情。
当初在徐克很不得意的时候,吴宇森将其推荐给很多电影公司,那个时候徐克只是电视导演,吴宇森在偶然间看到其拍摄的几个镜头,是惊为天人的,他马上意识到香港电影的未来将是属于徐克的。经过两年努力,吴宇森最终帮徐克找到了一家公司签约,去发展一个新的项目。
这个项目就是《鬼马智多星》,令徐克一炮而红的一部电影,徐克自此开始迈向成为大导演的道路,但有趣的是,此时吴宇森的电影却开始不卖钱了。他有过一段沉沦、消极的时候,想赶紧找一部电影再重新证明自己,那段时间还有人劝他找盘录影带看看,别人拍什么就去模仿,以此来跟上潮流。
徐克就在这个时候找到吴宇森,谈到二人之前共同想去翻拍的一部港产片《英雄本色》,他自愿做这部影片的监制,让吴宇森亲自执导,在徐克事业上升期,还能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地支持老朋友,吴宇森到现在还很感激。
《英雄本色》的剧本起初只是一个一般的警匪片,类似于一个警察抓歹徒,抓小偷,把他抓了就完了,这样吴宇森觉得不够兴奋,自己的感情和想要表达的东西都不能加入进去。徐克就问吴宇森“你为什么不把自己写到剧本里?”徐克让吴宇森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变成警匪片的一个情感基调融入到影片中,比如在低谷时期,众人都怀着质疑的眼光时,吴宇森当时的心理状态。
这其实就演变成后来吴宇森作品中最为代表性的“人性”的议题和元素,当年的港片、警匪片,别的地方都很难有这样去描写的,于是吴宇森就把全部的感情,对生活上、社会上,对所谓正义感的东西,对所谓义气和友情都写到电影里,就成为了最后的《英雄本色》。吴宇森还坦言当时法国已经有了所谓“作者论”的定调,而吴宇森和徐克是第一个把电影拍成作者论的,即为导演就是作者,作者是导演。
而《英雄本色》除了用此前没有的“人性”去展现一个警匪故事外,对香港社会中年轻人状态的全景式呈现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吴宇森会觉得在拍摄《英雄本色》的那个年代,是香港年轻人最为失落的一代,因为迷茫,且对将来的人生没有规划和想法,年轻人在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认识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有对长辈没有敬意的、有离家出走的、有随地吐痰的,基本都像是找不到出路的样子。
吴宇森看到这样的景象很难过,他希望通过某部作品能让年轻人看到,从而可以去切实改变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为他们制定和建立一些可行的目标去奋斗,同时继承美好的传统、认识正确的价值观、正义感,找到中国人最基本义无反顾的精神。因此在实际拍摄时,吴宇森还是加进去了对社会层面观察了解后的感慨,使得影片情感更丰富和真实。
《英雄本色》成为八十年代最为火爆的香港电影和华语电影,声名遍布全世界,也定下了吴宇森动作片的模式和基调,同时为太多国家的同类型动作、警匪枪战片建立了一个可以实现模仿和借鉴的模板、参考。这是吴宇森的坚持和徐克的努力下得来的成果,因此在之后所有的公开场合,吴宇森导演都会把徐克的名字加在影片功勋簿里。
不过对于《英雄本色》的类型,吴宇森却认为是一个现代武侠,里面有很多武侠的元素,还有中国固有所谓正义或牺牲,义无反顾和牺牲的精神,就像古代的侠客,那种重言论、轻生死的态度。另外这部电影也其实是吴宇森自己的生活,比如和徐克朋友的关系、与周润发和狄龙的感情等等,这些是更像是传统武侠片的路数。
今年是《英雄本色》上映第31周年,也即将第一次在内地大银幕上公映,作为吴宇森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影片自诞生至今确实走过了太久的路,有些观众就会觉得《英雄本色》当初的技术和拍摄方式呈现出的效果,可能在今年会有些“过时”,当然这是一个半个开玩笑的言论,毕竟经典电影基本都是老电影,并没有“过时”一说。
吴宇森就直言电影都有其流存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拍的是否到位,也不在于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在于影片本身传递的人文情怀,这不关乎新和旧,像是《英雄本色》已经30年了,但还被奉为经典,许多国家都会去翻拍,电影学院拿去作为教材,这其实就证明了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追捕》重新回到熟悉的风格,
不愿跟风市场而改变初衷
吴宇森的新作《追捕》也将在11月24日登陆中国内地院线,这其实是在《赤壁》、《太平轮》重回华语电影后,吴宇森首度拿起曾经引以为傲的类型和回到最为喜欢、熟悉的领域拍摄的新作品,福山雅治和张涵予“双雄”的设定,也像极了吴宇森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所拍影片的样貌。
《追捕》和《英雄本色》一样,都是吴宇森对经典旧作的翻拍,不过《追捕》不是翻拍70年代高仓健的版本,而只是对原著小说的再次呈现,因为高仓健版的《追捕》不肯让出翻拍版权。
在吴宇森看来,这样有一个好处,就可以用他的方式回归最熟悉的风格,去拍新的《追捕》。虽然故事的主体还是很相近,但毕竟原著小说和电影距今都有了很长的时间,一个60年代,一个70年代,和现在有太多的不同之处,需要做大量的改动和重新设定,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既然《追捕》回归到了吴宇森最熟悉的风格和最拿捏自如的拍摄方法,所以在他看来这部影片就像是自己在“注册商标”,比如鸽子飞、双枪等经典的“吴宇森标志”都会出现在这部影片中,观众会觉得很惊喜,而对吴宇森自己,拍摄过程也非常有趣。
另外,吴宇森透露《追捕》的主题回归了自己以往作品里最常表现的,就是友情。“整个电影围绕在背后巨大的阴谋,这个阴谋是对全人类都有害的阴谋,两个英雄,怎么样去揭发真相,然后人们本来从水火不相容的敌对状态变成了好朋友,那这也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在,就是有好人在。所以这个戏,就是跟我以往的没有那么的悲观,那个戏反而是在各方面都会显得有一种乐观的态度。”
回到自己熟悉和观众喜欢的一个“吴宇森电影”来,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市场前景的问题,不过吴宇森对此却看得没那么重要,毕竟自己拍出了久违的警匪动作类型影片,也完成了一个心愿,其他的就交给观众了。
吴宇森最后专门强调了对市场引导电影这个现象的反感,“连美国都在抵制市场调查,电影不应当受网络影评的影响,不然会丧失太多好的电影”,并且吴宇森还直言“不要因为某部影片的成功,就要求所有影片按照那部电影的方式做,剪辑、风格、类型等。”
吴宇森今年已经年过七旬,他的人生履历已经相当丰富,并且有着许多华人导演无法企及的成就,在影响了太多华语电影和世界动作电影的当下,吴宇森却谦卑地说“我不是大师,我离大师还有距离”,这是吴宇森一直秉持的态度,谦逊、低调、努力,所以在这个年纪还在接连不断地完成自己在电影之路的心愿和梦想,也在为观众奉献一部部值得期待、热血沸腾和暴力美学电影,在他成长的路上始终记得师傅张彻的一句话:用西方的技巧融入东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