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纽约大学的演讲视频,让陈冠希回来了。
谈中国制造、谈理想、谈热爱,网友称他“爱国”、“三观超正”、“燃爆全场”。
潮牌CLOT创始人、CEO陈冠希的老板故事,要从十五年前说起。
谢谢他们当初卖掉我
2002年,当红炸子鸡陈冠希出席电影《愿望树》发布会,在记者口中第一次知道自己刚刚“被卖掉”。
他跑去公司吵架,经纪人告诉他,你的合约昨天卖了两千万,但,这跟你无关。
陈冠希出生于加拿大,一向以为契约精神最大。第一次见识如此不讲规则,他气得大骂“fuck you”,而后负气出走,跑到东京藏起来。
命运像支魔法棒。如果没有这一次孩子般的赌气消失,六年后,“摊上大事”的陈先生,或许会永久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日本期间,他结识了许多时尚人士,其中包括东京街头教父藤原浩和潮界传奇Bape的创始人长尾智明(Nigo)。陈先生就此爱上日本街头文化。
彼时东京是亚洲潮流中心,港人对日本潮牌极为推崇,常加价购入,但港岛的潮流生意却尚未萌芽。
藤原浩鼓励有型也有态度的陈冠希:你不是非常喜欢Hip-hop、热爱潮流文化吗,你可以做自己的衣服,做自己的店,做自己的文化,我们支持你。
刚刚被合约事件气到原地爆炸的陈冠希,内心更多的是强烈的不安全感,这是他最不喜欢的失控状态,再红又怎样呢,命运全然不归自己掌握。“当个演员没什么好的,当个歌手没什么好的,当个名人也没什么好的。”
怎么才是好?
他的答案是:赚钱。
几个月后,回到香港的陈冠希与好友潘世亨联手创办了CLOT(CLOT Company Limited)。此后不久,他们在铜锣湾开了旗下第一家JUICE潮店。
艺人陈冠希自此有了另一重身份:一个潮牌公司的老板。他自认做老板比在演艺圈还要拼命。在VICE2015年为他拍摄的纪录片里,陈冠希说自己那时“聪明一点”,真正做了一些事情出来。
就是这一点聪明,支撑他度过了2008。
彼时名誉扫地、父亲破产,他主动离开了娱乐圈同时也被这个圈子无情抛弃。冷眼、疏离、痛苦全都涌来,鲜衣怒马的少年被愤然拉下神坛。老友杨龙澄接到他电话一时大惊失色:整个人都变了,甚至听不出是他的声音。
还好,生意还在。这几乎成为他当时生存的唯一倚仗,也是他试图控制命运的唯一抓手。
离开香港的陈冠希,去往纽约和洛杉矶拓展商业,令人惊奇的是,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时期,公司发展也几乎未受影响。
在愤怒的街头文化里,在无所谓的Hip-hop呐喊中,普罗大众眼中所谓的不体面事件,反而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前卫和解放。
此后几年间,CLOT越做越强,旗下拥有服装店、服装品牌、公关公司、演艺经纪公司,9间潮店分布在香港、台北、上海、北京、成都、长沙、洛杉矶、巴黎,成为年收益过千万美元的潮流领军品牌。
失控的命运再次握回陈老板手中。
不久前,37岁的陈冠希讲起往事,带着一点庆幸说,谢谢当初他们卖掉我的合约,否则,我会一直困在那个笼子里吧。
Where Culture Happens
如果没有陈冠希,挽起一点裤脚走在街上的男生,恐怕还要被人看作神经病。
在香港、甚至更广范围的文艺界,似乎没有人比陈冠希更适合做潮牌生意了。
潮牌多指发端于“街头文化”的原创品牌,强调设计师独特的思想、风格和生活态度。简单说,就是要酷、要有型、要与众不同。
即便此后诸多明星投入潮牌生意大军中,但无论是雅痞工装范儿的余文乐、主打黑白朋克路线的刘嘉玲,或是热衷于动漫合作的阿信,谁的气场与气质,似乎也都没办法与嘴角一撇坏笑、痞气十足、态度个性满分的陈冠希相较。
被主流文化遗弃的他,就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被时代所选择,独特的经历反而使他成为亚文化中被放逐的传奇。
早人一步的陈冠希,准确地把住了时尚的脉。当时日本尚处于潮流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拥有诸多炙手可热的超级Icon。除了藤原浩和Nigo这类大神级人物外,还包括仓石一树等风头正健的街头服饰设计大师。
陈冠希运作品牌的方式是,利用自己在街头文化圈的庞大人脉,进行各种联名开发。
CLOT的里程碑式作品之一,就是与Levi’s合作的金银铜线三款牛仔裤。其中“金线”“银线”系列,正是由当时正当红的仓石一树操刀设计。
资深潮人圈一直流行着一个传说,金银两线原本是CLOT与Levi’s旗下Fenom的合作产品,但突发事件令Fenom为保护品牌形象,而在产品上市前选择退出合作。
不得已,CLOT只好在已经生产好的牛仔裤上将Fenom的闪电Logo划破,换上自家的金粉Logo。即便如此,金银两线仍被认为是CLOT历史上最优秀的产品。
在网友的回忆里,当年CLOT推出的联名牛仔裤极火,发售价没有低于2980元的。代购价格一般都要炒到六千往上。即使穿了一段时间,也能在二手市场加价卖出。
