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得起单反,为什么女友非要买个几百块的拍立得?

买得起单反,为什么女友非要买个几百块的拍立得?

2018-01-02 14:46金错刀 合作伙伴
拍立得相纸边框的空白也早已成为人们进行自我创作的空间。为了把传统产品重新带入数字化时代,它也在帮着拍立得使用者变着法的想新玩法。

“三千的微单怎么就比不上三百的拍立得了,有了奥迪还要买qq?”

这句话来自于知乎上一个关注人数1900、被浏览43.4万多次、将近500个回答的问题:《如何劝阻女友购买拍立得?》

看完这个,默默地借着这几天刷屏的“18岁”从箱子底翻出了一张高中时的拍立得照片,那时候还不到18。

当时看着土豪亲戚带来的拍立得,羡慕得不得了,但是后来自己买了数码相机,并且用了没多久,就被智能手机代替了。

最近又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晒着满是回忆的拍立得照片。

于是,刀哥今天想写写拍立得。

大师都爱的拍立得

过去,拍立得出现最多的地方应该是景点的照相摊子,拍一张照片要好几十块钱。

但要说拍立得的价值,相比最初很多人买不起用不起的情况,现在才是真的被彻底挖掘。

2015年,一个5岁男孩成为《国家地理》的签约摄影师,不是因为他摄影技术好,他的照片不是跑焦,就是过度曝光,构图什么的都是浮云。让他成为《国家地理》史上最年轻摄影师的,就是他从不离手的拍立得。

日本情色摄影师米原康正,撩妹无数,只用拍立得拍女孩;摄影大师荒木经惟也曾出版摄影集《私欲宝丽来》。

安迪·沃霍尔,查克·克洛斯,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大卫·霍克尼也都用宝丽来的拍立得拍摄过优秀的作品。

拍立得被人们通过摄影技术和异想天开的脑洞玩出了各种花样。

没有数码相机成本低,没有单反专业,没有手机方便,拍立得为何更火了?

它的诞生比iPhone意义更大

即时成像技术,是1944年美国物理学家艾尔文·兰德研发出来的,1947年兰德成功发明了第一台即时成像相机的试验机,60秒在相纸上成像。

他成立的宝丽来公司(Polarid)于1948年在市场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即时成像相机Polaroid 95。

它的出现,甚至比iPhone诞生的意义还要重大,也让宝丽来辉煌了大半个世纪。

拍立得不止是让外出旅行的游客获得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胶片和药水冲印的体验。

巅峰时期的宝丽来,还在拍立得上开辟出了集娱乐、工业、商业为一体的专业用途产品线。

比如,给模特拍定装照用的spectra,牙医医用微距相机,证件照专用相机,国内车管所曾经用于拍摄车辆状况的高端产品。

虽然这些专门用途的拍立得虽然很快就被数码相机和数码单反取代了,但不得不说,拍立得这种产品从诞生至今,没有被淘汰堪称奇迹。

死不掉的拍立得,原来是少女心的玩具

数码相机时代的到来,让包括拍立得在内的传统胶片相机受了不小的打击。

宝丽来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去开发数码产品,而是继续研究一次成像技术。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产品滞销及一系列的失败。2001年,宝丽来正式宣布破产;2005年被收购;2008年,停产即时成像相纸,开始发展数码业务。

至今,也出过几款数码产品,比如数码相机+照片打印机结合的产品。

专门的数码照片打印机。

但如今,宝丽来确实已经消沉。

2014年拍立得相机的再度风靡,那一年,富士拍立得的销量超过了其数码相机的销量,突破350万台。在随后的2015财年度,达到500万台,同年其数码相机销量仅为140万台。2016年度,超过650万台。2017年度,目标是750万。

拍立得似乎又火起来了,这又是为什么?

可以参考开头提到的那个知乎问答,大部分人的回答一语中的:几百块的拍立得,虽然不是奢侈品,却是一个很好的少女心玩具

美图、单反也阻挡不了的拍立得,

不再是相机

拍立得相机的复兴,在于其抓住了现在的消费者心理。不再是实用性,而在于“玩”,在于数码照片成千上万懒得翻,实体照片却摸得到,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

