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生存状况大调查:抱大腿、下三线、往海外……

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生存状况大调查:抱大腿、下三线、往海外……

2017-12-12 23:14Newseeders 合作伙伴
一年的时间,共享单车跑完了其他行业需要几年才能走完的路程。而还在赛道上的玩家,依然要面对摩拜、ofo 带来的巨大阴影。如何生存、怎么破局,下半场的竞争又将会怎样,依然需要幸存者使出浑身解数。

冰火两重天。

在刚刚过去的一两个月,共享单车第二梯队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面:包括酷骑、小蓝、小鸣在内的玩家们在“押金”这最后一根稻草面前滚雪球般“土崩瓦解”,而拿到下半场入场券的哈罗单车跟永安行子公司合并不久后,刚刚宣布完成了新一轮 3.5 亿美元巨额融资 。

这些名字共同出现在街头巷尾、论坛峰会、各大榜单的景象仿佛还是昨日。

一年的时间,共享单车跑完了其他行业需要几年才能走完的路程。而还在赛道上的玩家,依然要面对摩拜、ofo 带来的巨大阴影。如何生存、怎么破局,下半场的竞争又将会怎样,依然需要幸存者使出浑身解数。

大退潮

雪球滚了起来,一家单车公司倒下还未引起足够的讨论,另一家的“死亡”就扑面而来。

2017 年 6 月 13 日,运营仅 5 个月的悟空单车,因资金匮乏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时隔 8 天,3Vbike 公告称,因大量单车被盗,宣布停止运营;8 月,町町单车倒闭;9 月,用户活跃度一度位列第三的酷奇单车出现押金挤兑风波;11 月,被称为最好骑的小蓝单车解散;一周后,小鸣单车被曝出挪用资金支付供应链,CEO 离职。

如果说第一波动的倒闭潮可以总结为“市场淘汰玩票者”的经济规律,那这一波的倒下的玩家,显然还有更致命的原因。即便身处第二梯队,他们依然不乏身量,其中酷骑单车投放量超过百万,小蓝日最高订单曾达到 300 万,小鸣单车 7 月份公布的数据也有 40 万辆。

即便如此,倒下也都不过只用了几天的时间。

9 月 27 日,酷骑单车北京总部出现大规模押金挤兑潮,当天 CEO 高唯伟在接受动点科技采访时还透露正在竭力接洽融资,第二天他本人便遭董事会罢免职务 :11 月 15 日网上爆出小蓝单车拖欠工资的消息,当天前运营副总裁胡宇沸向动点科技坦诚早已离职,第二天 创始人兼 CEO 李刚的道歉信 就出现了……

失败者总有一些共性。 高唯伟说两个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一是资金不够,购买新车的投入比较大;二是竞争对手的背后操纵扩大了押金挤兑的影响。而李刚将小蓝单车失败归结于战略失策及融资受阻。

事实上,下半年之后,资本市场对第二梯队玩家们的热情明显降温。李刚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从 6 月份开始,仿佛小蓝单车受了诅咒,一笔大融资和一次潜在并购机会被影响。资本市场急转直下,我跑遍了上百家基金,得到了无数关于产品和团队的称赞,但这一切都没有换来一笔资金。”小鸣单车也曾被认为是一匹黑马,其在 2016 年 9 月的 20 天内接连宣布完成两轮融资,又在 2017 年 9 月宣布了 B 轮。9 月的 B 轮融资结束后,CEO 陈宇莹本意是想再引入一轮 B+,但当大多数资本已经站队摩拜、ofo,对于第二梯队反应十分冷淡。

另一个共性是, 酷骑和小蓝都把主战场放在了竞争惨烈的一线城市,而目前留在场上的哈啰单车和优拜单车等,要么一开始就避开了主要城市,要么迅速完成了三四线城市的转型。事后现实冷冰冰地证明,在一线城市这个战场上,不论是骑行体验、差异化的品牌故事,还是金光闪闪的黄金涂色,也抵不过风卷残云的资本优势。

从那封道歉信来看,李刚起初的设想是一线城市会很快限制投放,因此全力主打一线城市,而后得到更大资本加持后,再渗透到二三线城市。但限制投放比他预期要晚,致使前两家投放了大批车辆,规模上远远超过小蓝。李刚的应对是,试图通过“买车”来扩大规模吸引融资,小蓝单车在四五月份追加了数亿元生产合同,但预计的融资失败,一切也成了泡影。

下三线、去海外,到没有摩拜、ofo的地方

转变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

下半年伊始,随着单车数量日趋饱和,包括北上广在内的十多个城市的“限投”政策终于出现。优拜单车(U-bicycle)9 月份宣布在深圳、广州停止投放,并把战略重心进一步下沉到更多的二三四城市。而在 7 月的媒体沟通会上,优拜提出的策略还是“继续向国内一二线城市扩张。”

“避开摩拜和 ofo 所在的地区。”优拜单车 CEO 余熠在九月底接受动点科技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摩拜和 ofo 份额虽然高,但还没有到完全挤压掉所有生存空间的地步,区域运营的企业还是会深耕机会。归根结底就是资金链的问题,你资金多就做全国运营,资金量没那么大,区域运营还是有机会的。”