淘宝因此出现大量爆款。假货贩子最喜欢炒作的是CLOT与Bape联名合作的迷彩唐装,这一设计将Bape招牌的迷彩元素和CLOT惯用的中国风元素相结合,效果惊艳,养活了一大批假代购。
与Nike的合作则充满传奇色彩。
起初陈冠希去找Nike合作,遭拒绝,他很硬气地一年没再搭理对方,直到Nike主动找上门来。合作的开山之作“死亡之吻”中,陈冠希与“亚洲涂鸦第一人”MC 仁将中国针灸元素运用于鞋款设计,由此诞生了至今仍被热捧的经典之作。
除了经营CLOT品牌,陈冠希的潮店JUICE还是Undefeated、Supreme等国际潮牌的代理,这得益于他强大的“拿货能力”。
“为什么大牌子愿意和我们合作?很简单,只要我穿的衣服,就好卖。”陈冠希说。
作为一个主打Lifestyle牌的公司,除联名外,CLOT的原创能力也不差,经典的Alienegra荆棘系列更是颇受潮人追捧。
在开设了PR公司、音乐公司后,陈冠希还企划了买手店,甚至在798开了摄影展。有的时候,他被人称为潮流艺术家。在演员、歌手、生意人等诸多身份选项中,他自己最认同这一个。
今年十月,陈冠希发起创办的首届Innersect全球潮流文化体验展在上海开幕,这被看作是他在潮文化领域的又一探索。为期三天的展会打出的标语是:“Where Culture Happens”。
显然,陈冠希在哪儿,潮流就在哪里发生。
I work hard
明星开店大多有个套路,浅层次地参与一下设计,卖力气地主打一下推广。
毕竟,主业还要放在娱乐圈。
与之相比,陈老板跟自己的买卖,绝对是深度捆绑。
VICE的纪录片里,他穿着黑底蓝字的CLOT T恤,背着硕大的单肩包,跑去跟美国排名第五的布料工厂老板谈生意。
老板说,我们跟中国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零售商。他立刻接话:我有零售渠道,并表示:我还能设计,然后盯着老板: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意向,我们可以合作。
一点儿也不像那个屌炸天的陈冠希。
08年移居洛杉矶后,陈冠希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CLOT上,亲力亲为操持从设计、选料到布展、上市的全部流程。
他说自己在美国吸收了很多知识,在这里,知道他是明星的人不多。
“我自己都不当自己是明星,我只想赚钱。”
洛杉矶CLOT总部堆满了设计图纸、样品,还有他买来的各种艺术设计书籍,虽然据他吐槽,并没有员工赏脸翻阅。穿着宽大短裤的他搬着两个纸箱爬上楼,而后跪在地上跟团队筹划秋冬系列产品上市。
他说自己付出了比在娱乐圈更多的努力,“I work hard”。
Hamida至今已在陈老板手下工作七年有余。在她看来,陈冠希最大的特点是亲力亲为,店面的摆设怎么布置,应该进些什么货,都是老板亲自上手。他用微信很少发语音,因为会将工作交代的非常详细,一般都要打字。
至于员工管理,则十分弹性化。“上哪里找这样的老板,不管你什么时候开工,不管你什么时候收工,不管你在公司喝酒。”只要你做到他想要的东西,就一切ok。
唯一不ok的是,他问事情必须有回应。五年前,陈冠希给公司每个人都配了一部价格不菲的黑莓手机——他当时用黑莓软件发信息,要确保随时沟通。
因为信息框上可以显示已读未读,如果发现对方看到又没有回话,陈老板就会一条接一条地发下去。
“有人收到过一百多条。”Hamida说。
陈老板的强迫症还体现在设计上。
他会为了一条项链要不要加一点粉色,而跟仓石一树反复讨论;也会将面具一次次套上头,以确认上面是不是刺绣一条血迹更好;店面外观的渐变是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也会令他费尽心思。
每一间JUICE店都由他和潘世亨亲手设计,店面的风格甚至气味,都成为营造品牌独特气质格调的手段。因此,多年来,CLOT坚持不分销的品牌营销政策,拥趸们只能亲临店面或到官网购买。编号限购,也是其常用营销策略之一。
“不是别人不要,是我们不给。”陈冠希说。不分销政策背后是潮牌区别于大众品类的发展规律。潮牌,就是要小众。好在生产与零售间少了中间环节,高利润才确保了盈利。
但电商和移动端的迅猛发展无法不引起足够关注,去年7月,CLOT正式入驻天猫,开始了线上运营的一大步。
“He knows his shit”,陈冠希的商业助手、VLONE的经理人Jay Vasquez说,陈冠希在自己心里成为一个“名人”,是在与他一起经历了很多人、很多事之后。“他很拼,是绝对的、真正的生意人。”
陈冠希到底是不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有人曾从多角度对他测评。
财务状况。CLOT以250万港币起步,目前年营业额超千万美元,并于2017年获得虎扑数千万港币投资。其创建的潮文化传播平台Innersect也于今年6月完成了来自千杉投资的千万级融资。
核心竞争力。拥有独特的CLOT品牌文化,以及成熟的上下游合作关系。
