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 | 为实现自动驾驶领域的绝对霸主,英伟达放出7个大招

现场直击 | 为实现自动驾驶领域的绝对霸主,英伟达放出7个大招

2018-01-09 06:30雷锋网 合作伙伴
估计谁也没有想到,英伟达最终放出了一套“终极组合拳”,目标更是直指一个宏伟的目标:自动驾驶领域的绝对霸主。

依旧是全球科技风向标的CES,依旧是那个充满绿色三角形的背景,前面站的依旧是一袭皮衣、皮肤黝黑、激情满满、“妄图”用技术在科技界掀起新波澜的男人。

没错,我说的就是在CES 2018刚刚结束 NVIDIA发布会。

在本次发布会正式召开之前,英伟达官方实际也透露了一丝信息:黄教主将在主题演讲中展示NVIDIA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但估计谁也没有想到,英伟达最终放出了一套“终极组合拳”,目标更是直指一个宏伟的目标:自动驾驶领域的绝对霸主。

招式一:全新的自动驾驶SoC平台——DRIVE XAVIER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此“DRIVE XAVIER”并非英伟达在2016年9月曾经发布过的那款“Xavier”处理器(两者从架构到各种参数都相差巨大)。唯一不变的是,两者都是定位于自动驾驶场景中的SoC平台。(小猜想:可能英伟达觉得原来的Xavier不太行,来了波回炉。)

那么究竟DRIVE XAVIER有多强呢,我们来简单过一下参数:

SoC整体大小为350 平方毫米,采用12nm FFN制程,整体功耗仅为30W;

CPU部分采用定制架构8核规格,10路超标量,支持双执行模式;

GPU采用最新Volta架构,含有512个CUDA 核心,浮点运算能力高达1.3TFlops,人工智能需求处理能力高达20 Tensor Core TOPS;

自带ISP,处理能力高达1.5GPIX/s,原生支持全幅HDR处理;

自带DLA(深度学习加速器),提供5T FLOPS FP16运算能力,10 TOPS INT8运算能力;

自带PVA,处理高达1.6 TOPS,能够对光流和图像处理进行加速;

自带视频编码解码处理器,编码解码速度性能分别达到1.2、1.8GPIX/s。

附加参数:此芯片开发耗时约为8000攻城狮·年(1个攻城狮耗时8000年,8000个攻城狮耗时1年)。

这么多的专业参数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款DRIVE XAVIER产品的出现又意味着什么呢?在雷锋网看来,关键点可以总结为3点:


  • 英伟达要开始开辟一条全新的产品线——自动驾驶SoC平台了,DRIVE XAVIER很可能只是个开始;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英伟达并没有“固守”通用处理器,也将逐渐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效率更高、性能更好的专用处理器;

  • 英伟达对于自动驾驶市场“志在必得”。

如果说以上这些参数已经十分惊人了,黄仁勋在PPT上标题写着的字则更让人倒吸一口冷气——这款芯片将在2018年Q1开始流片。这也意味着,我们很可能将在2018年内看到有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上这款产品。

黄仁勋在发布会现场也展示了“DRIVE XAVIER”平台的实际样貌,他还将其与英伟达目前主打的自动驾驶平台DRIVE PX2进行了对比,DRIVE XAVIER明显尺寸更小,同时散热设计更简单。在现场的功能展示中,DRIVE XAVIER让英伟达的BB8自动驾驶试验车稳定运行了数分钟,并且应对了各种各样的路面情况。

招式二:用DRIVE PX Pegasus“堆”出Level 5自动驾驶

去年10月,英伟达发布了DRIVE PX Pegasus自动驾驶平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搭载了两颗Xavier芯片的同时,还搭载了两颗Volta架构的GPU。进而拥有了高达320 TOPS的深度学习处理能力,这个数值是上一代DRIVE PX平台的数倍。

在现场,老黄还特别将DRIVE PX Pegasus拿去跟HPC做了一个对比,因为上一代使用GP100核心的HPC整体深度学习处理能力就是300 TOPS,在这一点上,Pegasus已经超过了上一代的人工智能服务器。

招式三:继续合作

因为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强大实力,其实际上从来不缺少合作者,而在这次的发布会上,英伟达也宣布了几项最新的合作:


  • 百度和采埃孚的合作项目,选择使用最新的DRIVE XAVIER平台;

  • 英伟达和AURORA联合打造自动驾驶车辆计算平台;

  • Uber和特斯拉联手打造全自动驾驶的Uber;

  • 大众集团选择英伟达作为未来AI能力发展的合作伙伴。

黄仁勋在发布会现场还“嘚瑟”了一把:他表示目前英伟达在NVIDIA DRIVE产品的发展方面已经拥有了超过320个合作伙伴,涵盖消费级汽车、卡车、交通服务、供应商、地图、传感器、创业公司、学术机构等方方面面。