女生们怎么玩拍立得?比如晒朋友圈,先用拍立得拍照,然后用手机拍下拍立得照片,放到社交网络上晒,饶有情调。

很多明星爱这样玩,比如Taylor Swift。

无论是现在的各种手机拍照软件(如美图秀秀、Faceu),还是入门成本已极大降低的单反,都没阻挡得住拍立得的复兴。

因为,拍立得已经不只是一种相机。

1.不止是时髦,更被赋予一种社交属性

按下快门即刻成像出片,可以立即与好友分享拍下的照片。就像市场调研公司NPD的分析师说的那样,“拍立得的畅销并不是由于低价格导致的消费冲动引起的。而是通过利用技术驱动达到照片的最原始的社交属性。”

虽然对于非专业摄影者来说,无法利用拍立得实现高水平的成像效果,但是相比于智能手机照片可以满足数字世界的社交功能,拍立得却可以同时满足虚拟和现实世界的社交需求。

这种社交体现在拍照后的赠送,也可以体现在好友们一起拍照后一起等待显像,然后互相传阅这张独一无二的照片的过程,还可以在相纸四周的空白处写写画画,又或者可以手持照片用手机自拍然后发到社交网络上。

数字照片会在浩如洪流般的信息中很快被淹没,但这张实物照片却可以被珍藏和公开展示。

2.是一种快消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中国,拍立得的使用度并没有日本和美国高。但现在,每年中国拍立得市场的相机和相纸销售比例是1:3,即一台相机3包相纸。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相纸的成本,消费者依然觉得贵。

普通的百变相纸,富士可能卖4到5块钱,一张,宝丽来能卖到20元。

即便如此,玩拍立得的年轻人依然乐于此、精于此。

除了塞进钱包,还可以做照片墙,动动剪刀把照片变成立体摆件,当高级便签使用……

还可以把拍立得相机作为礼物送给朋友,成本不高却很有意义。

在很多人手中,拍立得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乐趣。

拍立得背后的推波助澜者

只是现在,拍立得市场玩家并不多,富士走的是低价路线,宝丽来和莱卡的拍立得都是千元以上价位。

富士算是当下市场的主要推波助澜者和引导者。

首先,是技术对于产品使用体验的提升。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拍立得相机从最初又笨又重,到现在轻便、便携,性能也不可同日而语。

不光便携性在提升,拍立得的外观也早已摆脱过去老套的黑白灰。

富士在这方面就玩得非常嗨。

基于社交属性,富士开始在机身上寻找突破点,找到年轻人的兴趣点,借此与使用者互动。

比如把机身做成卡通形象,加上各种颜色和涂装。什么粉色、绿色、黄色…… Hello Kitty版、泰迪卫兵版、蛋黄各版、小恶魔版、鸭妹妹版……

这种自带流量的互动方式,确实能为年轻用户带来独特体验。

第二,机器是一次性的,相纸才是流量入口

拍立得相机本身并不贵,成本来自于一次性相纸的持续消费。

通常一张相纸的售价在5元人民币左右,买相纸的钱很快就能超过相机本身。

相比数码相机只能赚一次性的硬件销售利润,拍立得显然更有可持续性营收能力。

这种模式类似于运营商,拍立得相机这种硬件销售规模越大,相纸带来的利润也越大。

尽管相纸的成本很难大幅下降,但是富士把文章做到了相纸上,把相纸的边缘空白利用起来,做上花边、黑边、白边、纯色边、卡通图案等等,把挑选相纸也变成了一种乐趣,就好像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期风靡很久的花样信纸一样。

当然,拍立得相纸边框的空白也早已成为人们进行自我创作的空间。

为了把传统产品重新带入数字化时代,它也在帮着拍立得使用者变着法的想新玩法。

推荐最多的要属“场景”玩法了,手账、母婴成长手册、照片书……还可以为自己的鞋子拍下照片,然后贴在鞋盒上,便于取用;或者为顾客提供可以插进拍立得相纸的扑克牌。

作为一个小众市场,对于大公司或者大额资金,不太愿意进入这个市场,缺乏投资价值。而对于小公司而言,技术研发和生产启动成本都很高,同样也很难有利可图。

这又令富士本身具备了排他性,甚至独占性。

在我们处在一个技术飞速更新的时代,很多行业、公司甚至职业都被新技术所颠覆。

这种颠覆带来的恐慌,最直接的结果是,很多行业或者公司为了转型和改变而放弃所长。

拍立得相机所展现的,是一个从颠覆行业到被颠覆,再到自我颠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拍立得掉队,富士选或许选对了方向,但是核心在于其选择一个务实的改变方式,因为盲目的改变只能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恐慌和损失。

*本文作者Dik,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