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创办 UC,作为阿里巴巴大文娱高管,在互联网领域打拼了十几年的何小鹏,如今正带着互联网思维跨界的小鹏汽车公司,致力于成为领先的智能汽车制造商及综合出行服务商。11 月 19 日,极客公园前沿社特别邀请到小鹏汽车的核心投资人、董事长何小鹏,与华米科技创始人 & CEO 黄汪、iPIN 创始人 & CEO 杨洋、航旅纵横创始人薄满辉等 10 位企业家进行了一场高浓度的「近场研究」,分享他的二次创业经历,以及从互联网角度对汽车和硬件创业的思考,现场还共同探讨了在「车」这件事情上,互联网还可以创造出哪些新功能?
对互联网汽车的理解
车从试制到正式交付,难度是从 1 到 100
抛开很多无法落地的展车不提,即使试制一台能跑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天的技术环节下也不算太难,但是从试制到小范围量产,到获得公告,到规模量产和规模的品质交付,汽车的难度是 1 到 100,而在互联网则是从 1 到 2 的难度。
目前的新造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
品质是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造车过程中,或许每个环节都正常,但整合起来就不一定了。例如加工某一个配件,哪怕每个加工环节是 90% 的良品率,但在经过数十道工序后,产品的良品率也有可能极低的。新造车势力的第一款车,都会面临大量的细节和品质挑战。
互联网汽车企业的优势在于智能化、网联化和运营
汽车的趋势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运营化。电动化不难,当前汽车厂商只要真心转型大部分都能做到;但智能化、网联化和运营不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优势,很多汽车企业期望通过合作来补足这个方面的短板,而事实上想做好用户体验会非常困难,这也是互联网汽车企业的机会所在。未来,互联网汽车公司和新能源汽车公司会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公司。
即使互联网汽车已实现量产,但到实际交付还有很多路要走
造车需要前置的地方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车制造出来后,怎么解决运输、技术支持、售后体系,如充电、上牌、保险等,都是现实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需要不同的系统中台,跨地域的实体店等大量的资源组合集成起来。
L4 级自动驾驶的实现,是将「车」从交通工具进化为出行工具的一环
就像汽车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加油站,也没有马路,开车的体验也极差。未来自动驾驶对中心城市的改造也一样,过程大概需要 15 年;而在未来 5 年以后,会掀起出行相关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大浪潮。但是新出行工具和服务的核心挑战是差异化,也就是如何高效、规模的造出有品质和有差异化的交通工具,而不是在现有交通工具上单纯叠加自动驾驶的算法、数据或运营体系。
新造车公司起码要 60 个月才能完成 0 到 1,过程中有大量的并行业务并相互依赖,必须站在未来思考当前决策,一旦某个环节出错,连环影响下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公司挂掉。
做互联网和做硬件的思维不同,要敬畏硬件
互联网很多时候怕想不到,做硬件很多时候怕供应链做不到。做做互联网的 Demo 一定比成品要差很多,但做硬件可能最开心的是看到第一台样车的时候。类似这样的,还有很多很多……
创始人要成为企业的超级产品经理,消除割裂
传统车企没有「超级产品经理」的角色,缺乏一个统筹的人来从始至终的管理,所以各个环节间是割裂的。但现在的新造车企业创始人一定要极力做好超级产品经理角色,去掉割裂、加速融合、对用户体验负责,才能实现整体效率的提高。
企业要敢于撬动跨界人才,并且做好不同文化的融合
对于一家互联网汽车初创企业而言,跨界人才是必需的,大胆去撬,不要妄自菲薄。同时,一定要做好企业的文化的融合,要有统一的思想和术语。创始人要能够心态包容和磨合人才,对待不同领域的人才要尊重和配合他们的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