招式四:全新的NVIDIA DRIVE安全功能架构

为了保证NVIDIA DRIVE的的自动驾驶功能安全性,英伟达公布了一套名为“AutoSim(驾驶模拟)”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完成以下几点任务:


  • 利用DGX服务器,构建一个各种参数可调,完全虚拟的自动驾驶环境,输出特定角度的图像数据记录;

  • 利用这些模拟生成的图像数据反过来训练车载自动驾驶平台;

  • 可以随时将人为操作加入场景当中,进而训练车载自动驾驶平台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同时也因为DGX服务器、DRIVE PX系列平台同样使用了英伟达的GPU架构,并且支持CUDA等底层技术,所以整个学习过程的数据同样可以反馈到环境模拟的算法当中。

招式五:打造车内人工智能应用平台NVIDIA DRIVE IX

除了英伟达此前曾经提过的驾驶员注意力监控之外,此次还加入了4个主要应用场景:


  • 通过人脸识别,自动开启车尾箱;

  • 监控驾驶员,防止分心驾驶;

  • 监控驾驶员,防止疲劳驾驶;

  • 街道监控,预防车辆停靠状态下开门时撞上单车、电动车等。

这些功能看起来并不大,但可以说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这个应用场景内的全面延伸,对于车辆使用的便利性、驾驶者和路人的安全性均有所帮助。可以想象,随着自动驾驶车辆各种传感器的加入,DRIVE IX很可能还会诞生更多的“小创新”。

招式六:让自动驾驶车辆的“思想”AR化

即便你坐过自动驾驶车辆,你或许也不会知道它究竟在“想”什么,又做出了怎样的“判断”。在这次发布会上,英伟达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让车辆的思想以AR显示的方式出现在车辆的各个显示界面中(挡风玻璃、倒后镜、后视镜、仪表盘等等)。

英伟达现场也利用自家的Holodeck技术进行了一个具体的展示,可以看到自动驾驶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在仪表盘和后视镜上显示一些有可能发生危险的临近车辆。

目前这项技术看起来有点粗糙,黄仁勋也在现场表示:希望下次你们看到这项技术的时候,我们能够优化的更好。

招式七:英伟达自动驾驶业务架构再次改变

在之前的某些重要节点上,英伟达也曾公开过自己的DRIVE系列产品技术架构,其中基本集中在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上,但在本次发布会上,英伟达实际上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DRIVE系列产品发展架构。

这个架构一共分为4层:


  • DRIVE IX:车辆使用中的各种附加“小”技术。例如尾门自动开启,驾驶员状态监控、后方单车检测等等;

  • DRIVE AR:利用虚拟现实进行自动驾驶训练的技术。上文提到AutoSim自动驾驶模拟系统就是其一;

  • DRIVE AV: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技术。包括各种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数据处理,根据摄像头识别车道、标示、红绿灯等等,驾驶情况的预测,行车路线规划等等。

  • DRIVE XAVIER:实现以上功能的基础平台。(注意:这里并没有提及DRIVE平台的其他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黄仁勋在这一页PPT上的标题是“未来汽车将由软件定义”。作为半导体硬件芯片商的英伟达,说出这样一句话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总结:英伟达“摘果子”之日

其实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黄仁勋其实首先用1/4~1/3的时间又把NVIDIA在游戏、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说了一遍,但内容基本都是以前提过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完全跳过。当然,另外一个这样做的原因在于——黄仁勋和英伟达终于要动手了。

从2012年前后发现自家GPU性能适用于人工智能场景之后,英伟达实际上就在通过一系列手段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其最主要的做法,依旧是打造性能、架构越来越高效的GPU,也可以叫做“通用人工智能处理器”,然后再打造出针对各种人工智能语言、应用场景的软件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在GPU性能尚可以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或许并没有太多可以质疑的地方。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尝试越过通用人工智能处理器,进而直接打造更高效、更强性能的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这种趋势实际上在半导体行业已经上演了无数次。

这也不由得让人们对英伟达产生一点担忧——这个人工智能先行者究竟会不会走出“只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处理器”的轨迹?如果会走出,那么应用场景又会是哪一个呢?

从今天发布会的内容来看,很明显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已经给出了答案:自动驾驶。

这个选择的理由也不难猜测,自动驾驶市场庞大,且英伟达目前在各项技术方面已经颇有建树。英伟达花数年种下的“种子”,终于要到“收果子”的一天了。这对于英伟达肯定是个好消息,但对于自动驾驶行业来说,或许是时候开始考虑如何适应即将发生的改变了。

PS:当黄仁勋在发布会现场拿出DRIVE XAVIER的时候,他真的笑得像个孩子。

*本文作者李赓,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雷锋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