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手机崛起,这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它们都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2012年,占据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最多的是三星,达17.4%;转眼至2017年,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不足2%,取而代之的便是中国品牌手机。
本土作战,中国品牌成绩斐然,接下来的难题是:如何加快国际化?
在出货量上,虽然华为、OPPO等品牌渐渐能与苹果、三星竞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它们国际化的过程中,支撑起它们销量的始终还是国内用户。而在欧美主流媒体和用户中,它们的受重视程度也远不及国际品牌。
反倒是一加,在国际化方面,走在了最前面。
2014年,一加1问世,《时代周刊》称其为“梦想中的手机”,这也是《时代周刊》第一次刊登中国手机的评测;2016年的一加3T,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给出了8.8的高分,创下了中国智能手机获得的最高评分;在The Verge今年评选的最好智能手机的榜单中,一加5T是唯一一款上榜的中国智能手机。
《时代周刊》好评一加手机
与之相衬的数据则是,一加手机接近60%的市场份额都来自海外市场。
对于国内知名度尚未彻底打开的一加——当然,是与华为,小米这样的顶级玩家相比——也许有不少朋友会感到疑惑,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
1特立独行的一加
2016年,魅族一年十余场发布会,手机品牌效仿三星大打机海战术,这是全行业的一个缩影。
相比之下,一加成立4年以来,仅发布6款旗舰产品,这样的新品发布频率似乎有点跟不上行业的节奏。
但一加并没有因此被拖慢发展的脚步,反而在国际化上走得比许多同行更加快速、更加稳健。
这一切始于那位如偏执狂般的创始人——刘作虎。
刘作虎拥有20多年的产品打造经验。曾经的他,在美国做蓝光机,从无到有,打败了当时最强的天龙和索尼,拿奖拿到手软。
2013年末,他创办一加。创办之初,他已经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只做最好的安卓旗舰!
几个月后,他发布一加1,售出近150万台,海外销售份额占到一半以上。第一年就打开海外市场的手机厂商,一加是第一家。
随后的一加3、一加3T,今年的一加5、一加5T,不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在刷新着自己的记录,让这个成立仅4年的公司,在国内外都收割了不少粉丝。
这样的经历,给了刘作虎一个最强的感受就是:商业社会里,一切靠产品和服务说话。
所以在媒体眼中,刘作虎很低调,不像其他CEO那样“有料”可曝。专访时,刘作虎最喜欢谈论的还是产品,机身曲线、R角、性能体验等等。
平时生活中,他的重心仍是产品。“我拆过很多苹果的产品,里面线路板设计的像是艺术品”,每一款iPhone出来之后,他都会想方设法搞到手机主板的拆解图,“留着慢慢欣赏”。在智能手机行业里,刘作虎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在产品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是最懂产品的一位CEO。
要做就做精品、做旗舰,这是刘作虎的执念,他所坚持的是:用优秀的产品走好每一步。
所以在他领导下的一加,自上而下都信奉产品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营销为王的手机时代,他们不搞噱头,不搞炒作。例如乔布斯去世后,批Apple没创新几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虽然事实绝非如此。这种踩别人捧自己的事,刀哥还没看到一加干过。
只是很少人会料到,新品发布频次并不高产的一加,在国际化方面,却比谁走得都快。
2全球上演“一加现象”
从大多数公司的全球化发展路径来看,一加可以说是足够的非典型。一般企业都都是先立足国内再发展国外,而一加从诞生之初,便同时开拓海外和中国市场,始终重视全球同步发行产品,在过去的4年中,一加屡次获得了来自国际市场和顶级媒体的认可。
在印度,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高端手机市场里(售价400美元以上),一加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占比32%,仅次于苹果。而如果仅算线上高端市场,一加的出货占比则高居第一,达到62.2%。
在产品门槛较高的欧美地区,仅仅开售6.5个小时,一加5T就已经超过了一加5的首日总销量,刷新欧美地区首销记录,英国《卫报》则再次为其打出了五星的满分好评,而在芬兰,一加与当地最大的运营商elisa联手,从去年12月份开始到今年10月份,连续十一个月一直保持着单型号销量第一的成绩。
四年时间,一加把市场拓展至欧美等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是出海港口最多的中国手机品牌之一。
从2015年起,一加在全球8个国家14个城市举行了Pop-up活动。每次举行,都会引来当地用户大排长队,成为备受大家关注的“一加现象”。
去年11月21日,一加5T在欧美市场发售,在法国巴黎,一加照例和colette合作,定在下午三点正式发售,引来上百人排队,有人甚至提前六个半小时占位。
仅仅是发售新机,便能让用户在寒冬中静候几小时,除了苹果,一加可能是科技行业中少有的例外了。
另外,一加发布新机,激动的不止是欧美用户,还有欧美媒体,几乎每次都会主动关注。在刀哥看来,这也算得上是一种“一加现象”了。
知名科技媒体《the next web》评价新品一加5T是“应该是2017年度最佳全面屏旗舰”;年中的一加5,被Stuff、PCMag、CNET等十多家媒体称为最值得购买的手机;一加3T更猛,被全球24家主流媒体集体推荐为“年度旗舰”。
相比媒体评价,用户对一加的评价同样极高。
以最新发布的一加5T为例,在京东上,这款手机的好评度是100%!而且,这是基于超过10万条评论的好评度,即便是很多智能手机大企业也未做到过,可以说是逆天了。
一加5T京东好评称赞
在评论中,一加5T的全面屏、摄像头、8GB+128GB、手感、操作体验等等,从硬件到软件到设计,总有一点让用户感受到了超预期的体验,评语中“震撼”“666”等字眼随处可见。
在亚马逊上,放眼望去,同样满是好评。“比三星S8 Edge更好”、“惊艳”,这是欧美用户对一加5T的看法。
一加5T亚马逊好评称赞
一加5T在海外的人气与好评,很大程度上也证明了一加在国际化方面的成绩。而晚入局的一加能后来居上,在刀哥看来,主要得益于它的独特的定位。
3一加的国际化如何后来居上?