员工凝聚力。明晰的战略规划和务实的态度,应该可以中和强迫症带来的消极影响。
资源整合力。看Innersect展商国际级的站台嘉宾就知道了。
抗压能力。这,还用说吗?还活着,就是证明。
尽管结论是“陈冠希是个成功的老板”,但经过大风大浪的陈老板,对商业上的成就却显示出极度清醒:就算你现在做的东西很屌,100分,你明天起来可能什么都没了。
“所以,我喜欢day by day,不是成了老板就怎么样,而是一天天去考察。”他说。
我从来没认过输
谁也没想到,自带话题体质的陈冠希,居然因为一次商业演讲登上热搜。
那些给他贴上“爱国青年”标签的人或者忘了,两年前他看拳王对决晒了张照片,说自己“要做中国人的代表”,还被diss“有什么资格代表中国人”。
好在,见过大风浪的陈老师,已经习惯面对普罗大众善用的双重标准了。
何况,这一次,他讲的重点之一,也是“标准”。
跟Nike合作的例子再次被他提起。十年前他去找Nike谈合作,对方表示:我们从没和中国公司合作过。他大为光火:Nike一半以上的商品都是放在中国生产的,你却对这里的公司毫不信任?
但光说没用。他花了三年时间去证明自己的品牌,而后获得了Nike长达十年的续约。
陈冠希由此谈及“中国标准”:
我想很多人犯的一个错误是,他们会说,“对中国来说不错了”;“作为中国电影来说,这部片子已经算不错的了”。我没办法接受这样的说法。
电影就是电影,不能因为是中国电影,就降低标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对我们这样有机会接受西方教育的人来说,是要明白——衡量一项工作质量的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应该有所区别。
我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会主动去想说,我这是为中国做的。我做任何事,即使是写中文歌,我也会想,这歌要是给我在美国的朋友、或者美国的电台工作的人听了,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我不是说中国市场不重要,我只是说,我们不能觉得因为是在中国,所以就应该有另一套好坏的标准。
很多人都同意,中国将会是下一个超级大国,有很多钱可以赚,这没错。可是,你不能为了赚钱,就让自己的正直打个折扣。如果中国真的想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那我们就不能给自己套一个标准说,“对中国来说已经不错了”。
有的人说,陈冠希在表达自己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传递一个中国产品凭实力赢得重要客户的励志故事。
其实,在演讲中,陈冠希更多强调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好产品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反而,我们不该去过分强调“中国标准”。
“衡量一项工作质量的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应该有所区别。”“世界变得很小,但地理空间的改变并不会改变我对于质量的把控标准。”“不能因为‘中国’这两个字,评价标准就放的很低。”
他也见识过某些中国产品的不堪。去年接受英国媒体ShowStudio采访,他忿忿然表示:现在很多中国做潮牌的人,直接抄袭Bape,把“猿人”换成一只“长颈鹿”,还有人买单。“我问自己,我应该为了多赚点钱,做这些事情吗?我只希望多年以后,我的作品还能经历试炼。”
很显然,他已经给出了答案。
他对台下的学生说,我每天都很忙,很累,但这完全不会改变我对作品的要求和标准。“我从来没降低过标准,我从来没认过输,我从来没向任何人低头。”
这更像是一个强者的心态。中国制造者,不应该再以弱者自居而求得一点包容谅解,不应再敏感于外界的看法评论。只有不断做强做大,才能在全球层面的潮流竞争中站住脚。
所以,他对自己有严格的标准,对这个世界也不肯和解。于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怼天怼地怒发冲冠的陈冠希。
他在ins上怼余文乐旗下的Madness潮牌,暗指对方抄袭,“谁还不是为了谋生啊”;
他在微博上喊话《中国有嘻哈》,“Hip-hop不只是外表,是一个精神,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有吗?”
他参加直播,女主持功课做得不好频频出错,把单曲当成专辑名,他大火,“真正Hip-hop的人在哪?”
看,这个说自己37岁了、老了的陈冠希,较起真来还是一个少年。
20年前,热爱Hip-hop、一心想做黑帮的17岁少年陈冠希,无意中翻开了几本商业杂志。
他对跟随自己的“小弟”潘世亨说,以后我们要一起做一点事情,开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