不止一家公司的想法和余熠一样。动点科技整理公开信息发现,小鸣单车今年 5 月份就已经停止在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的投放,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寻找生存空间;骑呗回收投放在杭州的 10 万辆“小绿车”,撤出杭州市场,谋求转型;此前“死而复生”的 3Vbike 拿到 1000 万元融资之后,宣布进一步退到五六线城市,未来打算以加盟制模式运作……

三四线看起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GGV 管理合伙人符绩勋在解释“为什么选择投资哈罗单车”时就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一线城市已经是红海的情况下,哈罗单车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布局,抓住市场空白,之后车覆盖了 100 多个城市。

也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去二三线城市有先发优势,但摩拜、ofo 打过来了怎么办?还是一样的问题。这不是个壁垒。”小蓝单车前副总裁胡宇沸此前就对动点科技表示,布局二三线城市最多是个先发优势,不是决定性优势,同样也要面对头部玩家的竞争阴影。

事实上,按照媒体的描述,哈罗单车一开始就主攻二三线城市也是被逼的。哈罗团队此前深陷停车项目长达一年半。去年 7、8 月,他们看着摩拜在上海“发家”,共享单车这一模式被验证,立即跟进。但坐上一线城市的牌局,筹码太贵了,一个城市就得赌上十个亿。揣着兜里上一个项目仅剩的三四千万,杨磊掂量了下,决定将目光转移到二三线城市。

“逻辑没有问题,不过,他忽略了政策变化。”余熠说,一线城市相继出台“限投”措施,很多二三线城市也看到这样的情况,所以他们在政策、规范制定上会更早更清晰。一个小城市只有一种单车的情况很有可能出现,所以先发优势也会变成独占优势。

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开逐也表示,对于一些小的城市来说,未来政府可能就只允许一家进入了。“这个时候就看你能不能最早进入,或者签订独家协定不让别人进不来,这也是竞争力体现之一。”

除了战略中心转向三四线城市外,出海也是重要选择。今年 9 月中旬,优拜单车获得了数千万美金海外融资,资方是加拿大“比尔盖茨”马修特里爵士 (Sir Terry Matthews) 创立的家族基金。优拜单车随即在海外发布了一款北美定制版共享单车“绿闪”,出海的第一站也选在了加拿大。

“他们(摩拜和 ofo)在海外不强,基本上是几百上千辆车的情况,当地政府也不会允许像国内一样无序和疯狂铺车,大家都还在一个起跑线上。”余熠说。

不过,摩拜和 ofo 同样也瞄准了这块肥肉。摩拜已经相继在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海外国家及城市投放车辆并开始本地运营,而 ofo 更是刚刚宣布提前完成今年进军全球 20 国的目标。在海外扩张上,两个巨头的速度并不比此前在国内攻城略地的速度慢多少。

而小蓝单车倒下之前,也有“陆续进驻全球 10 个国家近 30 个城市”的宏伟计划,但最终还是淹没在了资本的大浪中。

求收购、抱大腿

要么能在夹缝中生存,要么能抱上大腿。最好的情况是,既能在夹缝中生存,又能抱上大腿。

不能在夹缝中生存,抱大腿是不是个好选择?

事实上,酷骑、小蓝包括此前倒下的悟空单车也都是这么想的。几乎所有市场上的“中小”玩家,“死前”都曾找过摩拜和 ofo 洽谈收购。

悟空单车失败后,创始人雷厚义想到了被并购,他很想和 ofo 创始人戴威见一面,但 ofo 在重庆的负责人回复他一句话:上面没有意向。“搞到最后我们连被收购的价值都没有,因为我们太小了嘛,只有 1000 多辆车,人家完全可以自己做,但是如果数量大的话,就会有一定的并购价值。”雷厚义说。

“数量大的话,就会有一定的并购价值”?酷骑和小蓝的遭遇证明雷厚义的想法还是错了。今年九月初,高唯伟向摩拜和 ofo 提出被收购意向,但被拒绝。李刚同样在小蓝单车资金风雨飘摇之际接触过这两位头部玩家,结局一样。此外,小蓝单车和永安行从今年年中开始接触,从 9 月开始,李刚将谈判的重点放在了并购上。但 10 月 24 日,在永安行公告中,参股公司永安行低碳全资并购的却是哈罗单车。

ofo、摩拜并不是李刚们能抱上的大腿。后来南方周末在在一篇报道中说,一位 ofo 的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内部很早就达成了不收购共享单车小玩家的共识。看起来,ofo、摩拜的眼中除了对方,其他都是“小玩家”。

唯一能称得上“既能在夹缝中生存,又能抱上大腿”的幸运者,是哈罗单车。在完成和永安行子公司的合并拿到“决胜场入场券”之后,哈罗单车很快迎来了更大的利好消息:12 月 4 日,哈罗单车宣布完成 3.5 亿美元的 D1 轮融资,资方包括蚂蚁金服成为资本、富士达、威马汽车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

在这些投资者中,最值得注意的当然是蚂蚁金服以及其背后的阿里巴巴。事实上,按照永安行发布的公告,D1 轮融资之后,由永安行旗下低碳科技和哈罗单车合并后的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已经成了蚂蚁金服。“大腿”的作用是明显的,最新的消息显示,哈罗单车的 D2 轮融资规模有望超过 D1 轮的 3.5 亿美金。此外,D1 轮的投资方蚂蚁金服有望再度跟进。

值得注意的的是,酷骑和小蓝被同一个的神秘“大腿”接收——拜客出行。这条“大腿”有没有能力在“吞下”酷骑和小蓝之后,有实力在和摩拜、ofo 一较高低?