由于刘作虎的工程师作风,一加注定是一个产品聚焦型公司。他希望一加手机可以成为由他打造出来的第二款全球性的电子消费品,或者说,挑战连蓝光DVD都未能立足的高度。
而在征服全球市场的过程中,一加主要靠两招。
1.只做最好的安卓旗舰
一加是少有的在产品上具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对于一加而言,比销量和规模更重要的是通过优质的产品建立起来的品牌口碑。所以在产品上,他们不抓风口也不抢概念,也不靠数量和品类去获得市场份额,他们的聚焦点始终是“安卓旗舰”。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把产品做好,这是刘作虎最优先考虑的事。
他是创始人,更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更多时候是全身心扑在产品上,甚至会带着团队直接和用户沟通,因为他要做的,只是“最好的安卓旗舰”。
在刘作虎看来,旗舰机并不是简单的顶级硬件堆砌,更要有设计感和品质感,一切为了两个字:体验。
对细节的苛责是刘作虎传递给整个公司的一个产品理念。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加不惜倾全公司之力只为打造一款产品,甚至会花一年的时间去打磨一个颜色,改良一个“腰线”。
凭借着对一款优秀产品的触觉,刘作虎成为了一加产品的最后一道防线。你所看到的一加呈现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他的最终拍板。曾经,为了改动使用手机时的流畅体验,他搬去和开发坐了一个多月,逼他们一点点改,要的是快0.1s的流畅感。
同样是为了体验,一加很注重研发技术,但极少冒进。
刘作虎工程师出身,做事谨慎。也因此,对于新技术,相比别人,他显得更为克制。在他看来,一个技术的成熟需要时间,往往炒的最热的时候并不是应用的最好时候。
所以当新技术出现时,一加的做法是先冷静地观察和研究,只有当它真的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时才会加以运用。其结果就是,一加对新技术的应用有时可能会慢人一步,但体验却比大多数同行更好,比如全面屏、人脸识别。
2.聚焦线上
除了只做精品,一加另一大特点就是聚焦线上。它与一加的产品战略一起,加速了一加的国际化。
一加通过优质的产品和电商渠道建立起海外业务,创业第一年就把产品卖到了欧美,并且实现盈利。
即便后来OPPO、vivo因为线下优势销量大涨,一加也没有跟风,仍然坚持着自己这条路线。
这其中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通过电商模式,一加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快速有效的进入国际市场。随着欧美和印度地区电子商务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也将带给一加更多的市场空间。
第二,投入产品研发,让利于用户。将从渠道上省下的钱,投入到产品研发中,最终的好处不仅体现在优质的产品上,在价格上也显而易见。
尤其是在西欧市场,一加的优势更加明显。西欧市场的智能手机定价在全球一直名列前茅,同样是iPhone X 64GB,法国定价为1159欧,比美国高了36%。
相比之下,一加的定价常常只有苹果、三星旗舰机的一半,比如一加5T的6GB+64GB,只要499欧元。硬件配置和用户体验上相差无几,但价格只有一半,使得一加在西欧的中高端市场极具竞争力。
“只做最好的安卓旗舰”“聚焦线上”,听起来并不很困难,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仍不骄不躁,仍能沉下心来,没有坚定的信念很难做到。
对于一加来说,这种信念就是“不将就”。因为这样的品牌精神,所以在一加1推出的时候,亚马逊、Facebook和Google等科技公司的员工是购买主力军。
不仅科技公司的员工,很多科技行业的大佬对一加也印象良好,比如杨致远、莫博士。苹果的前创始人Steve Wozniak、Paypal的联合创始人Pete Thiel在看到一加手机后,更是主动找到一加希望投资。
能够征服欧美市场,乃至这些行业中人,刘作虎更坚信了一条道理:商业的本质离不开产品和服务。
在国际化的这条路上,一加还将继续着它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只做最好的安卓旗舰,聚焦线上。“不将就”的品牌精神是最强的动力,因为国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制造”到“质造”的升级。