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年度账单有鬼?你可能被大数据蒙骗了

支付宝年度账单有鬼?你可能被大数据蒙骗了

2018-01-04 07:23i黑马 合作伙伴
这个账单的查看和《芝麻服务协议》没有关联性,所以你选择取消同意,依然能够看到年度账单。但如果你没注意到,就会直接同意这个协议,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今天是2018年1月3日,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如期而至。

不出所料在朋友圈刷屏了,大家的配文基本上都是“天呐为什么花了这么多”,其实潜台词都是“看我多么有钱”。

今天被支付宝刷屏了

一到年末,就有各路人马告诉你一年的收获:知乎说你看了1500万字,支付宝账单说你花了三十多万,数据庞大到令人怀疑人生:“我哪来这么多钱啊”——事实上地铁站那个没带钱跟你用支付宝套现的路人借的15块都被算在支出里了。

当支付宝告诉你,你的消费超过全国百分之八九十的用户的时候,想想你的资产和收入超越了全国多少用户,就明白了。

在查看今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前,请先看看这个,来自一位律师:

大家都在晒支付宝年度账单,我也去查了一下,然后发现了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不但字特别小,而且已经帮你选择好“同意”了。

这个账单的查看和《芝麻服务协议》没有关联性,所以你选择取消同意,依然能够看到年度账单。但如果你没注意到,就会直接同意这个协议,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选择权,而不是商家替消费者选择。或许“芝麻”会说,你可以选择不同意,可是“芝麻”你偷偷摸摸的帮我选好了“同意”,还那么小的字,稍不留神就漏掉了呢?

网友支招:

在支付宝里点“我的”,然后点“芝麻信用”,然后点“信用管理”,然后点“授权管理”,就可以解除授权了。另外,你也许可能会在这里发现惊喜,我就发现里面多了一个授权,是华夏信用卡。

年账单有鬼,你被大数据“蒙骗”了

在沸沸扬扬的朋友圈“炫富”运动中,我们也妥妥感觉到这其中有玄机,自己一年没赚到多少钱,为什么支付宝年度账单显示的金额比赚的钱还要多?

秘密就在咬文嚼字中:所谓的支付宝年账单,不如叫支付宝年“资金流动”账单。

支付宝“大数据”的计算范畴涵盖你支付支出的全部消费类型,包括消费、转账、信用卡还款、缴费、手机充值、其他等六大类。

消费类支出早已不再局限于淘宝、天猫的线上网购,在其他网站购物通过支付宝付款,以及线下消费通过支付宝买单,都计入该类别。转账类则包括向他人支付宝账户、银行卡转账金额;其他类指红包、打赏、代付、亲密付等。

这就意味着你的所有支付行为都被“大数据”计算在内,随着移动支付全面普及,支付宝的消费场景多元化,账单早已不完全是“网购”概念。

有网友吐槽:

说是账单,但是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所有功能又拉出来遛了一波,然后尽可能搞几个大金额吓唬吓唬人。

支出项硬往消费里面塞,最基本的消费品类也没有。给出的五个分类谜之尴尬。感觉完全是为了推广线下消费,展示功能,强调自己支付领域影响力。

此外,由于年度账单是由支付宝系统数据自动统计生成的,不甄别具体的消费情况,有可能存在重复计算的情况,实际支出额远没有数字显示的那么高。

比如,网购一款500元的产品,用支付宝绑定的信用卡支付,计入消费500元。次月又通过与支付宝绑定的借记卡还该信用卡,又会计入信用卡还款500元。这样,实际支出500元,但账面统计为1000元。

对此,支付宝方面表示,账单只是一种记录方式,用户可在支付宝“我的-账单”中查询消费明细,自行比对。大概这样的数据分析能够安慰全年都在“放血”的支付宝用户吧。

其实我们都在吃土

这“大数据”算法正在努力给大家造成一种还挺有钱的错觉,其实明明我们都在吃土!

这种设定其实应该是支付宝的产品经理有意而为之,用一个夸张的数字引导用户主动分享,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们的攀比心理。

总之,看过2017年度“败家”账单再分析一遍“大数据”的奥义,想必各位吃土的刀叉可以暂且放下了,说不定有些钱只经了遍手,并没有花在日常生活中,对吧。

结合前两天刷屏的网易云音乐年度统计H5,我们发现,能引起刷屏的年度统计H5都满足一个特点:不是帮你宣传你的产品,只希望炫耀自己。

所以如果你还能让人们在炫耀自己的时候,能感受到自身的与众不同,比如给他们的账单或者音乐品味适当“美颜”一下,让他们的虚荣心更肆意地得到释放,那你的产品就有爆火的希望了。

“报告马总,支付宝做社交效果成效明显!”

“哦,说来听听?”

“支付宝账单的截图刷屏了微…微…微信朋友圈!”

啪!

*本文作者贴吧教父,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i黑马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