结果令人失望,拜客单车方面宣称只负责运营,不负责酷骑退押金业务,原来的酷骑单车用户押金只能向原酷骑单车公司协商退款。同样,他们也不负责小蓝单车退押金业务。

网络上关于拜客出行的公开信息并不多,单车规模和融资状况目前还没有清晰的披露。不过,在今年 5 月时,该平台也曾传出过押金难退的问题。而公开信息显示,拜客出行只是先后在四川省遂宁市、泸州市、广安市、达州市、宜宾市投放了共享单车。

 不止3公里的新战争

潮水虽退下,竞争却远没有结束。

哈罗单车宣布完成 3.5 亿美金之后,看起来有资本和排在前面的两位掰掰手腕了。哈罗方面并未透露具体资金用途,不过明确回应动点科技称暂时没有海外计划。如此,深耕二三线城市的哈罗单车是否会尝试进军还有容量的一线城市,挑战一下摩拜和 ofo 的地盘呢?抑或继续在二三线城市加码甚至向更深入的四五线城市进军,而这又会对更小的区域玩家们造成怎样的影响?

此轮融资之后,单车战争俨然又成了背后的巨头之争——摩拜背后的腾讯、ofo 背后的滴滴、阿里,哈罗背后的蚂蚁金服——他们将会怎样改变市场格局?战争首先在口水端展开,马化腾又开始怼对手:在评论蚂蚁金服入主哈罗单车时,小马哥在朋友圈留言毫不客气:“被当作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小股东被锁死”。 而上一次他抨击的对象同样是摩拜的对手 ofo,直接说小黄车是“一堆废终端。”

这其中的关系也颇为复杂,腾讯投了滴滴,滴滴投了 ofo,但马化腾在单车市场押的注却是摩拜。摩拜、ofo 合并的可能有没有?《财经》的消息称滴滴正在力推摩拜 ofo 年内合并,但腾讯态度模糊。而阿里现在手握 ofo 和哈罗两子,如何对付摩拜、会不会推动二者合并做大来打击对手?而这些竞争带来哪些改变?

可以想见的是,新一轮的融资竞争局面或许很快就会出现。上文提到,哈罗单车的 D2 轮融资正在筹划中,规模有望超过 D1 轮的 3.5 亿美金。摩拜 ofo 也没有闲着,第一财经的消息指出,两家很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宣布下一轮融资。传言中,ofo 的下一轮融资或达 10 亿美元,此轮融资将着重用于布局海外市场和物联网。据称,阿里巴巴集团参与了本轮融资,不过双方均未回应。

另外还有押金的问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7 年 6 月,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到 1.06 亿。按用户平均超过百元押金估算,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押金数量或已超 100 亿元。几位玩家的“倒下”,导火索基本上都是在押金问题上。

12 月 5 日上午,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京召开共享单车企业公开约谈会,就消费者普遍关心的押金和预付金存管、车辆投放与运维等问题约谈了摩拜、ofo、永安行、优拜、哈罗单车、拜客出行、小蓝等 7 家共享单车企业。有分析认为共享单车会朝着免押金、纯信用的发展路径逐渐演进。芝麻信用就已经和包括 ofo、哈罗在内的玩家推出了信用免押金的举措,腾讯信用会不会入这个局?而没有押金垫底之后,对盈利的要求想必更迫切了,单车企业们又将如何应对?

而更不容忽视的是,此前针对“2 公里内”、“3 公里内”出行的共享单车战线或被颠覆,单车公司间的战争,远远不再只是 3 公里内的战争了。

摩拜与一系列出行企业达成联盟——9 月,宣布与首汽达成战略合作,接入了首汽的网约车服务;10 月,宣布与嘀嗒拼车达成合作;11 月,摩拜与贵州新特电动汽车签约,准备进军共享汽车,而这样的布局正在进行之中,外界将这个以摩拜为中心的轻联盟生态,解读为“反滴滴联盟”。

哈罗单车在今年已经先后确立了“立体化出行”和“城市智慧交通”战略:3 公里以下共享单车,5 公里共享电踏车,10 公里共享汽车。其中电踏车已经在山东、河南、福建等十余城市投放 6 万辆,共享汽车和威马汽车合作,已经在东营落地。

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开逐曾对动点科技表示,共享单车公司之间的战争已经绝不仅仅局限于单车本身,它被放大成为了整个大出行领域的竞争。而在这个大出行领域里,共享单车、电单车、共享汽车加上网约车,又会搅进诸多公司、资本方和巨头……

一切似乎又是个新的开始。

*本文作者liupeng,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动点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